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并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框架,不仅丰富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也为货币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经验材料。本文就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追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与作用机制方面分析政策的实施框架及其特征,并对政策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十五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有过多次调整,我们大致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3~1996年)。从1993年开始,我国经济出现高增长、高通胀并行的情况,通胀率的峰值一度达到24%。针对于此,中央采用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其间两次加息,成功地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创新 (Financial Innovation)的终局效应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强 ,而较高程度的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远非理论模型所揭示的那样简单。由于创新 ,通过信贷可获得性的变动来实施货币政策的范围日益缩小 ,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日趋重要 ,根据货币政策的效应来调节经济日益困难 ,一些货币政策指标如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正在削弱 ,在某些情况下 ,实施一种独立的货币政策将会付出较高的成本 ,而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对此 ,我们可分析如下 :一、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效应金融创新对…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广义货币M2增长19%,新增人民币贷款7.92万亿元,CPI增长3.5%,都突破了年初确定的政策目标。中央银行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在引导商业银行均衡放贷、加大金融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突出问题主要是:超发货币、资产泡沫、通货膨胀指标、信贷规模控制与银行盈利冲动之间矛盾、中小企业融资等。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建议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投放;严格控制通货膨胀;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遏制国际投机资本冲击。  相似文献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不少人都在研判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走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不少人都在研判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货币政策上,强调"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贷款的适度增加,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在"宽财政"的主基调下,2013年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会稳中偏松。或在"宽财政、紧货币"政策组合下,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经济通货膨胀的状态下,中央银行首先应做的就是通过制定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究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种类及其效应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徐平 《价格月刊》2010,(9):55-58
通过采用广义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把货币政策透明度分为:目标透明度、决策透明度、信息透明度和行为透明度,并论述了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最后分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应并运用宏观经济指标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效应,得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货币政策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在金融危机时期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不同经济阶段实行了适度宽松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复苏和稳定了经济增长。但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调节和中介目标的传递,以及使最终目标朝中央银行合意的目标区间移动的有效性程度,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较低。本文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意味着相同程度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通过构建四类货币供给方程全面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冲击,藉此验证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及表现形式。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当期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大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但滞后两期和四期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则分别大于相应滞后期的正向货币冲击的影响力度;考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刘涛 《中国市场》2010,(29):73-75
对于美国而言,全球货币政策要同步还是不同步,完全取决于其"此一时、彼一时"的投机需要。虽然在伯南克表态之前,各国央行事实上已经陷入到了各自为战的状态,但伯南克的表态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混乱。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在金融领域内所采取的调节手段,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但是经济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且货币政策的效应也不是马上就可以体现出来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以体现出货币政策的效果,即所谓的货币政策时滞。2008年金融危以来,中央银行适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货币政策的时滞问题影响了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时滞是不断变化的并且难以预测,这给央行使用货币来调控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陈平  宋慧琳 《商业时代》2012,(14):72-73
开放经济的发展伴随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文通过货币政策常用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发行央行票据的运用分析,外汇储备的增长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弱化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适时将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推行浮动汇率制,建立财政政策为主导与货币政策配合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整的两大体系,两者灵活搭配才能够取得宏观调控的预期效果.本文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张宝贵 《商业研究》2004,(16):65-67
宏观经济学理论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赁币政策效应时,通常采用IS和LM曲线斜率法,但斜率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总是成立的。正确的路径应该是放弃分析政策效应与曲线斜率的惯常思路,取而代之以直接分析影响政策效应的参数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发展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正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的深化,正逐步彰显出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对西方货币政策的演变经行研究与比较,并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情况,合理的制定和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18.
卢山 《北方经贸》2003,(12):28-30
文章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 ,简要介绍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含义之后 ,从我国货币政策的政策变迁及每个阶段面临的任务、问题入手 ,论述了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导火线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及这一政策产生的双重效果 ,最后对当前货币政策出现的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主要的日常货币管理手段.自1998年以来,中国中央银行放弃了多年沿用的限额管理方式,发展了公开市场,并成为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有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本文力图研究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以及公开市场操作与货币政策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葛檬 《商业研究》2006,(16):166-169
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是中性的。转型时期中国经济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大量运用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其效应尚无法准确地传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货币政策是否中性及其效应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