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两大支柱———国防战略与外交战略———的角度,讨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含义。国防转型旨在打造一支拥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调整全球的均势部署,它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地缘战略压力;转型外交旨在用外交手段在关键地区和国家推行西方民主,以增强美国对世界的可统治性。国防转型和转型外交都是美国推行其国家安全战略时在手段上的变化,该战略目标本身并没有改变。美国的这种战略转型短期内对中国的压力会增大,但从中长期来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美国全球战略地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克林顿时期的“接触战略”以全球化为背景,具有自由主义的特点;以“塑造”、“反应”、“准备”为内容的战略强调现在与未来的平衡、使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1997年国防研究小组所提出的“国防转型”,把战略上的注意力从现在转向未来,更突出了对硬实力的建设与使用,反映其战略理念已经向新现实主义转变。小布什政府不但接受了“国防转型”的观点,并加以发挥和发展,走上了基于能力,依靠国防转型,追求绝对优势和绝对安全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外交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其核心是从屈辱外交向革命外交转型,目的是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了中国外交的第二次转型,中国外交从革命外交向发展外交转型,目的是为中国现代化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随着中国日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后,作者认为,中国外交需启动第三次转型,其核心是从发展外交向领导外交转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成为扮演建设性领导者角色,但中国不会挑战或者取代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角色,而是从中国国情和能力出发,在全球经济和社会问题上努力做一个建设性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在全球通胀和国内转型压力的叠加之下,如何促进经济转型,降低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和成本,自然成为当前政策的关键和重点。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特别要强调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政策的重点,应当是在防止大起大落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积极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化解经济转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九五"计划就己提出经济转型问题,但至今仍未取得理想效果,原因之一是观念未能转型。转型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但企业是经济转型的主体,企业家必须按照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对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发展战略以及产品结构、市场布局、营销手段等进行动态调整和创新,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在转型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周边外交始终是中国对外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新时期周边外交需要从战略角度构筑“大周边”的整体格局,从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的双重角度出发,落实好周边外交理念,积极参与地区治理与安全的维护。推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整个外交转型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积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黑维清 《理论观察》2013,(12):70-72
本文以中国对非洲援助为例,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历史演变阶段的思考,得出中国对非援助经验与总结,并借助“创造性介入”这一新型外交取向,思考探析中国新型援非战略的渐进转型.“创造性介入”的探析,既有面对最新国际形势,中国自我更新和自我再定位的主观需求,又有在经验中发现新的平衡点,加大外交政策中“有所作为”的方针力度的客观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借助对非洲援助战略的转型,为我国的外交战略提供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的政治实质是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公共外交不只属于文化和传播学范畴,更属于国际政治学范畴。公共外交是国家运用特殊权力手段,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外交行为。作者分析了公共外交运用权力的方式,指出公共外交发挥其社会接触功能、适应相互依赖的新安全环境、丰富国家开展传统安全竞争的手段、巩固重要安全关系、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维护国内政治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功能,阐释了公共外交在国家海外利益扩展和保护、应对全球化导致的利益和文化摩擦、推动全球治理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从公共外交的政治基理出发,中国外交应当从多个方面推动外交的整体转型,其中包括对外国社会的有效接触、外交工作的价值观支撑、外交政策的政治传播分析和话语权掌控、外交博弈中的对内社会动员等,加快提升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国际经济合作等重大问题上的公共外交水平。  相似文献   

9.
观念对外交的影响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全球化观念对中国对外战略的影响显然是这一研究的中国个案。全球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紧密相关,因此,研究全球化观念对中国对外战略的影响,实际上也正是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外交哲学进行的调整与转型。全球化观念不仅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新的理念与选择,也不断产生着困惑与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们予以理性的审视与应对。  相似文献   

10.
