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企业何时才能真正国际化?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中国经济需要继续繁荣,中国企业就必须走向国际。真正走向国际化的企业,才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前些天,我在三菱电机静冈制作所进行了一次关于制造业的演讲。三菱电机可以算是我的故乡之一,我对于商业的基础认识就是从那里获得的。在三菱工作的10年间,我领会了制造业的内涵,懂得了什么是一个组织不断成长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洋管理离我们太遥远。而中国企业生于斯。长于斯。更适宜用自己的文化进行管理。中国式管理对中国企业究竟有没有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凭借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迄今为止,大多数中国企业一直满足于充当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为世界最大的品牌企业和零售商的自有品牌供应从玩具到电视的众多产品。不过,政府如今正力促中国最大的一些企业向海外销售品牌产品——许多企业本身也确有理由要在发达国家树立自己的品牌。这是因为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价格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压力,而品牌产品可以比OEM产品更有利可图。同时,参与海外市场竞争会迫使企业创新和改进,从而帮助他们摆脱廉价商品生产商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李稻葵 《中外管理》2008,(12):50-52
中国经济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仅限于信心层面。而华尔街高调进入市场“抄底”,对于受到冲击最小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相似文献   

6.
冯凯乐 《中外管理》2004,(12):52-54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的是一个新趋势——中国企业正在向海外扩张,开发国际化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魏杰 《经济界》2005,(4):38-40
中国企业已经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阶段,而上升到资本走向国际市场的阶段,即我国企业出国创业办厂。这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对此我们不应有任何非议。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资本走出去?中国企业产品走出去主要靠成本优势,例如劳动力比较便宜,但是这种成本优势在资本走出去中却不可能起任何作用,因为企业出国创业办厂所聘用的不是我国劳动力,而是所在国的劳动力,因而不可能靠成本优势走出去。既然这样,中国企业究竟靠什么优势才能走出去?我认为主要是靠技术优势。不过,这里讲的技术优势,既包括核心技术创新,也包括非核心技…  相似文献   

8.
雀巢如何在中国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企业研究》2002,(11):31-32
  相似文献   

9.
《中外管理》2007,(1):66-68
2005年,弗里德曼说:在世界变得更平坦的未来三十年之内,世界将从“卖给中国”变成“中国制造”,再到“中国设计”甚至“中国所梦想的”。“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 ,资本都可以为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遇到一个美国的汽车公司老总,问他们为什么不学习日本公司那样把车的研发周期弄短一点,而且学学人家的外形,他耸耸肩说,我们要都像他们那样就不是我们了。这与我们中国公司不一样,中国公司造车,先买它过来若干辆把它们全拆了,然后把它们中一些元素组合起来就成了新车,再根据市场反应不断做点调  相似文献   

11.
12.
13.
洪良浩 《中外管理》2004,(12):56-58
台湾中小企业从1945年到现在近60年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个全球化实验室。我今天就把这个全球化实验室的经验与各位进行一次分享。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企业的创新,怎么才能够把它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麦肯锡建议跨国公司要想与中国的供应商成功合作,需要处理好三个关键问题。而这对于中国企业比照采购方的运作和需求自我完善,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靖 《中外管理》2011,(1):76-77
抹茶,曾是中国古代茶饮的主流,但600多年来,在中国居然奇迹般地消失了。那么,抹茶这样的产品,在当代的中国市场还能做起来吗?什么样的营销力量,才能让传统复苏?  相似文献   

17.
18.
从2005年起,诸多入世承诺与解禁都将相继开始兑现,这对于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当“反倾销”.“知识产权”.“环保”.“企业伦理”.“行业标准”等产业壁垒越来越高时,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在受到来自各方面力量的“遏制”?我们该如何看待各界对于“商业政治化”的担忧?又如何应对?我们的优势产业如何面对诸多新的壁垒?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