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存的源泉,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农村用地占到全国土地资源的80%.农用地的归属和利用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用地向郊区,郊区向农村发展,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出现大量关于农村土地被征用而无补偿的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一些少数政府单位打着合法征地的幌子占用农耕地,用以牟利,相关的补偿却不完整,致使多种社会问题出现。因此,以当前热点话题“农用征地补偿”为主题.提出我国目前农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补偿问题,吸取西方补偿制度的先进理念.总结几点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行政补偿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征地制度体系中,征地补偿制度具有核心地位。对被征地人进行合理补偿是国家土地征用权运行的必然延伸,对于保证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被征地人的正当权益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补偿的标准往往是征地实践中政府、用地单位和被征地人博弈的焦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河南省低征地补偿的诸种因素,以期在实现社会整体公平的理念下提出河南省解决征地补偿安置的系统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伟  尤琳 《商业时代》2004,(33):46-47
针对我国目前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制度存在征地范围太宽、征用程序的不透明、对农民的补偿及安置不到位、征用缺乏监督等不足,笔者提出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的构想:明确界定“公共利益”、非公益性建设用地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增强土地征用程序的透明度、落实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及安置措施、完善土地征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杨寒冰 《商》2013,(15):279-279
本文主要研究城乡结合部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而农村的土地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承包地的流转,二是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三是宅基地的整合。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促进承包地的自由流转。土地流转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本文主要采取在农民自由加入和退出的基础上采取新型合作化经营,通过多个合作社之间的竞争性经营,提高经营效率。而集体建设用地应省去政府征地环节直接入市,所得收入有村级政府和市级政府按合理比例划分。通过宅基地整合,有效利用宅基地。  相似文献   

5.
黄宝竹 《中国市场》2011,(52):145-146
"农民被上楼"问题再次引起对宅基地征用问题的思考。本文从经济学、法学等角度思考宅基地征用现象,着重剖析分税制对征地问题的推动作用:分税制导致地方财政不足,最终导致的土地财政是政府征用宅基地的主要、直接推动力;征用宅基地蕴涵着一对显著的矛盾:公民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冲突的关键是寻求一平衡点,既保护农民意愿又领导其行动,加强立法的严谨性使权力保护权利,合理补偿使权利支持权力。征用宅基地是可行的,但其前提是要有合理高效的配套措施,尊重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宅基地管理制度一方面严格限制了宅基地的市场化流转,另一方面又缺失宅基地退出机制,导致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镇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双增现象,加剧了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用地供给紧张与耕地保护的双重压力。为此探索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机制对于实现农村宅基地资产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加速城镇化发展、促进村民集中居住、推进城乡统筹具有积极意义。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符合相关条件的农民主动放弃现有的宅基地或宅基地申请要求,从而实现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美国政府征地行为的法理依据和操作方式进行了简介。内容包括:征地的理论依据、征用的鉴定及难点、公共使用的鉴定与难点、征地的政治分析、征地的经济分析,以及政府对征地进行补偿的原因、公平市场价值与公正补偿、部分征用时的补偿和征用程序等。  相似文献   

8.
王晶 《商》2014,(31):53-53
在征地行为中,政府公信力不仅关系着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分配、补偿等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关系着政府良好形象的建设,政府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影响土地征用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不健全和政府行为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约束,造成在征地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损,政府多次失信于农民,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重塑政府信用体系,约束政府行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9.
吴先强 《商》2014,(26):50-51
在未来中国发展中尤其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中,农地的征收及转用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其中,征地补偿是核心。台湾地区的征地补偿模式,对大陆的征地补偿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在介绍我国台湾征地补偿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征地补偿经验进行了详述,进而建议祖国大陆在做好顶层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补偿的标准及内容,按照公益性用地和经营用地两条路径来进行征地补偿改革,创新征地补偿模式,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0.
关子农地征用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筠 《价格月刊》2004,(1):11-13
随着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激增,诸如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太低、征地行为不规范、征地补偿措施不完善等。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研究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土地补偿办法,对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以及增加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都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9)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土地征收制度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征地补偿标准相对于土地出让价格太低,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所得分配比例很低,而政府和开发商占有了大部分的土地增值收益,这对农民严重不公,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应尊重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是一种直接让农民分享更多土地增值收益的方法;补偿方式多样化、让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一种较为长久的公平的方式;而最好的方式是建立统一的城乡用地建设市场,由农民直接出让经营性的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激增,诸如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太低、征地行为不规范、征地补偿措施不完善等.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研究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土地补偿办法,对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以及增加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规范土地征用管理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描述了土地征用的主要风险,分析了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控制与规避风险的对策与措施: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完善相关制度、严格土地征用程序。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奇 《财贸研究》2005,16(2):115-116
一、农村宅基地问题存在的法律困境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中的法律困境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满足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成员的生活需要和从事家庭副业生产的需要而分配给其家庭使用的住宅用地及附属用地.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只能随房屋所有权的转让而转让.当作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农民向他人转让其私有房屋所有权时,根据受让方是否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分为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让和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让两种类型.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让,根据受让方是否已有宅基地,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已有宅基地和无宅基地两种.当受让方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无宅基地时,与农民无偿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条件相符,受让方可以获得与申请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相同的权利,但也存在一些法律问题,如转让方能否再次申请宅基地,以及与此有关的征地、拆迁补偿问题.如受让方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已有宅基地时和受让方为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时,这两种转让类型均不符合农民无偿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条件,则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黄善明  黄敏 《现代商业》2011,(21):70-71
征地补偿问题是征地利益矛盾中的焦点问题。论文通过成渝两地调研,对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农民对于征地补偿制度的满意度与农民的家庭收入状况直接挂钩。因此,要缓解征地利益矛盾,需要探索土地征用补偿的多种模式,使补偿能在最大程度上与失地农民的收入产生持续联系。  相似文献   

16.
强培 《江苏商论》2008,(1):152-154
英国对土地征用补偿有较为详尽的规定,包括土地征用补偿原则、补偿范围和标准、土地征用补偿的估价期、补偿争议的处理等。文章对英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进行分析,对比我国在征地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了英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创新是当前城市化进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争议较大的一个命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耕地及建设用地的需求都在急剧膨胀,而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又严重不足,探索出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挂钩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城市化进程的农村宅基地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小城市发展用建设用地紧张与农村宅基地使用浪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积极推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宅基地存量是解决新型小城市发展中建设用地紧张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中要重点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空心村"问题,退出、整理旧宅基地重新规划使用;二是,探索建立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合理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夏春花  张雪 《商》2014,(25):50+46-50
土地征用中基层政府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利益博弈,形成了以征地补偿为核心的纠纷和问题,是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征地过程中,基层政府与被征地农民之间实际上是博弈的关系。基层政府和被征地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很容易出现分歧。基层政府与被征地农民之间博弈关系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大农村居民手中大量闲置的宅基地是一笔宝贵的资本,但是存而不活,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益。就必须盘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把农村市场建设成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但是由于农民宅基地产权的不明晰,宅基地使用权的不完善。宅基地超出权力使用或者被侵犯的情况较为普遍。在城镇化背景下,宅基地的流转必须继续坚持土地确权,完善征地程序,尊重农民集体所有权地位,强调政府的非盈利性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社会保障,构建完善的农民宅基地权益保障机制。这是处理农民与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的政策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