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2004年全行工作回顾 2004年,世界经济保持发展势头,经济增速预计5%左右,明显高于2003年3.9%的增长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加快,特别是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  相似文献   

2.
2011年以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迹象,乐观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未来。。段时间将逐步企稳,未来30年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悲观的观点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可能持续减慢,更有甚者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硬着陆”。为此,笔者将详细剖析中国宏观经济的近期走势,分析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增长潜力,最后探讨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施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随之快速增长。运用回归分析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与台湾地区进口贸易规模的变化正相关,印证了近20年来中国大陆经济增长对台湾地区的进口贸易影响具有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2014年,是近24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最低的年份。国家统计局称,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速为7.4%。经济专家预期全年增速也在7.4%左右,为1990年以来最低。看上去并不太美的数据背后,却是经济转型曙光的初现。这一年,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崛起,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开始发力;增长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取...  相似文献   

5.
2000年,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和外部环境改善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止跃回升,结束了连续7年增幅持续下滑的态势,经济发展出现重大转机,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高于去年全年水平,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全年走势看,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因此对未来增长的判断也有所不同,如社会科学院春季报告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7.8%,略低于2000年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将取得7%-7.5%的增长,亚洲开发银行4月25日公布的一份报度报告《亚洲发展展望》预测称,2001年和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7.3%和7.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认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长估计为7.5%。目前,国内乐观的看法是,今年经济增长将稳中向好,经济增幅有望超过8%,谨慎的看法是今年经济增长将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与去年经济增幅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我们分析认为,今年尽管有一些不确定性因此,但只要我们能够切实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那么。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还应看好,经济增幅有望保持与去年基本相当的水平,即8%左右。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概况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亚洲是世界经济的动力,而中国是亚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是近些年来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6%。中国的消费、制造业和亚洲的高储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03年,中国经济总量折算成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即按实物量和服务量计算.我国GDP在全世界排名第2,仅次于美国。2005年的GDP是18.2万亿,按汇率折算,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排在世界第四位。  相似文献   

7.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称,中国经济增长已连续两年稳定在8%以上,2003年GDP增长达9.1%。但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协调发展。今年,中国将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走一条高增长、低消耗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财政原因剖析卢洪友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的是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增加物质投入来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不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很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差。尽管早在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学界在总...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4月15日称,中国已进入经济增长较慢的时期,必须适应持续30年的两位数年度经济增长时代的结束。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首季中国经济同比增长意外放缓至7.7%。“我们国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后,潜在的生产率跟以往比是有所下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像德国、日本、韩国在经济转型期都曾经出现过综合增长率下一个台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1988年为2390.47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54219.62亿元,20年同增长了22倍多。这就要求我们研究税收增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并同时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那么计量经济模型是很好的分析工具,最后通过分析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比如调控经济发展方向,控制通货膨胀)来说明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1.
寻求治理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政策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帆  王世华 《中国金融》2006,(16):53-5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近30年的时间里维持了年均9.4%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本轮经济周期中,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并不平坦,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内外部失衡,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不仅会导致宏观不稳定,还会影响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保险》2009,(12):7-7
据2010年《经济蓝皮书》披露,明年中国经济将面对四大挑战: 第一,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措施还要继续,明年中国的出口只能是恢复型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大蒜防癌     
王芹 《税务学习》2003,(3):23-23
“世界走一步,中国跑两步”:根据最新核算,过去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高于全球经济年均增长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以来经济增长加快的深层次根源,也是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原动力,来自三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升级和跨国公司战略转移。三大基石未来将影响中国经济加快增长的波动更小、持续时间更长。2002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亮点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少数行业发挥的带动作用突出。当前中国经济的内需正在启动,而且有较强的可持续性,这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与之相对应,由于目前所处的特殊情况,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和空间要远小于1992年开始的经济过热,形成大幅度通货膨胀的威胁很小,即使出现物价的明显上升,其程度也将在可以接受的温和水平。未来政策导向:积极财政政策酌情淡出,稳健货币政策挑调控重担,产业政策作用强化。综合判断,宏观经济将趋于持续较快增长,物价稳定回升。结合模型预测,预计今明两年经济增长有可能比计划高12个百分点,并有低度通胀。2004年的行业景气将向以下概念倾斜:装备投资、重化工、出口、消费热点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出炉的数据发出经济降温的讯音,“经济增速放缓”,成了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长7.6%,为近三年来首次“破8”。这让人感受到实体经济增长低迷,不少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6.
赵晓 《中国金融》2007,(1):32-34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让世人咋舌。2003~2004年每年增长率都在9.5%,2005年则达到了9.9%,而2006年上半年10.9%的高速增长更是让人们感到惊奇。面对如此高速的增长。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再次陷入过热,新一轮宏观调控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宏观经济增长趋势 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特点,但增幅会有所放慢2006年是自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206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与经济高增长相对应的是通货膨胀较低、经济效益较高.预计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1.4呢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效益较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增长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二是企业利润增长加快。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长期以来已经积累了各种结构性矛盾,许多矛盾由于趋于尖锐,已经成为了后续经济增长的严重桎梏,因为利益关系纠结,许多重要的调整与改革已经难以推动。而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体制改革,历来是由大的危机推动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商业银行》2005,(2):13-13
1.世界经济走势牵动中国经济“神经” 2005年,世界经济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经济的回调,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