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放宽基本假设后,我们通过经典的Diamond-Dybvig模型对存款保险、银行挤兑及流动性创造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当假定所有投资者在任何时期都相互独立时,银行是否要创造流动性或者要创造多少流动性,以及银行挤兑最终是否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相应风险类型的人数、非银行投资项目收益与银行初期利率的关系、某一投资者对其余投资者行为的甑别结果及银行对投资者行为甑别的结果,此时,银行未必能够创造最优量的流动性,原模型失效.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序推进,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持续扩大,传统的信贷资产和以债券为代表的证券资产正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配置方向,带来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与调整。研究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在外生冲击的传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金融冲击通过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影响实体企业产出的传导机制,发现以金融市场冲击和信贷政策冲击为代表的金融冲击能够带来扩散效应和非对称效应,会通过银行内生的资产配置行为扩散到两类企业生产中,对这两类企业的产出产生不同影响。此外,本文对上述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说明了上述传导机制的合理性及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序推进,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持续扩大,传统的信贷资产和以债券为代表的证券资产正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配置方向,带来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与调整。研究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在外生冲击的传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金融冲击通过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影响实体企业产出的传导机制,发现以金融市场冲击和信贷政策冲击为代表的金融冲击能够带来扩散效应和非对称效应,会通过银行内生的资产配置行为扩散到两类企业生产中,对这两类企业的产出产生不同影响。此外,本文对上述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说明了上述传导机制的合理性及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4.
俄银行挤兑风波的警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俄罗斯爆发了一场银行信任危机,多家私人银行发生了储户挤兑。危机波及到200多家银行,不仅中小银行,连位居俄罗斯前10名的大银行也未能幸免于难。从5月13日到7月末,挤兑风波持续2个月左右。期间,仅6月份,俄登记注册的银行数量就减少了9%,中小私人银行存款流失20%~30%,初步估计占GDP的1.5%(约8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流动性、流动性风险与银行挤兑 经济学家和其他人对"流动性"一词以及与之相近的表达--"灵活性"有着较直观的理解.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两个词都意味着在某个日期,通过市场交易,将一项资产毫不费力地转换为另一种资产.流动性能扩大自己在某些日期的资产选择范围,因此,评价一项资产组织的流动性与该资产所特定的交易日期密不可分.持有流动性的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能降低经济主体针对新信息进行调整所发生的成本(Hicks,1974).在考虑一项资产是否易于转换成其他资产时,不应忽视交易成本的重要性,交易成本的大小与市场的密集程度紧密相关.比如,在交易松散市场中,由于卖者和买者不得不相互寻找,流动性显然较低.在经济运行中,几乎所有主体都会遇到流动性问题,只是大小、程度或范围不同而已.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流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194家商业银行数据,考察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银行竞争会直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竞争-脆弱"区域;另一方面,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可以通过改变流动性水平间接作用于银行的风险承担,即流动性发挥非线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采用多种检验方法均可证实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流动性的中介作用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贷款质量高的银行更为显著,且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监管部门衡量银行业竞争程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流动性过多与外汇储备累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流动性的界定以及流动性过多原因分析为起点,试图探究并论证我国流动性过多与外汇储备过度累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通过2000~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中国流动性过多与外汇储备累积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此,要解决流动性过多问题,短期而言要缓解外汇储备过度累积,长期而言,要在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人民币汇率制度、外汇市场交易体系等方面进行体制改革,从根本上切断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之间的被动联系。  相似文献   

