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阮积嵩 《时代经贸》2011,(16):52-53
《刑法修正案(八)》已经于5月1日起实施,刑法的这次修正是历次刑法修正中幅度最大的一次,对总则内容做了较大程度的修改是这次刑法修正最大的特点,而由于此次修改的内容比较多,对某些犯罪主体犯罪的心理成本势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表现为有的犯罪心理成本增加了,有的降低了,而犯罪的心理成本是犯罪主体实施犯罪的重要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情境下,对犯罪的心理成本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本次刑法修正之后的某些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学中,成本和收益问题的研究是经济学家投入笔墨最多的地方,经济犯罪问题同样离不开对成本和收益问题的研究,从成本角度对证券犯罪行为进行分析。采用先分类分析、后整体分析的方法总结出实施证券犯罪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证券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3.
杨行 《时代经贸》2012,(2):20-21
单位犯罪是一个独特的名词,于1997年在修订后的刑法中出现,但刑法中并未就其概念明确定义,一般理解为经过一定的程序设立或成立的一个组织或团体,包括法人组织和不具备法人资格(非法人)的组织的犯罪行为。而在具体的量刑处罚上,单位犯罪的量刑等级,要明显低于自然人的量刑等级。笔者认为,这不利于有效打击犯罪,只有对单位犯罪的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加重处罚,才能有效遏制犯罪、震慑犯罪。  相似文献   

4.
国外关于行为在刑法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存在着争议: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行为还是作为犯罪成立第一要件的行为.我国刑法学界对于行为大多只是把它作为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要件的要素之一来讨论,而忽视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独立地位以及本质的意义.行为应当是构建犯罪论体系的基础,是犯罪概念的基础要素,应当更倾向事实性行为.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为恐怖活动准备凶器,危险品等其他工具的行为、为恐怖活动组织培训以及与境外恐怖活动进行联络的行为确定为犯罪.明文将预备行为的处罚写入刑法,体现了一种法益保护早期化的要求.这种法益侵害早期化的刑法与刑法的谦抑原则有所冲突.  相似文献   

6.
詹王镇 《经济师》2005,(8):52-53
刑法成本分析实质是对刑法制度的一种完善,它是市场经济条件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它有利于发挥刑法的效用促进刑法成本效益的统一。文章对刑法的有关成本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降低刑法成本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7.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第五次会议修订了1979年《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新刑法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法学理论界关于单位犯罪的研究成果和1988年以来关于单位犯罪立法的基础上,对单位犯罪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新中国刑法史上第一次以法典形式对单位犯罪加以明确.为惩处单位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综观1997年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单位犯罪在刑事立法上.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私分国有资产罪以来,对维护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预防及打击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能够被认定为犯罪,使私分国有资产行为未得到真正有效的遏制,造成了虽"法有明文规定",却难以摆脱被束之高阁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9.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犯罪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规范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有效打击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犯罪《刑法修正案(六)》对《刑法》第182条进行了修正。针对中国证券、期货市场中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等其他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行为,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和探讨了操纵证券市场犯罪的概念、国内外立法及行为特征,并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其本质是权力的异化和失控,是腐败的极端形式。遏制权力腐败,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问题。对职务犯罪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目的在于积极探索治理腐败现象和职务预防的法律构建,从源头上遏制和防范腐败和职务犯罪,建立一个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均会对代理成本产生影响。代理成本可以解释不同国家的融资方式和宏观经济表现,应从内、外部两方面来控制代理成本。中国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应简化这种关系,明确权利与责任。进一步研究应考察代理成本在公司层面和宏观层面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5,(12)
我国之前的刑法对于使用虚假诉讼活动的规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对那些妨害司法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我国于2015年1月对刑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对于虚假诉讼行为对司法活动造成的妨害规定了一定的惩罚措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虚假诉讼案件应该独立成罪,虚假诉讼的行为被上升为刑事案件。虚假诉讼犯罪的方式有虚构事实以及隐瞒真相两种。在当前的司法体系下,通过对虚假诉讼罪的处理对妨害司法的行为进行一定的制裁。文章通过分析虚假诉讼入刑的立法理由,解析刑法修正案条文的分析,来探讨刑法对于虚假诉讼犯罪的规制。  相似文献   

