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丽雅 《IT经理世界》2013,(18):94-94,96,97
一个家族企业想要保持基业长青,成为企业家族,需要做哪些工作?我们听一下家族企业专家兰德尔·卡洛克教授的观点。家族企业创造了这个星球上大部分的财富,财富500强中1/3是家族企业,其中包括嘉吉公司、米其林、LVMH、宝马、沃尔玛等。标普500中家族企业的业绩远胜于非家族企业。所有的家族企业都有辉煌的第一代,然而,"富不过三代"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虽然日本有经营了上千年的家  相似文献   

2.
王振昌 《董事会》2006,(12):86-89
今年6月了日胡润在上海发布了《全球最古老家族企业榜》,全球100家家族企业上榜。第一名是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它成立于公元578年,已传到第40代,有1400多年历史。第二名是日本小松  相似文献   

3.
成功传承是保证家业常青、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多阶段演进过程。文章在阐述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等多种因素分析家族企业子承父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21世纪走过第一个10年,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创业史上第一任大传承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将有300万的家族企业要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完成两代管理者的交接班。其数量之多、时间之紧,在世界企业传承史上将是绝无仅有的,中国民企交接班的第一大高峰期已经到了。中国纺织行业内的众多民营企业也是如此,因此,对于那些正准备接下父辈重担的年轻接班人而言,他们的创业、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机遇期的重要一步。这一时刻。一定程度上说,是决定一部分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一时刻不仅是企业的重大转型期,同样也是中国由纺织大国向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2012,(3):20-21
英国2/3的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而由于缺少明确的接班人安排,估计只有1/5的企业能够交过接力棒。在肥皂剧里,第三代搞砸爷爷辈创建的公司似乎是经典的家族企业发展轨迹。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孙辈的孩子能够上演这一幕,因为公司在那时候往往已经不存在了。据统计,约有80%的第一代公司没能把接力棒交到下一任的手中就天折了,能延续到第三代的家族企业只有10%。  相似文献   

6.
《中国机电工业》2010,(10):12-13
《福布斯》中文版14日首次推出的“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显示,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在过去三年赚钱能力和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上市国有企业。不过,中国民营企业刚在第一代企业家手中壮大繁荣,远未达到“富过三代”、“家业长青”。  相似文献   

7.
陈伟 《董事会》2013,(11):91-93
家族企业的不同形态、类型和所处的产业结构对接班人的素质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也影响着企业股权设计和治理结构的完善,从而影响代际传承的难易程度。相比台湾家族企业,大陆家族企业的传承显然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运用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本文提出了创始人政治身份促进中国家族企业控制权代际锁定的两种机理,即企业政治资本积累假说和社会情感财富维护假说。以2003—2015年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的混合截面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创始人政治身份显著增加了继承人担任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可能性,创始人政治身份促进家族企业控制权的代际锁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机制并存:创始人政治身份给家族企业带来融资便利、政府补助等经济利益,成为家族企业积累政治资本的渠道,这提供了支持企业政治资本积累假说的证据,因为企业政治资本有助于提升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意愿和家族的社会情感财富;创始人更有可能把政治身份转移给继承人而非家族外人士的职业经理人,这提供了支持社会情感财富维护假说的证据,因为企业家政治身份代际转移成为中国情景下家族维护衍生于创始人政治身份社会情感财富的途径。本文揭示了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这项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影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理论机理,丰富了政企关系和社会情感财富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9.
李牧远 《中国纺织》2009,(3):122-124
“创业难,守业更难。”也就是中国俗话说的“富不过三代”。“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其中只有大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还不足总量的13%,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是麦肯锡一项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家族社会资本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族社会资本的多寡对传承过程的影响,二是传承前后家族社会资本的变化对传承结果(业绩)的影响.家族组织内社会资本越丰富,越有利于传承的平稳顺利进行;传承前后家族社会资本的变化越小,就越有利于传承后企业业绩的稳定.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信任、利他主义、权威等家族社会资本是下降的,而家族组织制度和家族文化方面的社会资本却有上升的可能.因此,为了保证传承的顺利和成功,要加强制度、文化性社会资本的建设和积累.  相似文献   

