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按照我国财会类基本规范规定,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如果面临到资产减值的状况,该企业就需要提取资产减值准备,以便切实反映出企业实际的资产价值情况。资产减值准备应当融入到财务处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在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当中,这是关注度最高同时也是操作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备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其提取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的会计制度将四项资产减值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其目的是能进一步使企业真实反映其资产状况,同时也使会计实务工作者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自由操纵企业利润成为可能。本文将就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利润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企业资产减值目的是为了企业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主要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等内容.本文介绍了新企业准则中资产减值的含义和范围,对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在实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本文针对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在实际中应用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谨慎原则的要求,计提8项减值准备.由此产生了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如何抵销的问题.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只对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方法做出了规定,对其他7种减值准备未做规定,不便于广大实务工作者操作.本文拟就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抵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玲君 《河北金融》2011,(12):20-21
本文依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经济影响,进而提出资产减值准则实务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38号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到资产减值的损失的是第8号具体的准则——资产减值。在新准则出台之前,没有系统的关于资产减值的准则,只是在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八项纳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这项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有效避免国内企业不良资产的产生,提升企业的资产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主要就系统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杨清 《中国外资》2012,(7):121+123
减值准备是根据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而对企业资产价值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减损进行确认计提的数额,正确核算坏账准备是保证企业资产不被高估的必要条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本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安徽水利财会》2004,(3):37-44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人当期损益,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  相似文献   

9.
顾芊 《中国外资》2008,(4):85-85
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账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市场经济为资产减值会计提供了产生与发展的环境,独立、自主经营的企业为资产减值会计提供了执行主体,资产减值准备赋予了企业较多职业判断的权限,在操作上形成了较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期末应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其中涉及到会计报表抵消分录的,主要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除了规定坏账准备的抵消外,并没涉及到其他资产的减值准备在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消问题。根据平时的实践经验,谈几点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抵消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李述有 《云南金融》2012,(6Z):137-138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对资产减值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使资产减值确认、计量、披露形成明确的基本共识。新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我国企业会计与国际趋同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在阐述资产减值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按提取坏账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金额。然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对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收益。会计政策与所得税税收政策的差异造成了税前会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述有 《时代金融》2012,(17):137-138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对资产减值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使资产减值确认、计量、披露形成明确的基本共识。新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我国企业会计与国际趋同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在阐述资产减值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两大财富.物力资源是企业的实物资产,实物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减值的迹象,需计提减值准备.人力资源具有资产属性,可定义为人力资产.人力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成为了会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薛太照 《中国外资》2009,(20):62-62,64
企业资产减值目的是为了企业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主要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等内容。本文介绍了新企业准则中资产减值的含义和范围,对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在实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本文针对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在实际中应用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对于现阶段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方面的相关规定,对于企业影响更为明显.本文主要是从旧会计准则中关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核算方面造成的差异进行详细说明,同时还细致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首先应评估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其次应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然后再将资产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由于不同资产的特性不同,其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也有所差别。1.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和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主要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销售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计提方法和提取比例,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提取坏账准备时,应考虑"坏账准备"科目原账面余额,如果"坏账准备"科目在当期提取准备前有贷方余额,且小于应提坏账准备数额,则实际的提取数为二者之差额;如果"坏账准备"科目在当期提取坏账准备前的贷方余额大于当期应提坏账准备额,表明前期提取的坏账准备多了,则应将其差额从"坏账准备"科目的借方冲销;如果"坏账准备"科目在当前提取准备前为借方余额,表明前期提取坏账准备的数额少了,则实际的提取数为二者相加之和。2.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存货期末应按成本与可  相似文献   

19.
林向华 《中国外资》2012,(11):167-168
在时代和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和修订的大背景下,资产减值法规逐渐出台,并且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得到了更加深化的进步和完善。在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操作中,企业往往违背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的规范,最明显的就是有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私利的操纵。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并且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就必须深入地分析和认清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的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为使企业资产符合资产定义,贯彻谨慎性原则,对企业资产减值全面予以确认。确认原则可以概括为:在范围上是企业的所有资产;在数量上是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净值与资产账面值之间的差额。资产减值确认在企业信用不好、三角债盛行、市价不稳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有关人员在实际操作上却存在很多困惑。一、企业会计人员的困惑第一,确认难度大。新制度规定资产减值准备要逐项认定(虽然应收款的坏账准备是按比例提取的,但提取比例是在逐项分析可收回性的基础上确定的)。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