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入新世纪,随着国内政局的稳定和国际形势的改善,印度开始启动第二阶段经济改革计划,希望在21世纪头十年再创一个亚洲经济神话。为此,印度政府已选择信息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腾飞的龙头,全力以赴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印度政府认为,虽然软件服务业目前只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2%,但该行业正在成为推动企业调整和经济改革的主要动力。瓦杰帕伊总理提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印度今后重点发展的两大知识型产业。印度总理办公室还专门成立了“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制定了全面振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行动计划,希望推动全体国民积极…  相似文献   

2.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发展,始于1986年印度政府制定《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后。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努力,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特别在软件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1999年,印度软件总销售额5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37亿美元。印度有关专家乐观地预计,到2008年,全印软件总销售额可达85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发展,始于1986年印度政府制定《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后。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努力,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特别在软件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1999年,印度软件总销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印度信息技术产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对印度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继而分析了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印度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信息技术产业的持续增长是拉动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今天,没人能忽视印度经济崛起的现实。美国《商业周刊》形容印度是“苏醒的巨象”。印度拥有一大批计算机技术人才,并已建立起了世界性的软件开发基地。从1991年起,印度软件业每年以50%的发展速度迅速崛起,2000年软件业的总产值已达83亿美元,软件出口值占当年印度出口总额的10%,预计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产值将达到500亿美元,届时,软件出口值将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3%。2008年,仅软件业就可创造220万…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印度经济越来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以技术人员为主的工资上涨带动了消费,扩大了内需,出口也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印度2000年度(2000年4月—2001年3月)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8%,将是10年来首次超过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为印度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在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印度经济正步入全面增长的轨道。软件业在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中占据着主流,1999年度产值超过了5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7%。近几年,软件企业技术人员的工资以50%至100%的速度递增。2000年印度的软件产品出口额预计将达到57亿美元,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部  相似文献   

7.
软件外包服务属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一个分支,在服务贸易领域,它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印度在此方面成效显著. 印度遭遇"寒潮" 经济全球化使软件外包趋势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8.
印度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端于软件业。1980年代以来,全球软件业大规模向印度转移,使印度成为世界软件外包的主要基地,软件外包不仅催生了印度软件业,而且使之成为全球领先产业。2006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总产值达到396亿美元,软件出口105个国家和地区,占印度出口总额的20%,并形成了一批如InfoSys、Wipro、TCS、Satyam等世界级的软件外包企业。继软件业之后,其他服务业,如呼叫中心业务、会计等后端办公业务也开始陆续向印度转移。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设计服务外包也在快速向印度转移,这对于全面提升印度设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印度设计产业繁荣与发展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吴蔚 《中国经贸》2011,(3):32-33
软件外包服务属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一个分支,在服务贸易领域,它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印度在此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忠 《亚太经济》2013,(4):69-73
印度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提升。由于高度依赖软件服务外包出口,电子制造极为薄弱,印度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及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因此,印度政府采取了打造电子器件设计制造生态体系,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推进电子政务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说,印度人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用“泥腿”支撑起了印度的软件繁荣。在过去的20年中,印度信息技术工业每年增长50%,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2.
近十多年来,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印度以强劲的增长势头迅猛发展。与中国软件业几乎同时起步的印度,在软件业的发展,尤其是出口方面,远远地走在了前面。据印度电子和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委员会(ESC)统计,2000-2001年度,印度软件和服务的出口达59.78亿美元,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4%。在过去十年中,印度IT业年均增长50%,是美国IT同期增长速度的2倍。到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来 ,随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印度以强劲的增长势头迅猛发展。世界银行最近进行的调查评估显示 ,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均名列世界第一。据印度全国软件服务公司协会公布的统计资料 ,从1992到1999年 ,印度软件出口以年均60 %的速度强劲增长。印度1999/2000财政年度的软件出口额为40 .5亿美元 ,占印度当年度出口总额的10 .5 % ,到2003年将增至23 %。印度政府预计 ,到2008年 ,印度软件业产值将达到850亿美元 ,其中出口为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新区》2011,(10):33-33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大连高新区立足自身优势,科学确立发展方向,以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为依托,大力发展以软件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产业,业已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极大的发展潜力。到2010年底,大连高新区聚集了信息技术及服务企业800多家,  相似文献   

15.
印度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端于软件业。1980年以来,全球软件业大规模向印度转移,使印度成为世界软件外包的主要基地,软件外包不仅催生了印度软件业,而且使之成为全球领先产业。2006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总产值达到396亿美元,软件出口105个国家和地区,占印度出口总额的20%,并形成了一批如InfoSys、Wipro、TCS、Satyam等世界级的软件外包企业。  相似文献   

16.
除网络经济外,汽车业日渐成为拉动印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有资料表明,汽车产业能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被称为除印度软件行业之外印度经济又一条腿的印度汽车业在印度迅速崛起并跨出了国门.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印度汽车业的现状和崛起.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在世界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还是在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中国软件市场规模都明显偏小。1999年,中国软件市场总额在世界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尚不到2%。1998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市场总销售额为1184亿元人民币,而软件市场所占的份额不到12.6%。过于窄小的中国软件市场规模,也必然会影响到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约十年前,印度和中国的软件业还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然而,十年过去了,中国软件业已不能和印度在一个数量级上做比较。有关专家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内的软件企业组织和经营机制落后,无法与软件这一现代产业的需求相适应。在印度,软件企业完全是工厂式运作,动辄上千人的软件工厂,生产实行分工协作,每一个人都只进行一个独立单元的编程作业,多个人协作形成一个团队,就可以完成大型项目的设计编程,如此一来,可以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大大降低成本。而中国的软件公司还只停留在小作坊式的发展阶段,凭借个人或几个人的智慧,小打小闹,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另立山头的状况。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的 IT产业,只有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软件其实也是一种工业,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实行分工协作,才能实现工序化工程化,否则软件永远只能被称为是一个行业而不能成长为一个产业。中国软件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工厂式运作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日,重庆市首家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印度山澜集团落户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重庆市信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至此,重庆市软件外包产业已实现对日本、印度、欧美和中国台湾等全球软件外包业务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全覆盖和布局,产业链布局已趋于完善。西永园区负责人还提出,计划依托上述布局将重庆打造成国际信息港。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类社会正不可逆转地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科学不断突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迅猛发展。而软件产业则更是信息产业百花园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美国在信息技术、硬件产业、软件产业、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等各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在软件产业包括软件产业出口方面更是独占鳌头。在2001年的全球软件贸易中美国占420%,欧盟及日本占10.6%,印度占1.6%。据全球领先的IT及通讯行业的市场咨询机构IDC统计,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发包市场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