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军 《中国外汇》2007,(11):23-23
众所周知,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而言,稳定金融市场与抑制通货膨胀就像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能同时兼顾。稳定货币市场需要央行降低利率,加大市场资金供给,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此举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并带来通胀风险;抑制通货膨胀则需要央行调升利率,紧缩市场货币资金供给,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信贷资金枯竭,市场流动性过低,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如今,我国楼市火爆,股市更是牛气冲天,这些经济现象都与“流动性过剩”有密切的关系。流动性过剩的直接表现就是储蓄供给过于充足,资金供给远远大大超过了资金需求。面对这个“幸福的烦恼”,央行运用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加息等各种措施来缓冲,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这只是从存量上加以调控。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在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同时合理利用这些流动性。本文将从资本形成效率的角度对这个进行分析和解读。一、资本形成及其效率资本形成即在储蓄供给与投资需求的相互作用下,储蓄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形成资本的过程。如(1)所示,资本形成分成三个阶段,即收入-储蓄的转化阶段、储蓄-投资转化阶段、资本配置阶段。资本形成则是这三个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储蓄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实质投资,形成实物资本,这就是资本形成的效率问题,它不仅强调转化的量,更加强调转化的质以及转化的可持续性。任何影响收入的图1储蓄-投资转化图数量和分配结构、消费储蓄的数量、储蓄-投资转化的渠道和方式、投资效率的因素都对资本形成的效率产生影响。在储蓄供给充理论探讨足的条件下,如果资本形成效率不高,则会导致储蓄的不断漏出,当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明确提出2007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应该说,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经济格局及我国所处特殊发展阶段下的自然结果。本刊邀请三位分别来自央行、国有商业银行、学术界的嘉宾共同诊脉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影响,探讨这种过剩的成因及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4.
2007年,"流动性过剩"成为中国经济讨论中出现的最为频繁的关键词之一,甚至在总理的工作报告里都谈到了这个.为了防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膨胀,央行在一年之内七次上调准备金率,但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那么,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化解当前市场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呢?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郭蒸 《金卡工程》2009,13(9):189-190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央行为应对"流动性过剩"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资产市场的"投机性资产流动过剩"而非全面的流动性过剩,其外部原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热钱"的流入,根源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金融体系不发达,建议以稳定汇率为前提,打击"热钱"的流入,并积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合理引导资金流入真实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6.
提高利率对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下,央行连续多次提高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试图通过利率工具来紧缩货币信贷,减少货币供给,达到化解流动性过剩的目的。本文就是基于流动性的大背景,分析提高利率对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性,并认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控制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形成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汇率的资产组合决定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对本币供给的影响机制.近年来,人民币产生升值预期,我国外币资产单边增长,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投放本币的方式,既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又解决了货币供给.伴随着外币资产的过快增长,这种货币供给机制势必引发外汇占款激增,理论上央行能够对冲过剩的流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央行的对冲流动性工具不能无限使用.只要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我国货币供给受纠冲击的风险就不断累积.为了化解货币危机,必须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涮整.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央行为收购这些外汇储备需要发行的货币超过8万亿元。截至2007年2月底,银行体系存款余额为35.9万亿元,贷款余额为24.8亿元,有11.1万亿闲置资金,短期流动性过剩压力有增无减。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是外贸盈余迅速上升,存在着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内部原因则是相对于消费,投资增长过快、储蓄率居高不下等。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出现流动性偏大。这一问题已波及经济各个层面,并由此造成贸易摩擦增多、通胀压力加大,产业上资金得不到最优分配,很多低效益、能耗大、产出低、对环境破坏的没有竞争力的公司也能融资。二、我国面对流动性过剩的反应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问题是大量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容易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严重的还会导致经济衰退。流动性过...  相似文献   

10.
彭兴韵 《中国金融》2007,(15):57-59
在资金过剩基本格局未变的情况下,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基本延续了以往收缩流动性的操作思路。不过,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引发的储蓄存款的"搬家",以及特种国债的发行,央行的操作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流动性过剩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央行运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加息、发行定向央行票据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过热.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用,并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和走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存差不断扩大,M2与GDP比率畸高,资金流动性过剩现象日趋严重的分析,得出了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实证,根据其成因分析,探寻解决农村信用社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策略选择: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强化对农村信用社政策扶持,农村信用社要充分挖掘内部潜能,充分发挥央行的“窗口指导”作用和发挥征信体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基层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本文系统探讨了基层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政策的传导途径,研究和剖析了影响基层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诸种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充分发挥基层央行职能、作用,有效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与成因 (一)流动性过剩含义的界定 我们通常所说的流动性过剩,是指相对于流通的商品(或资本品),提供的交易货币数量显得过多了,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的危险;以及资金的相对供给过剩所造成的资本品价格的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5.
缓解流动性过剩,抑制CPI过快增长,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之一。作为宏观调控组成部门之一的基层央行,在缓解流动性过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系统探讨了基层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政策的传导途径,研究和剖析了影响基层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诸种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充分发挥基层央行职能、作用,有效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基础货币投放规模过大和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变化。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实质是货币市场的超额供给,是引发经济过热的潜在因素;"流动性过剩"并不是"用不了"或"用不出"的微观概念,而是"不应动用"或"不宜动用"的宏观概念。因国际收支持续高额顺差导致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基础货币投放的内生性明显增强,致使央行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均衡状况,其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进一步削弱。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视角下的流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社会上对我国资金运行状况的一个基本评价就是“流动性过剩”。然而,这种所谓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主观判断,缺乏严谨的理论依据和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利于央行实际的操作决策。为探求流动性的真实内涵,澄清国内的诸多误解,我们比较了国内外流动性概念,并对其供给和需求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流动性过剩含义及表现 (一)流动性过剩含义 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一直面临"流动性过剩"问题,伴随"流动性过剩",股票、房地产等各类资产价格出现膨胀。本文认为,不能仅从货币供给总量的角度将"流动性过剩"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货币供给过剩。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和全球M2、M2/GDP的变化趋势并不支持"流动性过剩"的判断,而且持续数年的"流动性过剩"首先带来的是资产价格泡沫,而非一般物价水平的膨胀。为准确把握"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应从货币需求角度加以结构性考察。本文提出,近年我国出现的"流动性过剩"是"在货币供应具有较强内生性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出现变化,微观主体具有较高风险偏好,投机交易性货币需求极大旺盛,出现大量货币追逐有限非货币资产,并导致资产价格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从微观视角应对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中存在着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突出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着重从微观运行的角度剖析了流动性过剩可能产生的微观金融效应,并基于基层央行视角提出了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