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文举 《财贸研究》2015,(2):1-8,84
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引入人力资本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大部分。中国省份经济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而且普遍存在着具有较大省际差异的技术无效率现象;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都促进了经济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总体上却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忽视人力资本的核算结果会显著地高估资本深化的相对贡献,但是对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贡献影响较小且统计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Fagerberg模型对科技进步影响要素进行细分,对C-D生产函数进行扩展,建立技术交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模型。并使用我国1986-2012年的相关数据,测度了技术交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2年技术交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份额为14.46%,远大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份额。  相似文献   

3.
唐春  王鹏 《消费导刊》2014,(5):188-188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沿用希克斯的方法从要素边际产出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得出的结论是中性技术进步使得K和L对Y增长的贡献的相对份额没有影响;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得L对Y增长的贡献的相对份额超过K;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使得K对Y增长的贡献的相对份额超过L。  相似文献   

4.
刘佳 《商场现代化》2010,(7):112-112
在经济领域中,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劳动要素积累、资本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一直以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多被认为是: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采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索罗模型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黑龙江省1993-2008年16年的统计数据,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贡献最大,资本也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胜  夏玉华 《财贸研究》2008,19(1):147-148
一、问题的提出 在FDI对东道国产业内技术外溢效应的测度上,国内外学者基本上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借鉴Feder(1982)研究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把整个国民经济行业分成外资企业和本地企业两部分,通过构建一个能测度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影响的函数,来考察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分析问题的焦点集中,能够对FDI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总体影响和影响程度进行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环保的大量投入对生产性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如果只是静态地看待环保投入的挤出效应,而不考虑环保技术进步对环保资本品投入的替代作用,可能就会忽略环保投入具有生产性的一面。而从环保投资两重性来考虑经济增长和环境品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通过把环保技术进步效应加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发现:环保技术的采用在降低污染排放量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增长;生产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只是减少单位投入的污染排放,却要带来总量更大的污染;外资进入对提高经济增长虽有益处,但对环保设备投资却有挤出效应;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生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居民效用水平提高的贡献程度要大于环保技术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密不可分。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索洛余值构建旅游经济增长计量模型,对2001-2010年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进行定量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十年间,江苏省旅游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并表现为典型的要素驱动型增长,其中资源要素对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资本投入要素次之,劳动投入要素居于第三位,而技术进步对于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小。因而为了加快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江苏省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技术进步将是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外商投资企业对广东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给出外商投资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对广东省工业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对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具有重要影响,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增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江阴市技术、资本、劳动投入对该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发现1978年-2008年间该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近30%,资本贡献近70%,劳动贡献甚微;1992年之后,技术进步对当地GDP增长的贡献度由之前的不足20%上升为近39%.对应的资本贡献度则由87%下降为59%。这种经济增长的内涵性改变源自于江阴市较早实现了乡镇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乳制品业的重视,我国乳制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技术成果供求系统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技术转化的功力机理与实现和技术进步对乳制品业经济的现实贡献四个方面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我国乳制品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以期能为我国乳制品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情况的研究,以及如何促使我国乳制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杰 《中国市场》2009,(19):24-26,32
结合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影响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模型,并根据相关数据对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相关因素的贡献做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产出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我国物流业现阶段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发展阶段,属于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此,提出了我国物流业今后重点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Metroeconomica》2018,69(2):366-395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hreefold. First, it proposes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export and import functions that encompass the contributions of both Kaldorian and Schumpeterian literature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trade performance. Second, the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nonprice competitiveness, measured by the growth of relative economic efficiency on export and import growth in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sectors. Third, it shows that the magnitude of income elasticities of demand is partially determined by relative econom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3.
无形资产确认、计量与摊销方法,是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地完善无形资产的会计准则,使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既与国际准则接轨又不脱离我国的实际国情.我国在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存在一定的缺陷,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执行.本文对无形资产新准则下的确认,计量与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肯定了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改进,同时指出了新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经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欣  赵进 《国际贸易问题》2007,289(1):71-76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江苏省的数据表明外国直接投资相对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人均物质资本、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对外贸易等途径影响经济增长,但人力资本不是外国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显著途径。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英国近200年的经济发展史表明:禀赋、技术决定了分工方式和贸易结构;长期贸易逆差和长期经济增长负相关,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远远小于其他指标的贡献度;影响英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是科技革命、世界战争和经济危机,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快速迅猛并且伴有经济结构质的变化,经济危机和世界战争对物价指数、失业率的影响恰好相反;经济增长过程必然伴随着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性波动,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因素贡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庆旺  贾俊雪 《财贸经济》2006,(2):11-17,89
本文利用趋同核算分析框架和时变参数模型考察了各种因素对1978-2004年间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贡献.分析表明,引发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增大的主要因素按其重要性的先后次序可排列为劳动力市场表现、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中央财政支出;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技术扩散引发的趋同效应是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缩小的主要因素;地方财政支出对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基本上没有影响.这一结论有助于中央政府找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并科学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会计电算化逐步代替传统的手工核算方式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出出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与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方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估算了28个省份1978-2013年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主要偏向于资本;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农业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即要素替代弹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为对碳排放与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关系进行比较系统的观察,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包含有环境要素的增长核算框架。立足于这个分析性框架,本文揭示了重庆市经济系统中各要素的传导路径,并对减排冲击和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给出了说明,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经济增长单向引致了碳排放,而由于人力资本的作用,投资与碳排放不存在因果关系;(2)近25年来,在重庆市10.6%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中,碳排放贡献点数为1.68%,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3)低碳约束对经济增长影响很大,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短期内投资幅度不应该消减,长期来看发展人力资本是均衡的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