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小康社会理应是与全体公民所涉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环境、治安、生活等诸方面相关的全方位的小康。因此,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支持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和灵魂,文化落后的社会不可能是进步的社会,当然也就不可能称之为全面小康。该文从全面小康社会解读、全面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当前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挥文化建设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支持作用几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先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全面建设农村小康,首要的任务是实现农村贫困地区,贫困农民的小康。也就是说,没有贫困地区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农村的小康,而没有全国农村的小康,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要建设贫困农村小康,必须下大力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准…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密切相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全面实现了小康,才能说明我们国家真正实现了小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4.
朱敏 《魅力中国》2010,(3):361-361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以高起点步入总体小康的广东,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建设小康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全面小康的社会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广东目前的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和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发展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结论实事求是地对我国现阶段已经实现的总体小康做出了客观判断。加快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这个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发展》2002,(12):24-29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尽管这个词国人已经谈了二十多年,它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全面小康究竟预示着什么呢?尽管“全面小康”标志着生活的全面提…  相似文献   

8.
王建 《唐山经济》2006,(4):44-45,47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9.
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美群 《乡镇经济》2005,2(12):8-11
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纲领,是邓小平“小康”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来看,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远的主要是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小康",最早见于《诗经》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代表劳动人民对社会稳定、生活丰衣足食的向往.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为小康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十八大总结了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初步成就,对小康社会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目前的小康建设达到了什么水平?如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小康社会及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小康社会的由来及内涵 几千年前,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即已出现这样的语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得到了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  相似文献   

12.
张晶 《北方经济》2016,(2):41-44
把贫困的中国建设成小康的中国,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应该说,从改革开放初到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在后来的谈话和讲话中,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小康目标,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逐渐清晰、具体和完整.进入21世纪,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又一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中共山东省委对我省今后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了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那么,目前山东省的小康建设达到了什么水平,还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小康目标的发展演变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也体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是与“…  相似文献   

14.
《青海经济研究》2009,(4):79-80
为全面评价“支持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项目2008年度工作,对2009年项目实施工作作出安排,进一步提高项目研究成果质量,2009年6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小康项目管理办公室、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了“支持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项目2008年度三方评审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小康项目办公室主任、法规司司长任珑,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中屹,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我国已整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全面小康不是终点,从全面小康到相对富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是长远目标也是艰巨任务。在飞跃转变中,社会政策给予巨大支持。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背景下,社会政策原有的“兜底”功能需要向共富转型升级,而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等是社会政策推进必须要面临的现实因素。此研究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策的阶段性发展,依托社会政策发展历史进程,思考全面小康和共富裕背景下我国社会政策该如何推进。  相似文献   

16.
陆耀新 《特区经济》2009,(5):297-298
十六大报告指出,现在我国在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所谓不平衡是指不同地区、不同群体进入小康的人口分布及小康实现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这个小康是全面共享的小康。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区域、城乡和各阶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现在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西部经济发展的落后,还尚未完全实现小康,如果没有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没有全民共享的小康。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蔺国勤 《发展》2018,(9):56-59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报告围绕这一目标能否如期实现,采用新修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客观评价了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重点分析了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的短板问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分析,酒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在全省领先,大多数小康监测指标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如期实现。与此同时,酒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主要指标与全国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三元"结构突出、产业层次较低、发展仍不均衡、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酒泉要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还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移民脱贫攻坚、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补齐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情省力》2006,(4):26-29
为了准确把握安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及测评方法.利用31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及全省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辅以一些社会调查数据,对2005年安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我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19.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使用“小康”概念,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表明党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连续、稳定和成熟,体现党领导亿万人民从建国后的解放生产力社会革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生产力社会革命,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造生产力社会革命,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对构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体系的一点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突出存在贫富差距悬殊、农村发展缓慢、市场机制不健全、环境污染严重等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因此,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有一套衡量全面小康的指标作为指导,并建立相对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评价指标的基本依据 1.小康社会与全面小康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到“小康”时,是指“小康”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