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一种无所作为懒汉式的管理方式,而是“为无为,则无不治”的积极进取的管理理念。“无为而治”是校长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校长所追求管理的理想境界。科学管理的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民主意识、培养“无为”管理意识“三心”,塑造校长人格魅力,才能实现校长“无为”管理。  相似文献   

2.
政治伦理是道家伦理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儒家讲礼治、法家讲法治不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为而治”为核心,道家提出了自己系统而深刻的政治伦理理论。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能否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使整个社会及其生活体系走向和谐发展。因此,作者认为道家政治伦理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晔 《沪港经济》2010,(4):64-65
道家主无为,儒家主有为,无为与有为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我们总会面临有为还是无为的选择。这道难题的选择,需要企业家足够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柳忠京 《魅力中国》2014,(20):227-227
“无为而治”思想是道家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它与“道法自然”思想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它产生于春秋战国社会大动荡时期。“无为”的本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含义是顺应自然,以静制动,为之于未有。“无为而治”思想即指统治者应当能做到,有管理而不干涉。有统治而不压迫;“有为而治”则指管理者人为地对被管理者进行教育和管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该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同时,“无为而治”思想对当代社会人与社会关系及现代行政管理等方面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无为"即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自然而然"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反之,如果人们行事只凭自已的主观意愿违背自然而强为那就只会妨碍道的自然运行而招致失败。本文旨在对道家"无为而治"的探究,结合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实际,探讨道家管理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6.
“无为”在道家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
政治伦理是道家伦理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儒家讲礼治、法家讲法治不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1]以"无为而治"为核心,道家提出了自己系统而深刻的政治伦理理论.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能否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使整个社会及其生活体系走向和谐发展.因此,作者认为道家政治伦理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无为而治"与企业执行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德经》蕴含着以道为中心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无论是对古代的治国还是现代企业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无为而治”与企业执行力提升的有机联系,分析了实现“无为而治”的途径,并且利用CAS理论解释了企业执行力与员工执行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武倩妤 《魅力中国》2009,(15):12-13
东方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线的,以道家思想为辅线的发展历程。儒家学说用一种规则和说理的方式传播。道家以一种辨证的思维使人信服。本文在对道家思想粗略概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主要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希望可以破除大部分人认为其是消极思想的误解,进而理解其对管理的现代意义——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0.
张文文 《魅力中国》2010,(6):325-325
老子道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道”,而“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他认为统治者不要违反自然法则,不要妄为,以“无为”的方法和态度去处事和治理国家,以达到“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曾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很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以“道”为理论渊源,以“齐物”为得“道”的关键,将自己追求的“才全”至“逍遥”的心灵和谐境界与“无为”的四种修心方法相结合,从心灵视角宣扬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并融会贯通于“道”家文化,展现了他的心灵智慧。  相似文献   

12.
魏晋之际,王弼从道家的自然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统治者的种种“作为”,如名法之治、名教之治等,是造成当时社会混乱局面的根源,因此提出“无为’’的政治主张。他深信儒家的名教,即尊卑责贱的等级制度和维护它的宗法伦理是正常的封建秩序之所在,于是试图以道家的自然来加以挽救,以期重建封建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包舍着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些思想观点包括:儒家“仁政”与现代的执政为民,法家的法治与现代的依法治国,道家的无为与现代的不干预政治等。都是很有用的政治资源。我们应坚持古为今用、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 在中国文化每一次的发展和突破中,都可找到先秦文化的作用,"无为" 是先秦道家重要人物老子所提。老子崇尚"无为而无不为"与"道法自然",就是要在"无为"的状态之下,达到"无不为"的效果,"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是天地自然。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而道家思想的出现则早于儒家,讲究的是超然物外,即超脱、艺术。  相似文献   

15.
南宋词人张孝祥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儒家思想,主张顿悟、超越的佛家思想和主张太平、清静的道家思想。张孝祥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时代、交游的因素有关,佛家、道家思想的形成则与时代、家世、经历等因素有关。儒家思想对张孝祥爱国词创作的影响深刻。儒家的济世精神促使他唱出了慷慨激昂的爱国词,意义深远;佛家、道家思想对张孝祥旷逸清朗的词影响很大,使得这些词更洒脱超逸。  相似文献   

16.
王弼从道家的自然主义出发,提出“无为”的政治主张,认为君主治国理民应该像道生成万物那样,要顺其自然,让万民自生自成,自相治理。但是这并不表明君主是可有可无的,他需要法天作制,设名立教,以无为为君,行不言之教。而要做到无为,君主必须体察自然之道,这就要求君主必须同时又是圣人,因为只有圣人才能体道。既能体道,又能无为,这种内圣外王的圣王,就是王弼的理想人格,它并没有脱离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的传统,但又有着与众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向是儒道并举,这两家以其进退之精神互相对立、衬托,共同支撑华夏五千年之灿烂文化。文章在吸收学术界成果的基础上,从先秦儒家、道家不同的人生态度出发,论证了无论是积极进取的儒家还是无为不争的道家都含有本质上一致的人文精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中的“不为而成”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念,道家学派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都是选一理念的具体阐述,这些思想对现在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指导价值:在管理活动中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不足,也不可过度,这样才能使企业良好运转,达到较高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9.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论证的理论体系: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是无为而治的理论基础;"道生之,德畜之"的德性论是无为而治的人性前提;无私无欲的"圣人"是无为而治的关键因素;"小国寡民"是无为而治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20.
宗蓉 《魅力中国》2011,(8):243-243
庄子作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无为”是庄子的主要思想之一,也是其精髓,“无为”思想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着重讨论下“无为”思想在教育中意蕴以及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