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银行管制的自由——管制——放松管制——再管制的历史过程,如果说20世纪30—70年代银行监管理论的核心是银行体系的安全性,20世纪70—80年代银行监管理论的核心是银行体系的效率,那么20世纪90年代银行监管理论的核心就是如何协调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实现安全与效率二者之间的均衡。协调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实现安全与效率二者之间的均衡,从理论上讲就有必要分析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效率均衡偏离及其存在的环节,穷举针对这些环节和偏离可能存在的管制措施,结合制度环境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对银行业安全和效率的影响,以及所有措施相互之间的协调,从而为银行监管提供一个动态的、基本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一、监管环境:竞争压力与政府管制水平总体上看,竞争在中国国有银行业中尚不是充分的(贺力平,2000)。首先,表现在政府管制水平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产权结构约束,旨在提高银行竞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远未形成。其次,目前银行分支机构的撤并并非由于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对为什么需要监管银行业的讨论大致沿着以下四条主线:一是遵循一般的政府管制理论,从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与金融市场失灵出发,论证政府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的必要性;二足遵循着一种危机导向的发展路径,讨论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性对监管的需要;三是围绕监管所起的作用是“扶持之手”还是“攫取之手”展开讨论,产生了“代表假说”、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的几点认识(一)风险为本监管是历史的经验总结。综观国际银行业监管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合规为本、资本为本和风险为本监管。20世纪70年代以前,银行监管倾向于政府的直接管制,对市场敏感度较低,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银行风险。此后,随着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当前影子银行的国际监管现状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Plantin(2012)构建的最优资本监管模型进行拓展。模型分析表明,引入影子银行后,对传统银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会导致影子银行的活动更加活跃,并降低社会总体福利。因此,为提高社会福利,应避免对传统银行过于严格的管制。对影子银行的活动,在传统银行受监管较严时实行部分监管,而在传统银行受监管较松时实行全面的监管。考虑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特殊性,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营造更为宽松的金融信贷环境,有助于减少监管套利;正确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要优于对其严格的管制。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安全网是涉及多个固体职责和义务的合约网。在安全网的结构中,资本管制要求作为一项国际行业管制标准,其潜在功能和作用也正在得到理论研究和监管实践的不断挖掘。审慎资本管制要求的理论内涵及渗在政策效应,审慎管制政策之间的理论关联及相关效应反馈应该成为银行安全网政策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现代商业银行》2004,(7):37-38
美国银行监管的演变历史,体现了管制,放松、重新管制,重新放松、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即被凯恩称之为“制辩证法”的现象,如今年内经历了百年历史之后,在世界各国银行监管领域,美国的银行监管体制被子公认为最成熟,最完备,最具代表性的银行监管体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西方经济理论中关于银行监管的理论有功能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这两个理论都是建立在完全的市场经济基础上。我国的银行体系现阶段仍是政府主导型的,这样对我国银行的监管肯定与发达国家不完全一样。基于此.本文从监管目标多元化和腐败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监管机构(主体)为政府部门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众多理论论述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如金融市场失灵论与金融市场崩溃市场论、社会利益论、经济监管论等。由行政机构实施管制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固有特性。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没有人去怀疑政府在这方面的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银行市场存在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现象是政府实施监管的理论根据。但是,银行监管在解决银行市场失灵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必须遵循有效监管的标准,降低监管的负效应。因此我国银行监管应在实践中予以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出现了放松金融管制这一改革背景,影子银行是西方国家进行金融管制创新的一种新型尝试手段.自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其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影子银行并形成了一套影子银行体系.但是在这一迅猛发展的背后,各国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工作却一直有待加强.文章就我国的影子银行监管工作展开讨论,从分析其监管现状出发,进而为如何有效进行影子银行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银行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银行制度的变迁已滞后于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当前,我国也致力于金融体制和银行制度的重构,力促银行制度改革.然而,制度变迁中如何在放松管制和加强监管之间权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宏观监管框架和政策环境能否使银行业顺利完成制度转变,这不仅是一个金融制度变迁的问题,而且涉及金融安全甚至经济安全的问题,也是涉及我国未来银行业发展前途的问题.从我国现状出发,影响我国银行制度变迁的利益群体主要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居民、民营经济和银行等.  相似文献   

13.
会计管制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会计管制存在着管制与非管制两种不同的观点且各有其存在的意义。我国当前的会计监管模式是以政府监管为重点、内部监管为基础、社会监管为重要组成部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模式。这一模式存在着政府监管分散、社会监管乏力、内部监管薄弱的问题。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采用会计管制替代模式进行会计监...  相似文献   

14.
一、监管机构(主体)为政府部门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众多理论论述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如金融市场失灵论与金融市场崩溃市场论、社会利益论、经济监管论等.由行政机构实施管制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固有特性.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没有人去怀疑政府在这方面的权力与能力.而恰恰就是这种思维定式,导致了我们监管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监管方式多种多样,任何国家都有不同、也可以相同.  相似文献   

15.
巫扬华 《金卡工程》2009,13(9):187-187
面对不断出现的审计失败案例,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会计师职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的注册会计师管制模式正处于转轨改革时期,政府也一直对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采取了不少的规范措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到底何去何从?本文主要分析了世界上普遍应用的三种监管模式:政府监管,独立监管和自我管制,结合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现状,提出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吴祥 《上海会计》2011,(12):6-11,33
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是有多重动机来执行管制的,因此需要通过实证的方法来分析监管的成本、效益。但是,由于管制制度自身的特点,使得事件研究法中的内生性、噪音问题不易解决,进而很多研究采用横截面数据或寻找不受监管政策影响的控制样本来分析。关于证券监管的效果现在还存在不少争议,未来研究的方向可能会更加侧重监管制度所引起的意料之外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理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影子银行体系仍以对冲保值及投机型融资为主;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供需不平衡、信贷规模控制、利率管制下的创新业务突破及金融分业监管.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分位数回归技术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影子银行是在金融二元结构和利率管制格局下,金融活动主体为规避监管、分散风险以及投机套利而进行金融创新的产物。利率管制是促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结构变迁、经济周期运行及宏观调控政策在总量与结构层面作用于金融资源供求关系,通过扩大或收缩监管套利空间,也对影子银行规模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是有多重动机来执行管制的,因此需要通过实证的方法来分析监管的成本、效益。但是,由于管制制度自身的特点,使得事件研究法中内生性、噪音问题不好解决,因而,很多研究采用横截面数据或寻找不受监管政策影响的控制样本来分析。关于证券监管的效果现在还存在不少争议,未来研究的方向可能会更加侧重监管制度所引起的意料之外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外汇管理职能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外汇业务真实性审核权限下放到银行,其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外汇监管的效果。由于银行既是监管的承担者,又是规避管制的受益者,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往往造成个别外汇业务的监管缺位,弱化了银行代位监管的有效性。主要问题是代位监管职责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