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邀约鼎华画过一些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创作.于是,我在他的画作中感觉到他的生活态度.他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和睦、协调、吉祥而且乐观的生活氛围,喜欢平民式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调.这些东西从他不经意的笔端款款地散漫地流淌出来,同时隐隐透出机智和幽默.这样的状态直到如今依然如故,这也许是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儒雅淡定的文人风气催化的吧.……  相似文献   

2.
以书法入手,习各家书体,集名家之长,追摹传统、刻苦临帖,使张金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实力派的书画家.他画得最多的是西湖风景画,其中最有名的是大幅绘制的"西湖十景"图.凭着对西湖的深深眷恋,每一幅画都展现了景点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卓 《现代经济信息》2012,(19):174+176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饮食文化已经成为宣传、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毛主席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语不仅仅从表面上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需求和依赖,而更深层次的揭示了中国人追求安逸、和谐的生活态度。中国人也正是通过对"食"的理解来更好的诠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所谓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点,要从中国传统社会的变迁以及阶级本质上把握.如此才能对于传统文化有着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付琳 《时代经贸》2007,5(12):215-216
中国传统法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法律思想,还有诸多先进的法律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举足轻重的一块.各朝代的法律思想和制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甚至在今天仍旧能产生影响.其中"法、礼、刑"当然的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的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法文化入手,分别说明礼与法的来源及其发展,阐明二者的关系,从传统来看二者实为相辅而行,缺一不可.故对于中国古代的"礼治"与"法治"之争也应该全面地理解.尽管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分歧,但仍有着共通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6.
以中西传统园林作为出发点,从文化角度系统地对中西园林与中西传统居住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得出了两者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特点与联系,即: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反映的是传统中国人"务虚"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西方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反映的是西方人"务实"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两者都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产物,这种特定民族审美观和居住观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以中西传统园林作为出发点,从文化角度系统地对中西园林与中西传统居住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得出了两者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特点与联系,即: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反映的是传统中国人"务虚"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西方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反映的是西方人"务实"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两者都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产物,这种特定民族审美观和居住现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传统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因其深深植根于当地,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具有不可复制性,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就业拓展。该文以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牡丹画"创意产业集群为例,深入探讨传统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就业创造效应的机理及面临的障碍,提出政府需适时介入,从规范市场竞争、拓展销售市场、持续发展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发挥更大的就业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后西风的冲击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不但引起了经济、政治、文化的连锁反应,而且还催发了中国人"自我"的日益觉醒.正是在民族生存危机的震撼下,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中,中华民族的精英们才开始冲破传统文化的樊笼,发现失落已久的自我,从而启动了马克思所说的从"狭隘的地域性个人"走向"世界的历史性个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对旅游业来说,人们已不满足于看山、看水、看景,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品味.这一点,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景区"申遗"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传统文化是连接过去、走向未来的文明沉淀产物,是人类的价值源泉.但传统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作用和意义是不一样的.本文将针对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祝春山  杨帆 《经济论坛》2007,(23):99-101
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温床,任何企业文化从产生起就深深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整个国民经济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它却能在上世纪中后期创造"东方的经济神话",除了日本创新地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外,更与它的文化密切相关.我们在建设我国企业文化的同时,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国外的先进企业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于本国实际,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日本与我国在传统文化上共同的根基--儒家思想,其企业文化的兴衰存亡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史记>被称为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这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著.既是史学圭臬,又是文学高标.它挥洒着司马迁的旷世才情,洋溢着他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3.
皖北乡土文化中素有"三绝"之谓,它们是天长的"判官"、灵壁的"钟馗"和凤阳的"凤画",它们独具特色,各领风骚,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14.
"礼不往教"并不符合文化的特性.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往教"而不是"来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其本身是具有扩张性的,因而作为文化传播的栽体,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扩张性也是必然的.文化的扩张性必然导致文化的冲突,在冲突中使先进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灿烂的优秀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积极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模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地发展,很多传统文化都被忽视了,甚至陷于流失的境地.因此,在当前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象,以及要怎样抓住机把新媒体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地域与环境造就了艺术的表达和认知上的迥异,与此同时也说明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需要展现产生它的地域和环境中独特的意识形态和人文内涵的面貌.每一个地域都拥有各自迥然不同的传统文化,充分的运用和展现传统文化对于动画的制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文以载道"这个传统文化精髓的概念在国内早期优秀的动画片里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7.
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建设重点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基点.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则以其鲜明的产业特征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文化创意设计是我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地域性,文化性.显然文化元素将成为广西文创产品的核心内容,其物质的、 有形的、 仪式习俗、 意识形态等文化属性,即广西省文化的各种表象与内涵,都需要通过创意设计,最终凝聚在不同形态的产品之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广西省文创产品开发思路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涂成林 《开放时代》2000,(9):113-116
有人说詹纳教授是个怪人,也有人说他很"反动"。据说 ?从他在 1991年发表了《历史的阴霾--中国危机的根源》一书后,围绕他的争论和非议也跟着多起来。我也很纳闷,詹纳前前后后在中国呆了七、八个年头,普通话虽免不了洋味,但还算标准地道;在中国众多"机关"单位"工作"过,翻译过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和一大批当代中国作家的文学作品,按理说这么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浸淫很深的学者,应该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持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可他的观点近来却越来越极端、偏激,就是在这本篇幅不大却颇具争议的著作中,詹纳在字里行间充斥着对…  相似文献   

19.
戴月明  杨浩 《经济论坛》2007,(19):77-79
一、企业文化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管理研究领域,"文化力"一词首先出现在日本名和太郎写的《经济与文化》一书中.随后,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翠罗在他的著作《21世纪的角逐》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力",并指出"21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阎武 《江南论坛》2021,(8):35-3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其中,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了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文件的形式阐述了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予以明确要求.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同时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和掌握,对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