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面临外汇储备管理难度加大、通胀压力、外资企业利润汇回增加等问题。探讨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观点,对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进行综述,说明与该问题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显著的经济增长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发挥了重要的作用。FDI是直接进入一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股权投资,它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FDI发展速度与增长规模的考察,着重分析了FDI的流入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根据国际收支状况的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FDI对东道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多渠道多方向的。纵观国内外,学者们对FDI国际收支效应的观点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而且观点主要来自于经验研究和经验判断。面对这样的研究现状,本文建立了FDI影响国际收支的整体动态模型,给主要来自经验分析和经验判断的FDI国际收支效应研究提供一个较完整的理论框架。本文企图解决两个问题:(1)外国直接投资及其利润回流是否必然会导致东道国国际收支逆差;(2)外国直接投资的利润回流对东道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面对目前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形势,准确分析FDI这个特殊经济群体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正确制定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FDI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的构成要素入手,着重分析了FDI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两个自主性交易项目———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5.
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显著的经济增长中,FDI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FDI的大量流入从中长期来看潜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仍将有诱发危机的可能。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FDI发展速度与增长规模的考察,着重分析了FDI的大量流入对我国国际收支乃至金融经济安全的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失衡、美元泛滥、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美元高估需要贬值(相应表现为人民币相对美元低估从而面临升值压力)的大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外部不平衡。本文评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简要分析了FDI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认为资本和土地市场扭曲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引进外资增长快喜多?忧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截至 2003 年底,中国的 FDI存量已经超过 5000亿美元,占我国GDP 的比重超过 40%,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领域涉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 FDI 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日见扩大的同时,就引进外资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诸多方面,如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以及依赖性问题、行业垄断等潜在问题,无论目前发展程度如何,都需要我们从新的角度加以研究和思考,以避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状况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持续双顺差现象是一种收支状况的失衡,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将会极大地影响当前的物价和房价调控工作。对外经济的失衡将加剧国内经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进而提出当前双顺差问题的治理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1982年到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先利用ADF检验该数据的平稳性得到数据时一阶平稳的。在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收支中资本与金融项目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长期内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资本与金融项目产生正效应。最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当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偏离长期均衡时,经过调整其趋向长期均衡的速度较快。FDI通过资本与金融项目影响了我国国际收支的总体平和内部结构,FDI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状况,从1985年前的资本项目逆差,到中间阶段净流入的巨大增长,再到经济转型期间的资本项目逆差,发生了一个轮回。对资本项目各构成部分的变动分析表明,在保证资本项目的平衡方面,我国应应该注重FDI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是由于FDI,特别是跨国公司对我国对贸易的影响,致使我国国际收支结构脆弱,经常项目的外汇盈余较少,承担外债的能力不足,再加上隐性外债的存在,FDI利润汇出规模的提高以及未来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压力,我国外资利用引致的金融风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产业转移和国际收支变动的历史规律出发,使用我国长周期数据实证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产业转移与国际收支结构显著相关;国际产业转移通过改变直接投资规模、国际贸易产出等影响国际收支结构;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对调整国际收支拥有主动权;产业链完备度、贸易开放度、优惠政策、劳动力是影响国际收支结构的主要因素。随后,使用近期高频数据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产业转移形势和潜在风险。当前我国虽无大规模产业转出现象,但仍需关注外部冲击和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稳产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从多方面对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包括对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直接影响和对经常账户的间接影响。本文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利用1982-2009年的相关历史数据,通过建立贡献率指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产生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近年来,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量的流入,不仅直接对国际收支产生正面影响,而且带动了出口快速增长,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成为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撤资、利润汇出等负面效应所带来的国际收支风险也应被密切关注,尤其是在经济环境恶化时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项目管理的逐步放开,跨境资金双向流动不断扩大,返程投资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返程投资作为对外直接投资(ODI)与来华直接投资(FDI)的组合体,影响国际收支FDI、ODI流量和存量的统计结果.鉴于返程投资企业带来的资本频繁跨境流出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当前相应外汇数据比对与监管方法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梳理现行返程投资的统计监测体系,分析现有统计框架对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的影响,提出完善其统计监管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等内部问题引起的结构性失衡.从长远看,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须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短期看,必须统筹兼顾汇率与利率政策,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FDI在一国国际收支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了东道国经济增长和汇率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FDI与东道国经济增长和汇率变动间关系的现有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分歧。并基于国别的视角,通过对日本、印度、中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冰岛、荷兰等9个经济体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FDI不同效应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95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因素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FDI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和FDI输出地之间的相对实际工资、相对实际GDP、FDI输出地的利率水平和实际广义货币、实际进出口总额、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等是影响FDI流入的显著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可以通过这些因素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此外,金融危机还对我国的FDI产生了纯粹且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会师 《上海金融》2012,(4):26-31,116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工具的创新,FDI的稳定性显著降低,资金大规模进出东道国的风险明显提高,新兴市场经济体遭受冲击的风险尤甚。我国经过连续30年引进外资,FDI对缓解国内资金短缺的作用已经基本消失,而FDI波动性增大对国际收支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FDI逆流风险加大的主要表现,对加强FDI管理,提高我国抵御相关风险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余旭 《济南金融》2009,(6):30-33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研究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运用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等新定义的指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进而探讨并提出了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应实施低水平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内外均衡等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