8.
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及其监管的广泛讨论。由于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并长期处于监管真空,影子银行超常规的发展最终引发了系统性金融危机。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的角度出发,基于流动性保险模型,具体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潜在的挤兑风险及其监管问题。同时还结合国际社会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举措以及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2016年起人民银行正式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我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逐渐完善。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4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基于宏观审慎视角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对银行稳定性具有负向效应,降低了银行稳定性;跨境直接投资则增强了银行稳定性;跨境间接投资弱化了银行稳定性。第二,资产价格和流动性错配在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第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利于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则弱化了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有效宏观审慎监管;二是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针对不同类别跨境资本流动施以相应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0.
活期存款作为银行流动负债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不稳定性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本文利用面板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比率与上市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以及流动性监管指标对活期存款的监管效果。结果表明:活期存款比率的增大会造成银行的风险水平上升;不同的流动性监管工具对于银行活期存款风险的监管效果不同:流动性比例无法提示活期存款风险变动,同时提高流动性比例不能有效地降低活期存款风险;存贷比与活期存款比率的相互反应并不明显;降低银行的流动性缺口能够抑制活期存款规模的过度扩张,因而流动性缺口率是目前控制活期存款风险最有效的流动性监管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杨洋 《云南金融》2011,(5Z):42-42
<正>挤兑是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一是由于银行券持有人活存款人对发行银行的信用产生动摇,纷纷撤回存款。二是由于银行券的贬值,银行券持有人不得不赶紧把银行券抛出,以防经济上蒙受重创。  相似文献   

12.
银行业在金融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银行作为金融中介,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也承担着流动性结构不稳定等风险。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研究银行流动性问题非常必要。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聚焦于银行流动性错配这一研究新领域,从相关概念、衡量方法、风险传染、总结展望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对当前银行流动性错配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银行优化自身经营行为、政府防范化解银行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传导效果,利用2006年-2015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流动性,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加了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大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因此,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对外汇储备激增与流动性过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与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两个突出问题。在基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数量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总结了流动性过剩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银行体系流动性为研究对象,在对全球流动性的驱动因素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当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可以将美国和欧洲银行的国际债权作为衡量全球流动性的一个参考指标.同时,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运用VAR模型,研究全球流动性对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影响,提出对外汇储备增长估算公式进行改进,建议使用“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贸易顺差+FDI+全球流动性变化”来测算我国外汇储备增长.  相似文献   

16.
李涛  都晓岩 《济南金融》2007,(11):13-16
政府介入银行挤兑危机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中小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但信息不对称又导致政府在介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制度成本。本文从分析银行挤兑风险发生、发展乃至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过程入手,试图从中找出调控的逻辑切入点,并引入了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金融安全网的制度成本。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金融稳定、保障存款人利益及降低制度成本三位一体的导向下,提出了我国应急管理中的最优合同设计和金融安全网构建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创造流动性,容易在短期内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转变,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需要作出必要的监管安排。  相似文献   

18.
政府介入银行挤兑危机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中小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但信息不对称又导致政府在介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制度成本.本文从分析银行挤兑风险发生、发展乃至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过程入手,试图从中找出调控的逻辑切入点,并引入了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金融安全网的制度成本.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金融稳定、保障存款人利益及降低制度成本三位一体的导向下,提出了我国应急管理中的最优合同设计和金融安全网构建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9.
郭晔  程玉伟  黄振 《金融研究》2018,455(5):65-81
本文通过构造商业银行同业和非同业流动性创造指标,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总体和结构性影响,根据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的不同程度分析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异质性,并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货币政策同时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速和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增速和非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但是降低了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第二,对参与同业业务程度不同的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高参与度银行的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提高了低参与度银行的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第三,货币政策显著地改变了银行的同业资产持有比例,银行的风险越高,参与同业业务的程度越高。因此,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应该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配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进行预调微调;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银行对同业业务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20.
存款保险制度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1~2018年我国172家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显著提升银行整体流动性创造水平;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存款竞争路径影响了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以上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将隐性担保显性化,对原有无担保或弱担保的中小银行作用更为显著,通过改善我国中小银行的存款竞争能力,提升了其流动性创造水平。本文研究在理论意义上对存款保险制度改革的经济后果作出补充,在现实意义上验证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并对如何引导银行开展良性竞争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