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以前,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确认和计量方面大体一致,按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基本一致,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较为简单。1994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会计准则与税法中对收益、费用等确认方法产生了较大差异,该差异导致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进而产生了本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所得税会计理论上争论的主要内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应付税款法,二是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应付…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及所得税在报表中的列示等问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对所得税会计会产生重要影响。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缴纳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4.
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观的转换过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实务的比较薛许军一、有关国家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实务的比较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的目标不尽一致,因此按税法要求确认计量的应税收益和按会计准则要求确认计量的会计收益之间存在着计税差异,要调整这种差异,协调会计与税收的关系,就必须建立所得税会计。...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税法规定计算出应交所得税,同时按照相同的数额确认所得税费用,即采用应付税款法.本文将解读新准则,剖析新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初宜红 《山东经济》2006,22(4):42-44
会计和税收角度不同,税法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确认的税前会计利润产生差异,从而对企业的所得税负产生影响。资本公积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是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的,不构成注册资本的部分。站在税收的角度上,资本公积的有些内容应属于收入的组成部分,应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调整当期的应交所得税。本文通过对资本公积有关项目的分析,分清不同项目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这对正确地核算所得税费用和确认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新所得税准则的理论基础--收益确认与计量的资产负债观角度,重新界定会计利润与企业的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为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在厘清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界限的前提下,指出在新准则实施中纳税差异调整思路存在的路径依赖误区,并提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计算应纳税额时不必单独考虑暂时性差异的纳税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9.
贾文清 《中国经贸》2011,(14):232-232
所得税会计指的是处理与研究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差异的会计方法与会计理论。本文简述了企业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进而分析了会计核算方法与暂时性差异两个相对重要的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与计量的变化1、内容解析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文件的规定,企业在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上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Balance sheet approach),而非旧准则中的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是对国际会计准则及惯例的尊崇,它通过比较以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所确定的资产、负债科目余额,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加以确认,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所产生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1.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理论和方法。税前会计利润是一个会计核算概念,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而应税所得是一个税收概念,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按一定标准确定的。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这两者之间如何进行最佳、最合理结合的问题的。正确运用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要确定所得税费用,必需掌握影响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要确定所得税费用,必需掌握影响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了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原则,使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有了法律依据。并明确规定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核算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据税法规定进行调整,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确立和遵循“纳税调整体系”,即企业对其收入、费用确定遵循一般会计原则,而计算所得税时其收人和费用的确认是以税法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税法是基于不同目的、遵循不同原则分别制定的,二者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原则、资产与负债的计量标准等诸方面存在着一定区别,导致企业一定期间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的会计利润往往不等于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计算各期所得税时必须将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6.
一、所得税会计方法的区别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利润表负债法和资产负债表负债法,两种方法的区别主要是:利润表负债法着重利润表上收益与费用的配比,强调的是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负债法着重资产负债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强调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陈茜 《中国经贸》2012,(10):237-238
所得税会计一般是以税法为依据,同时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这也是会计和税收规定之间的差异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影响,同时也相互依存。本文即探讨了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关系以及差异所在,并提出了应对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娄娟 《魅力中国》2010,(5):80-81
按照新旧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衔接相关规定,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首次执行日应先调整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然后计算确定计税基础,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同时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实际执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时,其最大的难点是分项确认因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规定不同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笔者通过对比新旧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与计量的变化 1、内容解析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文件的规定,企业在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上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而非旧准则中的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相似文献   

20.
温樱 《天津经济》2009,(8):65-66
一、无形资产会计规范与税法规定的比较 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会计与税法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之间的差异,纳税人在申报所得税时,应按税法规定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