11.
接班人控股     
“富不过三代”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难题。根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结果,约有88%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第三代。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成功率也只有30%。这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家族企业研究专家专门研究这个话题。大家比较多的还是从制度安排和治理结构以及接班人本人的能力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我在研究中发现,接班人的股权安排是接班人能否成功接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要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批迅速崛起的家族企业,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如何实现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和基业长青,提出了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方案,即在公司章程中建立一套传承方案,以股权形式激励家族企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家族企业传承期的重要活动,跨代创业强调多世代成员间的共同参与,根植于生产生活及人际交往的文化是影响经济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然而,现有研究普遍将文化视为一种建构力量,与制度环境或个体认知直接相关,对文化的内在作用路径缺乏完整解析,而文化嵌入视角的引入可以使关注点转向社会关系,为厘清中间过程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以淄博市陶琉产业中的4家家族企业为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的跨代创业实践,探索代际传承中家族企业的文化嵌入过程。研究发现,文化对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影响历经“社会关系—关系嵌入—社会互动”的路径,并遵循“文化唤起—嵌入强化—协作关系—战略选择”的逻辑。具体而言,传统文化分别借助处世哲学、人伦秩序及规则框架三层面所对应的嵌入路径,强化了跨代创业团队内的协作关系,并进一步体现在协调、合作倾向与跨代创业几种模式间的联系上。本文通过构建文化嵌入的系统分析框架,全面阐述了文化如何经由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对经济行为施加影响的微观机理,为中国传统家族企业的跨代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据资料显示,家族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能延至第二代的家族式企业只占39%,能延至第三代的家族式企业只有15%。随着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引入,家族式企业守业的确有其天生的难处。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如何传承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传承过程中如何进行制度设计更是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对新希望的典型案例分析,明确了联席董事长制度的设立过程,并且发现这一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特殊制度设计具有权力制衡和辅助协同两大作用,进而为其他家族企业今后设立这一制度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分歧矛盾和父子亲情交织在一起,真的很"痛苦"。中国的家族企业已到了交接班的第一个高峰期,第一代企业家的年龄均已到了55岁与75岁之间。过去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没有去思考交接班的问题,也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接班人。现在突然要进行交接班,两代人均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 2015~2019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社会情感财富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创新环境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本文将社会情感财富分为 4 个维度:家族控制、政商关系、家族认同和代际传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家族控制和家族认同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有消极影响;政商关系和代际传承意愿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有积极影响;家族企业所处区域的创新环境会缓解家族控制和家族认同对创新投入的消极影响,并加强代际传承意愿对创新投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学乐 《董事会》2014,(1):98-99
正家族信托在初始设计时,不可能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境都包括进去,如果没有设置纠偏机制,自此进入"自动驾驶"阶段,突发状况难免酿成不可跨越的鸿沟,冲击家族传承进程境外不少知名的家族企业,都有自己的一整套"家族宪法"类的制度安排,以此来规范家族成员和家族企业的发展。而"家族宪法"的落地执行通常是通过家族信托等法律架构和载体来实现的。对中国内地正处于向第二代传承财富的企业家而言,如何借助家族信托,预防未来的内部冲突,有效平衡家族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9.
联席董事长制度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并适当借鉴这一制度。本文在公司治理的框架内,通过对新希望这一典型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过程的案例分析,从设立联席董事长的动机、联席董事长的来源与选拔、联席董事长的权力配置及其经济后果等方面,考察了联席董事长制度在企业的适用与推广,从而明确联席董事长制度在家族企业乃至一般企业中运用的利弊,并对相关企业今后设立这一制度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外刊速览     
《董事会》2011,(3):18-19
中国家族企业:家长迟暮企业可以存续数百年,而其创始人却不能。因此,所有家族企业都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如何传承。如今,越来越多的亚洲企业界元老正逐渐老迈。他们曾于战后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白手起家,早期都冒着巨大风险,借电影、赌场和制造等成就财富梦想。但到晚年却常常选择通过地产及相关业务(码头、旅馆、零售业)或者政府特许经营权(电、通信、煤气、赌场许可)获得租金,积累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