13.
"私签"是家庭服务业中的一种不合法行为,这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以广义虚拟经济的思想为指导,运用了博弈论与数理分析的有关知识,先从三方博弈的角度分析家政公司、消费者和从业人员主体在"私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行为选择,证明了"私签"现象的必然性;然后,结合数理分析结论,指明遏制"私签"现象进一步恶化的途径在于合理提高"私签"的违法成本;最后,我们给出了提高私签违法成本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刑法对贪污行为刑罚种类齐全且甚为严厉,可贪污行为却有增无减,未取到预期效用。究其缘由,经济人假设理论决定贪污行为人为追求行为效用的最大化,必将进行行为成本和收益计算,从而有效地规避刑罚。寻其对策:加大贪污行为侦破力度,提高刑罚率,增加威慑力;加大小贪的治理,勿以小贪而不治;刑法要明确经济有效资格刑,使刑罚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受贿犯罪,作为诸多腐败现象中的突出问题,危害尤深尤烈.近年来司法机关和法学界就受贿犯罪问题展开了较深层次的研究.由于反腐败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有必要对其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笔者依据近几年来工作实践.对受贿犯罪的特点、受贿犯罪者存在受贿的心理动因以及如何遇止受贿犯罪提出了自己浅显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商榷.全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受贿犯罪的特点.(一)是受贿犯罪人员主体广泛;(二)是受贿犯罪作案分布广;(三)是受贿犯罪的数额越来越大;(四)是受贿犯罪嫌疑人大部分是有职有权的人,他们信息灵通,关系网大,知晓法律,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二、受贿犯罪者的心理动因.在受贿犯罪中,受贿人在权衡受贿的发现,查处概率;受贿成本及受贿收益三方面问题后,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往往选择受贿.以上三个方面恰恰反映了受贿人的心理动因:(一)受贿的发现,查处概率低;(二)受贿的实际成本不高;(三)受贿的收益高.三、遏制受贿犯罪的对策.(一)通过严格检察制度,提高受贿犯罪的发现、查处概率;(二)通过严格执法、经济处罚及精神惩罚方面来提高受贿犯罪的实际成奉;(三)通过从经济方面和精神方面来降低受贿犯罪的可能收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刑法中规定的贪污罪、受贿罪、挪用资金罪等贿赂型犯罪不足以遏制当下严重的腐败现象。有关学者提出应该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增加"收受礼金罪",以此解决对国家公职人员感情投资问题。因此文章从保护的法益,现有刑事法律对收受礼金行为规定不足的角度来阐释入刑的必要性,并提出以下收受礼金入刑的构想:首先,对"礼金"范畴做出界定,即礼金必须为财产性物质利益而不包括非物质性利益;其次,"不为他人谋利"属于主观要件要素,而受贿罪里的"为他人谋利"属于新客观要件要素,二者不同;最后,收受礼金的行为从保护法益的角度不要求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收受礼金。以此将其行为纳入刑法之中以弥补法律存在的漏洞。  相似文献   

17.
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我们发现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加大行为性成本和物质性成本的投入,可以大幅削减心理惩处成本和惩罚成本,从广度和深度上大规模拓展和垄断犯罪市场,使之几何级倍数增加犯罪收益,从而有可能达到犯罪效益的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心理,掌握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动机,更有利于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8.
成都孙伟铭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诸如此类醉酒驾车连续冲撞致多人伤亡的行为,通过主观罪过等角度的分析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但是达不到威慑犯罪的效果,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则并不妥当。《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危险驾驶罪也无法规制这一类行为。通过对日本福冈大桥醉驾肇事案的分析,发现此案适用的危险驾驶致死伤罪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借鉴日本对醉酒驾驶肇事行为的规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对醉酒驾驶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肇事案件立法方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视角,以粮食生产规模扩张的社会成本概念厘清公共财政补贴与市场主体分担的责任边界,系统分析社会成本指向下粮食规模经营补贴的现实偏差与问题。研究表明,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规模经营,必须明确规模生产补贴目标,构建成本分担机制;明晰规模经营培育成本,强化规模生产行为;实施社会成本补贴标准,促进补贴效能增进;建立成本责任监督机制,提高财政补贴绩效。  相似文献   

20.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设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信用卡犯罪的刑事立法,对于保护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公众的合法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罪规定了四种行为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此四种具体行为方式的界定亟需明确。因此,对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四种行为方式中具体问题的理解,提出看法,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