转型经济是经济学界和政策层面均关注的一个前沿性命题。中国是全球诸多转型经济国家中的大国和代表性国家。中国经济转型的取向不仅指向市场化,而且通过振兴区域经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转型成长是经济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是对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和地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经济发展特征的概括。中国在转型成长中创造了很多奇迹的同时 ,正面临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转型经济学和经济转型的区域特征两个方面的分析 ,对落后地区如何实现“双重转型”给出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之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以内向收缩为特点的一系列调整,被称为"奥巴马主义"。奥巴马政府外交转型的方向是:注重软实力、淡化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提倡地区安全责任分担和注重多边外交。在战略布局调整上,奥巴马主义注重全球范围的均衡用力,在西亚、北非实行"离岸制衡"和"背后领导",在亚太地区强调"再平衡"。与二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另两次"收缩型"调整不同,此次转型是在美国硬实力仍然远超任何其他国家,而且自认为有能力继续"领导世界"背景下进行的。转型的根源是美国领导人吸取前任教训,在对国际环境再认识之后,转变观念和思路,试图以更为务实的原则确定美国对外战略的手段和策略。奥巴马主义出台5年多来,其指导思想一直得到贯彻和坚持,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仍可能成为美国政府未来中长期对外决策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克林顿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具有自由主义的特点,主要依靠软权力来追求对世界的领导,根据对威胁的界定来发展军事力量,被称为是“基于成胁”的战略思路。小布什政府上台以来,所表现出的战略理念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的特点,强调依靠军事手段来消除威胁。因而把战略思路转变到“基于能力”上来,核心是实现国防转型。“9·11”事件的发生并没有改变美国战略调整的这个方向,而使它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4.
刘露馨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10):71-100+166-167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受三种不同类型的大国竞争的驱动,美国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多轮旨在提升国家能力的国家制度建设,从而大踏步地从一个守夜型国家演变为一个有美国特色的发展型国家,即政府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推动经济发展的使命。美苏安全竞争促使美国国内兴起了一个以国防部为核心的安全导向的联盟;美日经济竞争催生了一个以商务部为核心的发展导向的联盟。这两个政治联盟都试图增强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主导作用,但它们之间的权力冲撞曾使美国的发展型国家呈现隐性、分散式的特征。直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美国遭遇到来自中国的经济与安全双重竞争压力,安全联盟和发展联盟才形成合力,推动一个更加显性的、聚合式的发展型国家逐渐成型。与旨在实现经济追赶的东亚发展型国家相比,美国式的发展型国家以维护全球霸权为目标,除对国内市场进行干预之外,还具有强大的经济外交能力干预国际市场。研究表明,大国竞争压力促使美国不断调整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以应对外部挑战,而学界对于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和“弱国家”的传统定义只是一种“学术神话”,急需得到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我国已经成功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不容忽视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的突破困境,本文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验入手,总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失败教训,以中国当前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为立足点,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的压力,探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转型国家市场化进程与结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转型国家市场化程度的测度来考察不同国家在转型进程中的地区内部差异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表明不同国家的经济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为此,转型国家产业和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善于捕获住全球环境下不断涌现的新机遇,即新的商品和劳务市场以及获取新知识、资本、组织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机会,使其与制度的安排——结构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趋利避害, 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转型"这一概念频频被用于国际政治的研究之中。众多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处于转型之中,但作者认为,"转型"这一概念显然存在被滥用的情况。社会转型是指这个社会的原有结构系统发生整体性的变化,或者是系统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社会结构的性质。衡量社会转型有四个标准:即转型是整体性的变迁;转型是彻底改变原有系统的结构并能吸收外部新的要素;转型的目标是明确的;转型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从转型的本意及其特征来看,当今国际体系的变化过程并不符合转型的相关标准。现今西方学者之所以强调"世界转型",主要是因为中国等新兴国家崛起并由此引起了国际权利转移。在西方看来,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国际体系产生颠覆性的作用,从而导致国际体系转型。然而,中国等国家的崛起事实上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改变国际体系发展的方向,而只是对国际体系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7):F0003-F0003
自2013年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施政以来,我国在发展与大国关系、周边关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在维护领土主权、国家安全方面进行了强有力的战略部署,周边环境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为增进对这些新战略、新态势的理解,更好地谋划未来中国外交,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编辑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拟于2014年9月20—21日在上海举办“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战略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旨在汇聚国内战略界名家,聚焦重大安全战略问题,探讨中长期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柏亚天  李弋 《新财经》2011,(6):84-86
如果在百度的网页搜索栏中输入"战略转型",您将获得大约5,800,000篇相关网页信息。进一步的搜索你会发现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转型主要指战略转型。转型成为趋势,与政府所倡导和实施的产业转型有密切的关系。最近中央17届5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2个5年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21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转轨经济专业委员会、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转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其与中国的合作"学术研讨会。围绕"大选后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前景"、"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合作的前景"等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展开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