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问题上一直有平衡与不平衡增长之争.平衡增长理论是以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强调产业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危机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增长模型告诉我们,导致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直接变量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资本积累的速度——消费需求降低——利润率下降——投资剧降——经济危机。如果能在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让资本价值构成保持不变,或者说,让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宏观经济保持相同的增长率,则经济可维持稳定可持续增长。政府预防经济危机和反危机的长效机制应该在这个思路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两部类经济增长关系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的原假设条件下,通过数学证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是成立的;然后根据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抽象出新的假定务件,即将劳动主观条件变化引入到这一理论模型中,用数学推理的方法证明,在新的条件下两部类的经济增长关系会呈现出:第一部类增长快于第二部类、第二部类增长快于第一部类和两部类同步增长这三种不同情况.文章最后对这些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劳动收入的增长与国民收入的增长保持不变,即劳动收入占比保持稳定。中国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资本深化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转变这一增长方式的着力点在于纠正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促进经济稳定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假设下,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认为经济能得到静态的短期均衡,在该均衡条件下经济以“常量”增长;放弃该假设,并对扩大再生产模型进行动态化扩展,则发现经济总是伴随“经济周期”、“就业下降”等非均衡状态,即市场要素不能出清,从而经济增长率下降成为必然。引入现代宏观经济学分析手段,避免经济非均衡发展,必须调节资本有机构成比例,这正是宏观经济长期均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早在20世纪4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之后又有很多的学者加入平衡和不平衡增长的讨论,然而有关平衡和不平衡增长的定量研究一直是理论的薄弱之处。本文以我国的产业发展为样本,在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度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确切的数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构建物化技术进步的农业生产函数,探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运用1978—2020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集聚机制。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呈上升趋势,并趋向于完全由农业资本存量变动主导;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存在最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决定的最优农业经济增长路径;现实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最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还存在明显差距,提升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仍有可观空间;在中部地区、平原丘陵地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规模或农业资本存量较高地区,提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产业集聚水平有利于增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并不会显著改变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引入环境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也即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延续.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丰富和发展的研究成果中,没有发现:在原有的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引入环境系统去拓展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研究.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用于探讨和解决环境危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体系.本文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假设条件出发,通过系统拓展、部类拓展、价值拓展等得出引入环境的马克思再生产拓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经济增长公式.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一个总结性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变量,但是却没有这方面的理论模型。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笔者把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统一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型。讨论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已成定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生产结构、收入分配与宏观效率——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文献对收入分配调整、经济结构变动和宏观效率提升三者之间的关系鲜有系统性研究。本文将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拓展为由固定资本、一般性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组成的"马克思—斯拉法"型三部类结构表,并利用中国1987—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刻画投资驱动型增长下收入分配与宏观效率之间的关系。文章测算了中国经济的工资—利润曲线,再根据实际与潜在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偏离度,评价了中国宏观效率提升的空间。结果表明,利润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符合马克思的理论预测;利润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外延式增长方式下固定资本投资快速增长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宏观经济效率的分析表明,在传统增长方式之下,改善宏观经济效率的空间极为有限,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内在传导渠道研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实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例,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并将其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组,探讨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是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三条显著的传导渠道,资本积累是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技术进步并不是显著的传导渠道;同为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主体,金融中介的作用明显要大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2.
程碧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84-87
既有经济增长及货币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单期生产模型的跨期迭代生产基础上。本论文认为,宏观经济最本质的特征,乃在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串联生产和并行生产,以及货币流和实物流的相互配合,它们使宏观经济成为一个横向和纵向联系、货币与实物联系的整体。本论文构造了平衡增长模型,对经济危机的一般规律进行了解释,并以美国次贷为例进行了简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梳理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到内生增长理论,从资本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到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阐述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逻辑,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对全要素生产率认识深化的过程,经济增长框架微观基础深化的过程,也是经济增长理论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本文讨论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存在的不足,包括在研究思路、模型核心设定和技术性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需求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弱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薄弱等。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基于大学科融合视角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研究是经济增长理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中国经济增长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经验启示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结构问题。本文以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为基本假设条件,对高速增长和结构不平衡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中国经济不平衡增长方式是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技术引进背景下形成的,并且要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就必须采取不平衡增长方式。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高端部门对低端部门具有生产力和收入传递效应。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高低端两部门的不平衡结构演变及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原有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系,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使得中国经济向更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结构转变的核心在于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变,只有自主创新替代技术引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贸易结构、技术密度与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及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国际贸易理论都强调,贸易结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VAR模型估计了中国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消费、投资增长差距扩大是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论述,认为消费、投资增长差距扩大是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片面追求投资膨胀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隐患,阻碍了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减少贫困作为重要的经济、社会问题,是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力图实现的重要目标。在对贫困问题的分析范式中,不断注重不同发展水平下如何减少贫困,以及在分配制度的影响下减少贫困的可能性和持续性。以陕西省关中、陕南、陕北为例探讨减贫效应和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10):4-20
本文围绕长期经济增长的需求制约,引入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现代增长理论的缺失问题和增长阶段转变的国际经验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政策选择。现代增长理论忽略需求因素的制约,对经济现实缺乏解释力和应用性,面临实践过程日益突出的挑战。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后长期增速大幅回落,主要是受到内需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速下行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扩张拉动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长期增长趋势主要取决于内需增速的变化,影响需求长期增速的因素既有供给结构问题也有需求结构问题,长期增长政策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20.
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增长与分配关系的理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自20世纪50年代库兹涅茨提出著名的“倒U”假说以来,中西方学者围绕此假说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大量经济学家用事实来验证此假说的存在,即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也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证据反对此假说,如有些西方学者针对20世纪70-80年代的“东亚奇迹”,得出了“增长和平等可以同时实现”的重要结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收入不平等程度开始在很多国家加深。因此,在21世纪初,经济学家对增长与分配之间关系的讨论还会继续,但是,讨论和研究的重点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