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创新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基础,是支撑国家强盛的筋骨,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以廖仲恺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惠州仲恺高新区更应自觉肩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深化改革创新,用创新的文化提升创新能力,凝心聚力推动"五年大发展"提质增效。一、创新是高新区的核心使命创新是仲恺高新区的灵魂。高新区,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创新高地。仲恺高新区自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及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小平同志的英明论断。小平同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继承他的遗志,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向深入。在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思想指导下,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开路先锋,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高新区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不但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还要进行观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高新区的生命力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要创新,首先要有新…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14,(7):16-20
<正>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2013年12月30日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创新驱动,以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前提和基础是要建立起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动力结构,提高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是要推进科技创新。重点是抓好"三聚一转"。"三聚":就是集聚创新机构、创新人才、创新企业,使宁波成为创新要素密集、创新活力迸发的城市;"一转":就是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相似文献   

5.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转化难被称为世界难题,主要表现为技术和成果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供需矛盾。即: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一般只产生一次技术和知识,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及产业化一般只需要成熟技术和成果,目前缺乏足够的中间环节将一次技术和知识创  相似文献   

7.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建区以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松山湖")作为广东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惟一的国家级高新区,一直被外界寄予厚望。近年来,随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松山湖能否成为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引擎,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引进科技创新人才自2001年成立以来,按照建设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和"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的定位,松山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茂名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新区将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和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的目标,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力打造"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0.
<正>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结合点,是科技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体现,是隐性研究成果向显性生产力过渡的关键环节,是一个由科技投入为前期成本,科技产出为后期效益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以知识形态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成果如何"并入"生产过程,从潜在的社会生产力"物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可以界定为:对高校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实际运用并产  相似文献   

11.
邱向军 《中国高新区》2014,(10):138-143
正作为江西省最早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南昌高新区始终将"高新"二字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初步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南昌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为江西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新区》2007,(11):10-10
"目前,天津滨海高新区还是一张白纸,未来发展一定要与国家意志相结合。"近日,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天津滨海高新区调研时强调,天津高新区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作为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及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是知识创新的主体,知识产出的主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实现知识创新向技术创新的有效流转,将高校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区域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核心和支撑作用,已成为当前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李琳 《中国高新区》2014,(9):122-123
正一组严峻的数据正摆在眼前:珠三角河涌河道1万多条,约有90%为劣五类水质。如何破题?9月4日,以"水处理产业变革与创新"为主题的首届珠三角(东莞)水处理创新交流会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开幕,300多位水业"大腕"首次聚首,会诊珠三角水环境。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水处理市场,东莞则拥有强大的水处理产业化能力,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推动东莞水处理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珠三角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高校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实验室成果,距实现成果产业化、商品化还有一段很大距离。而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往往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高校自身的环境等。本文拟对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环境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基地"、 "国家级稀土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十多个围绕稀土做特色文章的"国字号"头衔,全国惟一以稀土资源命名的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备受世人瞩目与关注!近年来,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积极推进稀土资源开发、保护与应用,为打造世界"稀土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推进高科技产业化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调整信息》2000,(3):14-20
高科技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与一般科技相比,是当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就,因而可能成为一种高度化的生产力,但它仅仅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及途径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本文就加快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高科技产业物质及推进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作一个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高校拥有科技、知识、信息和人才等优势,是高技术的辐射源、生长点,是创新的策源地,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依托。高校在推动知识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而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军  许慧敏 《辽宁经济》2002,(11):27-28
一、产学研合作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的主流力量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技院所之间的结合。具体说,就是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间智力资源、生产资源、市场资源等创新资源的整合,使高新技术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现实生产力。很显然,产学研合作本身就是一个高新技术应用或产业化的过程,就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其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而大学和科研机构所具有的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潜力,必然使“产”和“学研”双方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产业》2014,(1):62-62
正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重科院")组建于2008年,是集研究开发、技术加工、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重庆的产物。现有9个事业性质的研究(服务)中心、9个企业性质的转(改)院所,以及若干科技产业示范园(基地)。重科院围绕创新环境、示范基地和产业联盟,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市场应用为目的、科技创新为源头,通过技术、产品、人才的二次开发与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支撑和服务重庆重点产业更快又好发展。集中体现为"五个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