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市级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对于全面实施国家技术创新战略,促进区域农业和农村工作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依据技术创新等基础理论,结合我国经济转型期政府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地市级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绿色技术创新与"两型社会"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容体系,并从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筛选绿色技术研发的重点等方面,分析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绿色技术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重点工程项目跨部门协调机制做出新的尝试,为以后进一步的土地审批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法》修订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现行"条块分割"行政体制、协调手段缺失、缺乏行政协助制度三方面剖析了重点工程项目跨部门协调机制不顺畅的深层次原因,借鉴其他国家和领域行政协助制度、部门间协调机制等先进管理经验,探索建立合理、科学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新型跨部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信息瞭望     
■2009年政府工作明确七项任务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为重点,着力抓好七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央立项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在我省实施以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林业部门精心组织实施,高标准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一、项目实施总体情况中央农业综合开发在我省批准立项实施的林业项目包括: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名优经济林、木本粮油、木本药材、花卉等项目。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防护林工程项目,截止2001年,…  相似文献   

6.
徐磊  王健 《绿色财会》2006,(4):19-21
区域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本文从政策性角度分析东北区域问题.提出构建东北特色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应包括:区域布局政策,区域分工政策,区域特殊、补偿政策,区域组织政策,区域调控政策。区域法规等六个部分。在区域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弄清区域经济政策实施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不断调整、补充与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宏观     
正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领导,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要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需要,推动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经济》2006,(6):F0003-F0003
青岛市市级粮食储备库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地方储备粮建设、实现地方储备粮集中管理的要求,作为青岛市重点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建设的,是政府加强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保证军需民食和粮食安全的重大措施。该库一期工程于2002年3月开工,二期工程于2003年5月开工。库区占地247亩,总投资6700万元,总建筑面积41175平方米,高大平方仓25栋,  相似文献   

9.
农业品种技术创新中的政府与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论文从探讨农业品种技术创新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品种技术创新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中国的现实出发,明确了二者的作用范围和优势,指出应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10.
《齐鲁粮食》2007,(3):38-39
2007年。是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搞活粮食流通,确保粮油市场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粮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一年。省粮食行业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省粮食局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坚决落实中央和省有关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热心为全省粮食事业发展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服务、自律、协调、监督职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展创新型企业,深入推进放心粮油、名牌工程和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全省粮食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之友》2004,(1):4-5
2004年农业部重点建设项目包括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农业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农业资源与生态建设等。良种工程以优势农业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种植业种子工程二期规划、畜禽水产良种工程二期规划为指导,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种养业良种培育、选育、引育系统和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系统,大力抓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项目建设,全面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非常关键。受区域资源不一致、政府调控缺少竞争性等影响,依靠市场价值和政府宏观调控,无法提高对区域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做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评价和应用工作,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治理的协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概念及内涵,说明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科学评价与应用,以期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评价及应用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区域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面临的巨大挑战,区域技术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维持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作为研究的区域对象,探究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区域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村工作通讯》2023,(6):51-52
<正>今年以来,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部署建设农业强省和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切实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重大工程实施的跟踪审计上海市审计局俞英近两年来,上海市审计局对列人上海重大工程计划的78个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对控制投资规模,节约投资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一、跟踪审计的作用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朱文 《农村经济》2006,(12):25-27
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在于既要统筹区内经济发展,也要统筹区际经济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区域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则是运用区域内特有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其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本文首先给出技术创新能力的涵义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河北省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文明技术创新的内涵界定入手,分析了生态文明技术创新的类型和产生机制,并借助"链联结"模型分析了创新过程中生态文明技术创新政策的作用。运用政策测量的方法对湖北省生态文明政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技术创新主要受到政策推拉作用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政策对生态文明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不同;从政策效力、生态目标、创新目标、科技成果转化目标、行政措施、人事措施和经济金融措施7个方面测量生态文明技术创新力度,发现湖北省在政策效力、生态目标和行政措施方面力度很大,而在科技成果转化目标、人事措施和经济金融措施方面力度相对较小;湖北省生态文明技术创新政策以"政府主导"为主,并逐渐向"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演变,"市场主导"型政策的不足成为制约湖北省生态文明技术创新政策发挥作用的短板。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是渔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但当前我国渔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构建渔业技术创新联盟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渔业产学研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我国渔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渔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着联盟重复建设、运行机制不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政府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应围绕联盟的主要任务构建有序的组织管理体系;应设计完善的联盟运行机制以保障联盟内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活动;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以提高政府的联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1984年,山西省晋中地区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用工程管理进行营林建设的改革。即采用了以区域(或流域)自然条件、经济特点定工程,以工程项目定投资,行政与技术人员分项联合承包的林业重点工程措施。这项措施,革除了以前按县摊派任务、盲目投放资助款、不求实效的计划体制,实行了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