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戏剧《推销员之死》中,推销员悲剧性人物威利·洛曼为了给儿子留下两万英镑的保险费而自杀了.论文旨在分析导致威利悲剧的各种因素,如美国梦的破灭,拜金的、冷漠的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以及认为自己很受欢迎的妄想,虚荣心,缺乏职业道德等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推销员之死》成功运用时空的自由转换、心理的外化表现、音乐烘托等艺术表现形式,使该剧具有了较大的艺术容量,取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戏剧的双重性文学特征加剧了其翻译的难度,为了提高翻译效果,要求译者在剧本翻译前明确预期目的。因此,从翻译目的论视角下,以英若诚译作《推销员之死》为例,提出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重点处理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习语的翻译、比喻的翻译,将英语表达方式纳入汉语规范,避免文化差异可能引发的观众理解困难等问题,最终达到译本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楚辞》的艺术魅力在于对生命情感的自由表达,它来自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忠诚的至死坚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生命的体验。屈原的诗作正是以不拘于形式成规的笔法,建构了一个超乎寻常的人神合一的奇异的艺术世界。真正读懂屈原及其《楚辞》,应建立在理解和把握屈原之死文化意义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在美国第一次上映的时候就震惊了全美。它不仅赢得了纽约戏剧评论家奖,还在1949年获得普利策奖。大多数评论家倾向于争论威利·洛曼这个小人物是否是合格的一个悲剧英雄,但他们不大注意米勒的戏剧和他的所处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综合研究在社会环境,尤其是经济大萧条影响下,阿瑟·米勒的人物塑造。正如我们所知威利·洛曼这个人物的塑造是以很多真实和虚构的人物为模型,并且是以作者个人的经历观察为基础,但仍没有失去其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可摆脱的生存困境是人类悲剧的根源。《推销员之死》的悲剧性在于美国梦这个人人都想实现的却只有极少部分人才能实现的大骗局对人的异化和物化,其中体现的人的勇气、信心和信念才是该剧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禺笔下的周萍是一个有着充盈情感的普通人,又是一个在看似阴郁的外表下满怀着激情的人物,也是具有反传统的叛逆行为的人物形象。探求曹禺塑造这一命运、性格和社会悲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冲击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人物,《接骨师之女》是其第四部力作.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三代女性截然不同的故事和命运.本文试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接骨师之女》中四名女性不同的婚姻观,挖掘其深层原因,即华裔女性所承受的父权社会及美国白人社会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9.
10.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塑造了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悲剧人生。生活在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社会,主人公的悲剧似乎早已命中注定。本文试从种族主义的迫害、自我个性的缺陷以及宗教思想的束缚等三个方面去阐述克里斯默斯悲剧的成因。主人公的悲剧人生正是美国南方社会没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林中之死》特有的叙事策略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死亡意义的深刻思考,深入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者冷静的干预、内在式聚集为主的多重聚焦变化、错时与外在追述、人物刻画的间接表现等叙事技巧,能跨越文化障碍,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叙事作品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2.
《苔丝》和《红楼梦》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演说的都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以主人公爱的历程为主线,传达着历史转型时代人物丰富、活跃而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其间蕴涵着创作主体对人生的参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时代风貌的矛盾感情,并体现着同一悲剧根源意识。两部作品在内容主题和反映社会现实方式上不仅相似,而且在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矛盾心理也是相似的,表现的都是人生似梦、如同过眼云烟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14.
《琐事》是女剧作家苏珊·格莱斯佩尔颇受赞誉的一出独幕剧。它通过对一起凶杀案调查的描写,以平静的口吻和异常简约的笔墨,揭示了无比深邃的社会主题。文章通过对剧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对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以及两性二元对立的矛盾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15.
《所罗门之歌》描写的是一个非裔美国黑小伙奶娃的成长故事。本文从成长小说理论出发,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重新解读这部作品,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作为非裔美国人,只有发现并植根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才能确立自己的身份并真正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骨》讲述了华裔一家在唐人街生活的故事,二女儿安娜在双重文化的困境下面对亲情和爱情之间的抉择最终崩溃选择自杀。文章用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安娜选择自杀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描绘了女主人公露丝和她的母亲茹灵的心灵成长之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露丝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禁锢而倍感窒息,同时复杂而微妙的母女关系也令露丝母女命运多舛。面对种种挫折,她们不断历练成长,渐渐走上了觉醒之路,成为坚强、独立的女性。文章揭示女性人物精神和生活受到压制的原因,并在她们的成长与觉醒中寻求解决女性生存困境与精神压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推销员之死>与<狗儿爷涅槃>同为活跃于八十年代戏剧舞台的典范剧作,且都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但<推>剧淡化现实环境,突出反映社会现实在人物内心深处造成的巨大冲击,更具西方话剧理性特色;<狗>剧则着重突出整个社会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变迁,更具东方史诗意蕴.相应地,剧中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运用,迥然而异.从中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审美习惯等的不同及对艺术创作的必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青春之歌》和《长恨歌》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出自于女性作家之笔,都是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因而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的比较,可以折射出在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下,女性作家在讲述女性故事时对叙事方式的不同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有利于衔接当代文学史中不同时段的文学创作,形成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