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若干问题思考宋建邦近几年,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商品市场不断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令人痛心担忧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充斥市场,假货猖獗,泛滥成灾。在治理、整顿中,有必要研究其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把握假冒伪劣商品活动的动向,以进行...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有人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称之为"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中国的"打假"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与对市场主体、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乏力密切相关。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是由于某些地方保护主义的支持和纵容,为其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惩罚威慑力。  相似文献   

3.
从80年代开始,假冒伪劣商品在我国愈演愈烈,可以说是到了泛滥成灾的严重地步。从生活中的日用商品到卫生药品,从工业用品到农资产品,从一般产品到高科技产品,无所不及,而且有继续扩展的趋势。据报道,从1995年8月至1996年12月底止,仅一年多的时间,我...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整个经济形势发展较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消费品也越来越丰富。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如劣质奶粉、毒大米、毒蔬菜、假药等商品,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实际上,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合理,严重地损害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个人利益,乃至影响到公民对社会和政府的信心。WTO背景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已使我国遭受严重经济损失,而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有可能威胁国家整体经济安全.更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量典型的实例论述了假冒伪劣商品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深入分析了这些丑恶现象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及滋生蔓延的条件。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组织“打假”的实践体会,就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增强“打假”工作的力度等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前假冒伪劣案件执行难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通过建立“打假”领导责任制、加强法律宣传与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解决案件执行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刊今年第10期刊登了叶柏林司长关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思考》的前一部分。文中分析了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及其产生原因,特别指出地方保护主义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生存与发展这一严重问题,以期引起重视。本期刊登此文的后一部分,着重从惩治手段及力度上分析“打假”的效果,进而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目前假冒伪劣案件执行难的问题进行探讨 ,认为通过建立“打假”领导责任制、加强法律宣传与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解决案件执行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思考国家技术监督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叶柏林三、某些地方的支持和纵容,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地方政府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出资者和直接收益者,尽管各地政府进人市场和企业的深度不同,但是,地方政府始终处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市场...  相似文献   

10.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1992年,国务院《关于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通知》发布后,集中“打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当时设想,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上下联动,协同作战,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舆论的、行政的多种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活动得到初步遏制。然而,“打假”的难度比想象的要大得多,难怪国际上有人把它称之为“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有它  相似文献   

11.
景阳  潇纯 《质量跟踪》2001,12(5):44-45
时下,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之事屡见不鲜.如果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你该怎么办?对此,记者专门邀请了一些消费者朋友座谈,倾听他们各自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据北京消息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草案。委员们在发言时呼吁,必须加大对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尤其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力度,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曾宪林委员说,现在老百姓对产品质量的意见比较大,一些群众反映有的地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打假”成了“假打”。 陈心昭委员说,制定这部法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假冒伪劣,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商业道德。如果处罚力度不够,特别是对那些违法性质严重、情节恶劣、屡查屡犯、阻碍执法的违法者打击不力,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张明远委员说,现…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30日至11月8日,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消费协会主办了“湖南省首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保护名优特新产品展览会”,共展出实物样品6000余件,图片资料5000多幅,查假打假典型案例800个。  相似文献   

14.
15.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普通消费品的制假活动从批量生产,直接掺杂使假变为定牌制作,按需加工,用低等级商品改制高等级商品,牟取等级差价。这类制假行为主要集中在系列白酒、调味品、部分服装、皮鞋等生活日用品方面,由于其规模小,制作场所不固定,呈现明显的偶然性、季节性特征,所以查而不尽,打而不死。2.“傍名牌”、“搭便车”的仿冒违法活动愈演愈烈。一些不法企业和投机分子利用消费者对名牌商品的追求和崇洋心理,将普通商标改换成驰名商标,将国产货披上“洋装”欺骗广大消费者。当前这种假冒行为采用的手段主要有: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从1992年开展质量万里行活动到1989年国务院号召全国开展打假活动以来,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织的打假活动一刻也未停息过,但在一些地区和个别领域,假冒伪劣商品仍然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有:利益驱动“生”假、买假消费“养”假、地方保护“护”假、信用缺失“扶”假、社会失灵“纵”假和法制不严“放”假。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从1992年开展质量万里行活动到1989年国务院号召全国开展打假活动以来,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织的打假活动一刻也未停息过,但在一些地区和个别领域,假冒伪劣商品仍然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有:利益驱动"生"假、买假消费"养"假,地方保护"护"假、信用缺失"扶"假、社会失灵"纵"假和法制不严"放"假.  相似文献   

19.
李华龙 《甘肃审计》2003,(12):32-32
(一)假冒伪劣商品损害了消费的经济 利益假冒伪劣商品最直接的危害往往是消费的经济利益。由于假冒伪劣商品大多是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物有所不值”。加之消费的识别能力普遍较差,一旦购买,消费付出的货币与该商品的实际价值,肯定不是等价交换,假冒伪劣商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吃亏的一定是消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