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光 《辽宁经济》2014,(9):62-63
丹东在东北振兴发展战略新十年中,要有所作为,经济上摆脱困扰,就要深入研究丹东市情,充分利用地区资源禀赋,合理开发,充分打造丹东宝玉石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丹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天津经济》2009,(10):73-74
近日,佳木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丹东等12个市(州)在丹东共同签署了《东北东部12市(州)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条占有东北三省经济总量近20%的城市带,力图通过加强城市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的增长点和东北亚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丹东市副市长赵长富亲自带队,到沈阳宣传丹东是“人居佳地”,一时成为省城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日前,记者专程赶往丹东,就“人居佳地”这一话题,采访了分管城市建设工作的赵长富副市长。记者:丹东在全面振兴辽宁、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提出“打造人居佳地”这一理念,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赵长富:“打造人居佳地”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与中共丹东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四大战略目标相吻合的,丹东的总体发展思路是:把丹东建设成为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 使丹东成为工业强市、商贸重镇、旅游名城和人居佳地。其中,建造人居佳地、构建和谐社会还被列为丹东四大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要围绕总体发展思路,加快“打造人居佳地”这一重要战略目标的进程。振兴丹东,必须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以人为本,将人居佳地建设置于丹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面对"一桥两岛"①开发建设及北黄海经济带开发的双重机遇,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丹东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文章通过对2004-2012年丹东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总结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谋求丹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丹东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这既关系到丹东城乡繁荣,更与群众生活休戚相关。丹东作为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她的经济发展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1983年,丹东曾以轻型加工工业为主体的近代加工体系而跨入全国10个工业明星的行列;改革开放之初是全国14个体制机构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丹东经济在发展中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如何走出困境,在艰难中起飞,重振丹东经济发展雄风,确实应当选择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挑战与机遇并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说,是因为我们对…  相似文献   

6.
8月底的黄河之滨丹东,秋天已经款款走来。金秋时节,伴随着丰收的喜悦,和着振兴东北的同一旋律,第二届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论坛在这里举办。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9):i0020-i0020
天津人民公园位于河西区东北部。东起厦门路,西邻广东路,南自琼州道,北达徽州道,公园总面积14.21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3公顷,是一个以游艺娱乐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相似文献   

8.
冯乐安 《开发研究》2021,(1):130-136
通过对东北地区人口流动状况分析,发现2000年前后东北人口流动发生了明显转变,非高学历人口与高学历人口流动存在明显差异,在流入地分布、流动规模、流动距离、流动模式等多个方面都有体现.整体来看,东北人口流失是分梯度的,人口流失状况从北到南有所缓解.东北人口流失问题,不在于其流出人口规模较大,而关键在于其流入人口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状况要早于人口流失,并且更为严重.未来东北地区的人口发展依然面临持续流失的严峻挑战,应该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东北人口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9.
北依小兴安岭千里群山,南邻松花江、汤旺河两大水系的黑龙江省汤原县,是东北抗联的诞生地。 1936年1月28日,在汤原县兴隆沟召开的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决定以东北人民军为核心,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公推赵尚志为总司令,后统一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标志着东北抗日联军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在实现党中央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中,北满根据地是创建最早的。1945年11月中旬,中共北满分局成立。陈云作为书记,依靠北满党的集体努力,以非凡的胆识和智慧领导北满地区,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清剿土匪,在剿匪中,北满分局加强战区协作,重视主力,与中央紧密联系,使我党在东北站稳了脚跟,为开创北满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整个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沿海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环渤海开发的重要地区。它的开发开放,对于实现国家沿海开放战略重心北移,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此,该地区的开发开放要与东北腹地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以重工业作为沿海经济开发的先导产业,要坚持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要以重大项目的落地作为地区振兴的着力点,以内生性的中小企业解决长期的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做到起步区重点突破与远景综合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丹东市委、市政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即:全力开发北黄海,努力建设大通道,提高城市形象,改善人民生活,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丹东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富足,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努力把丹东建设成为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国际化港口城市.  相似文献   

13.
辩证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发展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不仅是党的十六大确定要“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可持续产业”,而且也是东北区域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摆脱调整、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是历史的机遇。但是如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业内外人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成因以及振兴的对策,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还是需要深入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孔文  李秋影 《辽宁经济》2004,(11):18-1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创新。即要以理论创新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东北老工业基地时的讲话很清楚地传达了一个信息:振兴东北主要靠东北自身的“体制与机制创新”,东北要发展,就要进行制度的创新,实现新的起飞。调动一切经济因素,东北的经济就会从一马当先变成万马奔腾。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北方经济》2006,(7):35-36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人口270万人.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境内有32个少数民族,东韶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是一个以汉族为多数、蒙古旗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兴安岭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形成三大自然经济区:大兴安岭山地为全国重点林区,岭西为草原畜牧业经济区,岭东为农业经济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随着东北亚经济区域化的日益发展,丹东这个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不久前,丹东市人民政府与汇宝国际投资集团签订了整体开发建设丹东夹心岛的投资协议,原则通过了将夹心岛建设成“东北亚金融商贸中心”的规划方案。丹东  相似文献   

17.
<正>一、新阶段的东北全面振兴要顺应大势、把握大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这个大背景下,东北地区直面俄乌冲突、东北亚格局的新变化。要顺应大势、把握大局,研讨新阶段的东北全面振兴。(一)跳出东北看东北东北要顺应大势,把握大局,首要是跳出东北看东北。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时提出的“五大安全”,就是从大局出发,对新阶段东北全面振兴的目标和任务提出总体要求。当前,在新的背景下,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等是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富源 《辽宁经济》2013,(10):8-11
自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开发建设以来,丹东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开始在北黄海区域的丹东新区、东港、大孤山多点布局,点线面联动发展,拉开了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本文概述了开发北黄海(丹东段)的构想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丹东项目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丹东产业布局、未来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指出项目发展要考量产业定位、产业选择和节能环保等问题。同时重点阐述了促进丹东项目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实施新区推动、园区拉动、"组团式"发展、结构优化四大战略,解决土地、资金、人才三大"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决定,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鼓励大连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区“五点”和滨海大通道“一线”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这是在新的时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按照一百年不落后的要求,精心规划设计、精心施工建设、精心项目引进、精心园区管理,又快又好地实施“五点一线”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