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放 《人口与发展》2012,18(2):22-24
为了推进中国城镇化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2011年的《通知》不仅对如何在县级市和地级市(设区的市)分类放开户口迁移政策提出了具体的意见,而且还对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中如何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切实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等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根据《通知》的要求,今后中国向城市的户口迁移将实行明确的分类政策,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市以及其他大城市的落户条件不同.落户地级市的条件比落户县级市的条件更严格;对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则需要继续执行以往的户籍政策.  相似文献   

2.
叶燕 《价格月刊》2001,(12):15-16
户口,是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证件.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户籍就如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人很难逾越.今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在浙江先行试点.至此,户籍这道城门才慢慢地向百姓敞开.  相似文献   

3.
《商》2016,(1)
劳动力迁移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迁移发展迅速。这与劳动力剩余、收入差距、就业机会、社会网络等都密切相关。然而,户籍政策、受教育水平、心理成本和生活成本等也成为阻碍劳动力迁移的重要因素。1998年,中央政府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作为原则,希望逐步改革现行户口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各省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对劳动力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增加中部地区大城市人口是十分必要的.经计量城市短期和中期人口容量,增加城市人口是可行的.城市人口的增加在短期内要受住房条件的制约,在中期受城市供水能力的影响,在长期上受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制约.部分中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容量大于现实人口数,因此鼓励其增加人口乃是目前合理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各类城市的城镇化路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分析指出,这意味着中小城市户籍有望很快放开,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可能将进一步收紧。(2013年12月15日《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6.
由市内人口"人户分离"而造成的对实有人口管理的影响给我国大城市人口管理带来相当不便.通过对广州市市内人口"人户分离"的实际调查和分析,探讨了解决我国大城市市内人口"人户分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卫星城理论体系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王娟 《商场现代化》2009,(21):75-76
卫星城是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紧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与大城市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卫星城是在"花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要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它的特点是建筑密度低,环境质量高,一般有绿地与中心城区分隔。多数卫星城是借助于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力由旧有的小城镇发展形成,少数是在新规划的郊区和乡村空地上建设而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户籍制度:基本价值、异化功能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户籍管理本质上属于民事登记和人口动态统计的一部分.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以严格限制公民自由迁移和设置城市准入资格为鲜明特征,是政府发展经济和调控社会的政策手段.改革开放以后,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迁移方面有所松动,但户口归属仍然是城市外来人群的隐痛,并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隐性力量.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一直与社会公共产品的分享体制有紧密的联系.户籍改革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户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现代房地产市场出现以后,大多数国家都出台了保障性住房政策,以保证中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10.
猪肉是我国居民"菜篮子"中的重点产品,其市场供给与价格水平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大城市猪肉供给角度来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猪肉供给对价格稳定的影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大城市猪肉市场供应、稳定猪肉价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需要发展大城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城市发展方针迄今为止是限制大城市的发展,鼓励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填的发展。改革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了,但上述基本方针并未改变。中国的大城市真的太多了吗?中国有12亿人口,城市人口只占30%。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只有34座,拥有7300万非农业人口,仅仅  相似文献   

12.
<正>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突出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完善"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2018年全省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13和0.85个百分点,常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较上年下降0.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增加中部地区大城市人口是十分必要的。经计量城市短期和中期人口容量,增加城市人口是可行的。城市人口的增加在短期内要受住房条件的制约,在中期受城市供水能力的影响,在长期上受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制约。部分中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容量大于现实人口数,因此鼓励其增加人口乃是目前合理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2004-2014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比较不同规模城市间公共支出的人口规模弹性,分析了城市规模对城市公共支出规模效应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公共支出增长弹性远小于1,即人口增长并不等比例带来公共支出的增长,说明城市公共支出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研究还发现,在人口增长过程中大城市的公共支出弹性平均仅为小城市的1/2,表明大城市公共支出的规模效应强于小城市.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集聚程度和外来人口因素会通过不同机制来降低城市公共支出的人口规模弹性,并且这种机制在大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相关稳健性检验的情况下依然成立.大城市在公共支出方面具有更高的规模效应,即使在考虑大城市人均公共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大城市在吸纳新增人口方面也更具成本优势,因此鼓励人口向小城市集聚可能会耗费更多的公共成本.  相似文献   

15.
人口城市化道路"以小为主"还是"以大为主",争论的实质在于城市规模效益的评价.突破以往仅就经济特别是工业化评价城市规模效益的局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效益于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规模效益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综合效益与城市规模成正相关变动的结论,为阐发以大城市为主导、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走"以大为主"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并非城市规模越大越好,因为城市规模与经济、社会因子等的效益不完全成正相关变动,需要具体分析,警惕拉美超大城市畸形发展的城市化"陷阱"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户籍管理本质上属于民事登记和人口动态统计的一部分。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以严格限制公民自由迁移和设置城市准入资格为鲜明特征,是政府发展经济和调控社会的政策手段。改革开放以后,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迁移方面有所松动,但户口归属仍然是城市外来人群的隐痛,并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隐性力量。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一直与社会公共产品的分享体制有紧密的联系。户籍改革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户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了30年的现行生育政策,在对人口控制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在积累负面人口、经济、社会效应:推动人口年龄结构畸形,加速人口老龄化;挤压农民进行生育性别选择;对城乡人群生育权利限定不平等;阻碍新生代教育素质提高;产生大量非意愿独生子女家庭,积聚家庭发展风险和父母养老困境;在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背景下,该政策可执行性越来越弱等.调整现行生育政策,使之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利于家庭生育权利保护,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高峰 《江苏商论》2013,(6):86-88
城镇化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成为去年十八大和今年全国两会讨论的热点。而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完全城镇化,或称半城镇化。对于作为排头兵、人口已超千万的大城市而言,其半城镇化的困局如何破解,成为深化城镇化建设需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天津为例,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定量分析了天津市的半城镇化程度,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从而提出了大城市半城镇化问题的破解思路,以期为大城市继续深化城镇化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叶燕 《价格与市场》2001,(12):27-29
户口 ,是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证件。在中国社会中 ,每个人的出生、上学、就业、参军、结婚、迁徙……无不受到户口的制约。尤其是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 ,户籍就如一道无形的屏障 ,让人很难逾越。几十年来 ,这道屏障像一道钢铁的城墙 ,横亘在人们的面前。今年 3月 ,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在浙江先行试点。至此 ,户籍这道城门才慢慢地向百姓敞开。户籍改革 忽如一夜春风来建国以来 ,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5 8年以前 ,属自由迁徙期…  相似文献   

20.
成渝都市圈以成都和重庆两个超大城市为龙头,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都市圈。利用2005年和2006年成渝都市圈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等指标对成渝都市圈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