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作者认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也有局限性 ,仍要不断发展 ;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科学是有所不同的。现在社会主义有许多流派 ,他们都应成为社会主义科学的研究范围。提出研究社会主义科学要以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要研究和正确认识21世纪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谱写新的光辉篇章这一全新课题。文章认为,面对未来发展和进步,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要进一步清楚认识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本质,看清它们的策略更为灵活、手段更为隐蔽和方法更为温和的特征。面对资产阶级变得更加聪明、手段更为多种多样和巧妙的现实,共产党人决不能在思想上解除马克思主义武装,不能丧失对资本主义复辟的警惕,要坚决拿起马克思主义武器,保持艰苦奋斗精神,敢于和善于带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的本质,以共产党人高超的智慧、坚定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策略,与资产阶级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书写21世纪中国新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3.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当前社会,普通党员乃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塑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迫切需要寻根探源,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求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运用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趋势,指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为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供了根本支撑,是我们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共产党宣言》主张的差异是当前我国中年特别是青年一代人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既缘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又有我国中青年一代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经典著作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因素。如何看待和处理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的《共产党宣言》是理解资本主义的起点,但其也存在对资本主义分析不足的缺陷。为生产而生产、为积累而积累是资本家的历史价值,他们为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适合生产力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在短期内并不会消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继续存在,我们应在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胡钧教授、广西社会科学院寿思华研究员、《改革与战略》杂志社总编辑巫文强于2011年7月在北京专门就如何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利用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看法。现将对话录音内容整理并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恩格斯晚年重要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研读,可以看出恩格斯其中有许多关于竞争的论述。文章从介绍资本主义竞争产生的背景以及恩格斯之前的学者对竞争的观点出发,试图简单的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关于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他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的本质与后果的看法。通过对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关于竞争的总结,对规范与认识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樊欣 《黑河学刊》2009,(6):18-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表述,标志着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性认识的不断深化。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般法则,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指南。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一论断,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当今世界,如何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这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研究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同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当前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种种状况仍然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共为其写了七篇序言,为坚持和发展《宣言》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作出补充和说明,本文对《宣言》七篇序言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说明和指出了序言对《宣言》的内容进行的发展、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在这个转变当中,理性思考和逻辑论述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主义国家进行了艰辛探索,为我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准备.《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我国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毛泽东重要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建设内容.本文在分析十大关系的基础之上,着重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建设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是在苏联模式基础上发生的美丽的蜕变。辩证分析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不仅在理论上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增强"三个自信",更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开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国家实现发展、人民共享成果的道路。在这条道路的行进征程中,发展始终是主方向。经过严密论证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从时间和空间上适合、拓展、引领中国道路,标志着党在有关中国道路的发展问题上提炼出了新的成果,是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问题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是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完整准确地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总体上研究它的思想变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永华 《南方经济》2004,(10):78-79
中国处在从计划经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化的伟大历史时期,研究这种经济转型的过渡经济学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思想异常活跃,各种学术流派林立,学术观点层出不穷。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过渡经济学有三种思路:(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有两种意见:其一,认为传统经济学有不足,可以修补,不能放弃;其二,传统经济学是计划经济学,在市场经济时期基本上  相似文献   

16.
反复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深刻感到《决定》就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全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结合中国实际,运用辩证思维,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是新历史条件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成为指引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的光辉旗帜。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体会,重点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工作,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共产党人向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的纲领性文件.今年是<宣言>发表160周年,在这样的时刻重读这部经典文献,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关于西方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热点,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主,或者说为指导,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文章主要分析比较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各自的价值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中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为主线,分析了深刻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其中闪烁的智慧光芒,评价了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指出,该《讲话》阐释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原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根据这一讲话精神,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始扬帆起航并得以稳步推进,政治文明发展有了明确方向和稳固保障。时至今日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仍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