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道家的“道德”是一个哲学范畴,儒家的“道德”是一个伦理范畴,法家的“道德”是一个法律范畴.西汉时期,道家的“道德”哲学理念逐渐被儒家和法家吸纳而成为社会伦理和法制的基本原则.从周敦颐到张载,从陆九渊到王阳明,中国“道德”概念完成了“本体论”—自然人性论的艰难历程,尤其是王守仁的“心物合一”理论将道器融为一体——从而使道与德融为一体.正是在心学的意义上,“道德”即“得道”.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文章在简述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本质,并提出“创新”与“伦理”对于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金融活动中利益冲突引发的信用危机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道德伦理的缺失是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从分析现实金融活动中伦理缺失的具体表现入手,对我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旨在揭示其在当代金融活动中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道德哲学的视角深入到企业伦理精神的深层——伦理思维,通过界定伦理思维的内涵、以及其与企业伦理的关系,全新地探讨了企业伦理思维对于构建企业化、企业道德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为现代企业伦理精神的塑造提供了价值理性和思维方式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慎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伦理思想,它是指人们在独处的时候也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道德的标准.从儒家典故到后世的很多学者,都提出了“慎独”思想的重要性,它为人们提高个人修养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代,“慎独”思想仍可以为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财务理论中,“资本成本”、“现金流量”与“理财目标”是几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对于整个财务理论的架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围绕着“资本成本”这一理财学核心概念的许多问题也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澄清。与资本成本概念的研究比较,人们对“现金流量”与“理财目标”概念和理论的系统研究则要晚了很多,但来势迅猛,对于财务理论的发展趋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财务政策的视角对这三个概念进行分析,试图通过概念的明晰化,保证企业财务政策的科学与正确,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道德思想对于中国当代社会伦理文化结构的影响巨大。以儒、墨、道、法四家学派为主的先秦诸子的德育思想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上各有侧重,都有精妙的阐发。总体说来,儒家对于教学双方的主体性作用更为注重,显得更全面和切合社会实际。先秦德育思想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意义主要在于德才并举的人才观念、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结合及一些具体的德育理论和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陵碑》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妇孺皆知.《李陵碑》中的英雄人物老令公杨继业为“义”碰碑而死,杨继业生活在北宋封建时期,遵循的是儒家道德思想,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儒家之“义”.而整个儒家思想开端于先秦儒家,笔者试从先秦儒家这里去寻找杨继业身上所体现的“义”.  相似文献   

9.
徐井柱  冷姝  李妍 《中国外资》2023,(14):102-104
<正>在“义利观”视阈下构建现代商业文化伦理体系及其发展路径,需要确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培育公平、诚信等现代商业伦理价值观和职业意识。商业文化伦理研究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研究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研究如何借鉴中国优秀的商帮文化和西方商业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在商业道德冲突面前做出理性的道德选择,进而研究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问答信箱<51>     
问:什么是理财文化?理财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答: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理财”就是“管理财物或财务”。那么,“理财文化”就是关于人们管理财物或财务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它与企业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网络文化、珠算文化等文化一样,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家理财”是一个熟语,因其“家”的不同,而使理财文化上可涉及国家财政显要,下可遍及千  相似文献   

11.
杨辉 《金融论坛》2004,9(5):35-40,61
现代银行产品的营销策略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逐渐发展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层面,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信贷客户经理和企业间的"博弈",在达到营销银行产品目的的同时使企业融资达到最优化.现代意义的客户经理不仅要熟悉原有的贷款操作流程,更多的是要扮演企业融资策划师的角色.本文试从银行信贷客户经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现有不同融资渠道成本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融资方案做出具体的情景分析,以揭示银行客户经理对各种融资渠道特征的了解和融资规划的最优化设计在信贷营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力求为银行信贷产品的营销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债融资,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践机制,并以浙江为例探索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实现路径和难点所在。研究发现:浙江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实践探索持续协调发展,在创设主体、标的债务、凭证定价等三方面呈现趋优转向,但其发展仍受认知差异、计量规则、风险偏好、预期收益等复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融资主体融资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融资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在国有企业向国有银行融资的过程中,由于非对称信息和政府行政干预的存在导致了国有银行债务约束软化及国有企业融资成本和破产成本约束软化,出现了国有企业的高负债和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资产(融资风险生成与转嫁)的问题.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非对称信息的程度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具有决定作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均对企业形成控制权,两者有着不同的控制形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分析,提出中小企业经营者在融资时应充分考虑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的有机统一,而企业信用尤其国有企业信用是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及其根源进行研究后发现:国有企业债券频繁违约甚至恶意违约,容易导致国有企业的信用体系坍塌,并释放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当地金融生态严重恶化的信号;究其原因,尽管有经济增长放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市场大幅波动的外部原因,但根源还是在于这些国有企业“重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情结”“重债务的融资和管控失序”和“经营恶化和现金流失控”等内部原因.为此,建议从推进国有企业债务透明度建设、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问责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制度等四个方面着力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冲击下,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会发生怎样的调整与变化?内外部资本市场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背景研究了外部冲击对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影响。研究发现:常态经济运行环境下,企业集团通过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来缓解融资约束,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内部资本市场的这种作用消失了;当受到外部冲击时,内部资本市场被外部债务市场所替代。此外,危机爆发前,虽然系族总部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进行了"交叉补贴",但其并非在系族内"挑选胜者",而更多地考虑企业的投资机会在行业中的相对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产权、所有权安排与融资偏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熟市场的企业,由于技术和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原因,更偏好于债权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在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国企业仍十分偏好于股权融资.这种选择基本上是经营者基于保持控制权的自利性考虑.其根源在于国有产权主体的抽象化、由此导致的失控的所有权安排、股权投资主体控制权的丧失以及债权投资主体拥有的状态依存控制权的威慑.  相似文献   

18.
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阶段性特点与国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发达国家自公司制企业诞生以来企业融资方式的变化,发现企业融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工业化阶段广泛选择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中以股权融资为主,在后工业化阶段以内部融资为主,外部融资中债权融资比重提高;差异性源于金融体制的不同,市场主导国家股权融资是分散的,债权融资以公司债券为主,在银行主导国家股权集中化程度较高,债权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结合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企业制度和金融体制现状,本文认为银行贷款仍将是不可忽视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偏好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公司债券融资在短期内不会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考察发达国家自公司制企业诞生到以成熟的股份制公司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发现,虽然公司制企业的长期融资方式不外是内部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但在融资顺序选择上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国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陆正飞  高强 《会计研究》2003,(10):16-24
中国上市公司是如何进行融资的?是否存在融资偏好?公司债券融资的利用情况如何?是否确定了“合理”的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究竟有没有影响?本文试图借助问卷调查分析这一手段回答这些问题。本文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既表现出与经典理论相符的一面,但同时又确实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股权融资偏好”。之所以有这些特点,既有资本市场制度背景方面的原因,也有公司治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研究北大核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毅  向党 《金融研究》2008,(12):179-192
文章深入分析了国内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现状,指出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担保体系机制设计不合理,导致担保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用。文章创新地提出应重整体系结构,完全取消政府直接担保机构,并对担保体系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