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文化建设是当前培养新型农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设施闲置率较高,文化设备配套设施供应不足,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单一,私人文化活动单一、文化娱乐支出较少等。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应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全面推动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培养知识型新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王俊霞  王静 《经济导刊》2011,(10):14-15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步步推进,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已成为目前财政理论界研究的焦点,更是财政实务中的难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在于制度的完备,需构建政府调控+农民需求”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综合政府调控、农民需求两个因素来提供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3.
高树兰 《现代财经》2008,28(1):16-19,28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较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而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也更显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扩大农村公共产品覆盖范围,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董再平 《经济视角》2007,(11):48-50
一、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是政府应有的责任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农村民生性公共产品和生产性公共产品。前者是指如义务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供电供水、公共交通、通信网络等关乎农民生存状态、属于"社会公正"或"社会公平"范畴的公共产品;后者是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主干网络、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为农民提供其所需的公共产品服务是发展农村社会的重要内容。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从经济发展、决策机制、供给结构等方面改进,以建立新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让广大农民从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中分享发展成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在新农村建设中,云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选择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主要供给者的乡(镇)、村两级组织的收入大大减少,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物品供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社会福祉的提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瓶颈。文章认为,在新形势下,应充分认识到农村合作组织对缓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的重要作用,及时调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思路,通过配套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以适应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福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消费能力都在稳步上升,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且效率较低的制约作用也日渐显现出来。充分肯定协调福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关系的重大意义,同时根据对福建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需求的情况深入调查,分析当前福建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其中存在的供需问题矛盾及原因,并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视角,尝试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福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行为缺失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与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却严重不足。政府供给行为缺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文章就政府供给行为缺失进行分析,从制度安排上提出了规范政府供给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薄弱,而只有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免除农业税之后,乡镇政府职能要求相应发生转变,即由原来的汲取型转向服务型,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便成为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对于公共产品的分类方法诸多,本文结合现有的公共产品分类研究资料成果和农村实际环境,将农村公共产品分为农业生产类、生活改善类和发展类三大种类,具体包括14项内容。通过对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200个村民的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村干部、乡镇干部的访谈,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三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及农民的需求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得出由于受二元体制的约束,国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现状及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迫切性。同时分析了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困境,如县乡压力型体制导致乡镇领导为保官位仅对上负责而无视农民需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政府责任划分不合理、乡镇负担过重和乡镇财政困难、财权事权不对称等等。最后,从改善乡镇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加大中央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建立自下而上的供给体制,掌握农民的现实需求,创新乡镇工作机制,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加强为农服务的观念。期望本文能为乡镇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非常严重的障碍之一。原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落后,已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如何有效地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不断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依据农村公共产品的功能和需求变化,农村公共产品存在若干类型。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应该增加和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非常严重的障碍之一.原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落后,已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如何有效地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丽  何玉杰 《经济师》2010,(5):52-53,56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新型农民应具有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管理素质,是掌握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新技术,并养成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劳动者。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要帮助农民树立新的观念意识和科学的生活理念,加强农村教育,建立长期有效的技能培训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开录 《经济论坛》2007,(3):125-127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供由农村居民享用、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各类经济物品或公共服务。根据其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服务、综合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等。农村准公共产品,则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涝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管理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公共产品城市由政府一手“包办”,而农村则由农民自已“埋单”,致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因此,重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打破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城乡“二元”格局,改革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均衡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平衡,这就迫切需要改变现有乡镇事业单位的职能,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变管理为服务,这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很深刻的意义。而对于农民而言,他们最需要的莫过于公共产品也可以说是对农业有益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湖北省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湖北省委、省政府从2003年6月起在全省选择七个县(市、区)进行试点,2006年在全省全面推广,在1 068个乡镇建立起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体、以满足农民需要为目的的"以钱养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时度势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针。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点,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要发展生产,而生产发展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但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也包括优化生活条件、改进文明与村容等,都必须有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作为保证。近几年,国家已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停征农业税,使农民负担减轻,收入提高,但是,由于长期“二元经济”格局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低起点,加之长期实行的城乡不同的财政政策,公共产品与服务在城市和在农村的差距,仍然十分鲜明,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凸显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实事求是地说,新农村建设有可能加快改变这种现状的步伐,但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广大农村区域的进程,仍然只能是逐步的。多年的实践和基本的国情表明,改善和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光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不行,但光靠政府的资金,面对中国如此广阔的农村区域和欠发达地区,也是力所不及的,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已经越来越有可能、也越来越有必要发掘市场微观主体的潜力,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管理模式来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以求更好地满足在新农村建设中日益增长的公共基础设施需求。  相似文献   

19.
1.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制度根源。公共财政应该立足农民负担长期性认识,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立足财政的公共属性,不仅支持生产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农民低负担条件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借助"民生财政"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保障工作对文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今,中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保障存在着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偏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地区差异大、总量严重不足等问题,立足中国现实,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出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等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保障的对策真正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