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海经济研究》2009,(1):65-68
2008年,青海省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中,紧密结合贫困农牧区区域资源优势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财政扶贫到户资金为引导,着力整合生产要素,实施大产业扶贫战略,建成了8个扶贫开发特色示范基地,23个贫困村4104户贫困户19415人直接受益,23个村年均增收388.3万元,年人均增收200多元。从而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长效化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展和做大蔬菜产业,2001年以来,永丰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5万元,扶贫贷款450万元,扶贫产业辐射贫困农户0.6万户,产业基地劳动贫困农户年增收总额180万元。“永丰牌”蔬菜之所以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是近年永丰县擦亮“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这一金字品牌,实现扩张规模,丰富品种,提升品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产业扶贫     
《老区建设》2009,(11):F0003-F0003
几年来,抚州市在重点村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全市85%的重点村都有一个特色产业。南丰蜜桔、金溪蜜梨和茶叶、资溪林和油茶、广昌白莲和菌菇、临川西瓜和黄栀子、东乡生猪、崇仁麻鸡、黎川菌菇和烟叶、宜黄中药材和毛竹、乐安蚕桑和烟叶、南城水产养殖等都已初具规模。2006年以来全市投入产业扶贫资金920多万元,扶贫产业已覆盖全市重点村85%贫困人口和95%的低收入人口,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户均增收在600元以上,涌现出一大批通过产业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安远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又是国定扶贫县之一,发展很不平衡,有近2万人还没有脱贫。在新形势下,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已成为这届班子的当务之急。1998年春,安远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情民意和食用菌生产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把发展食用菌作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促进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三年来,带动了8200人依靠发展食用菌致富,菇农每年人均增收289元,仅今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税利1560多万元。  一、改方法,在组织管理上求突破  ——发展思路求宽。为减少木材资源消耗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安远县改变过去只发展木质香菇的食用菌生产状况,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安远山区资源和温差优势,在发展思路上实行木腐菌和草腐菌相结合,普通品种和珍稀品种相结合,在发展冬季花菇和反季节香菇的同时,推广以草代木技术,大力发展鸡腿菇、杨树菇等草料菇,推进杏鲍菇、阿魏蘑、真姬菇等珍稀品种的工厂化生产,到2002年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袋。通过实现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相互转化,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把食用菌产业培植成我县的主导产业,从而促进我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领导方式求...  相似文献   

5.
广元市利州区雪峰办事处泡石村。积极推进土地合理有偿流转,盘活土地存量,促进了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2006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6元,增收340元,其中花卉苗木增收112元,占增收总额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刍议处理扶贫产业中的十个关系聂晓恩一、贫困户增收与财政增收的关系从产业经济运行机制讲,扶贫支柱产业与其它支柱产业根本区别在于扶贫支拄产业的首要着眼点是必须使贫困户增收受益。这是其本质特征,脱离了这个本质,就不成其为扶贫支柱产业.扶贫攻坚的力度将大大降...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3月湖南省龙山县正式实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农村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以来,到今年9月,给龙山县400多户贫困农民贷款50万元,且已收回17.29万元,贷款农户还贷率达100%。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龙山县贷款农户中有122户增收2000元以上,181户增收1500元以上,8...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安远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扶贫攻坚七年来,安远县按照“主攻农业,科技兴农”的战略,坚持“开发式扶贫,产业化发展”的方针,面向“山、水、田、栏”全面出击,确立了果业、生猪、西瓜、食用菌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果业面积达到了19.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达到0.68亩;生猪出栏年均12万头以上,人均0.25头左右;西瓜年种植面积5万亩,户均近1亩;食用菌现已发展到980万袋,户均种植1700袋。以上几个产业可为农民人均增收870元。2000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08元,比“八七”扶贫攻坚前的…  相似文献   

9.
古市镇冷水井村是修水县 8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有 20个村民小组 427户, 2158人,其中贫困户 112户、 565人,主要分布在双坑、芭蕉坑两个山区片。这两个山区片人平只有 0. 15亩冷浆田和 0. 4亩挂壁土,山高水冷,土地贫瘠,群众吃粮靠种红薯,用钱靠卖柴、炭。近几年烧柴烧炭的人少了,生活一年比一年紧张。有的借高息生存,债台高筑,多数户借钱无门,解决温饱步履艰难。为解决贫困户借钱难或借钱后用不好、效益差、钱难还的问题,县老建办于 1999年 6月 1日至 2000年 6月 1日在该村开展了第一期小额信贷扶贫试点。   一、可喜成效   至今年 6月 1日,冷水井村小额信贷扶贫试点期满一年,全面结束。这一次小额信贷扶贫试点获得了圆满成功,取得了可喜成效。第一,资金全部贷给了 100户持卡贫困户,做到了扶真贫;第二,受扶贫困户普遍增收, 100户贫困户试点前人均纯收入 585元,试点后人均达到 895元,人均增收 310元。人均纯收入最低的也达到 670元,最高的达到 1700元;第三,信贷资金本息全部按期回收,至 6月 2日收回入帐本金 10万元,息金 3600元,确保了信贷资金的安全;第四,群...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在苏北16个经济薄弱县和部分老区县的1000多个贫困村累计发放17.5亿元扶贫小额贷款,获得该项贷款的58万低收入农户平均每户年增收1500元左右,贷款到期回收率保持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11.
四川达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扶贫开发与实现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大资金投入。近三年来,全市共投入信贷扶贫资金5.9亿元,其中投入产业化扶贫项目2.45亿元,占41.5%。  相似文献   

12.
兴国县种花专业户王南方2007年通过兴国县杜鹃花产业协会拿到北京奥运会场馆260万盆比利时杜鹃花的订单,目前已发往北京140万盆。这是兴国县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促进贫困农户增收取得喜人成绩的一个缩影。为做强贫困农户增收的后劲。2008年该县用特色思路规划产业布局,全县规划了六大产业基地。实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管理:用工业理念发展产业,引进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了农业初级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用市场理念经营产业,全县组建产业协会12个,吸收会员2.1万户,通过协会的运作,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国务院确定上饶县为重点扶持的老区贫困县。8年来,国家投放到这个县的老建扶贫资金达5019.46万元,扶助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540个。老区特困乡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乡村企业不断壮大,其中“双五”乡镇企业就有14家。在已扶助的88个经济薄弱村和10个贫困村中,年创收万元以上的有29个村,人平年增收100元以上的有58个村。上饶县人民正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摆脱贫困,奔向富裕。  相似文献   

14.
去年,兴国县东村乡扶助了一千六百二十五户特困户,户均增收四百一十多元,有一千六百二十五特困户,户均增收四百一十多元,有一千三百三十三户,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增加七十五元,基本解决了温饱。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扶贫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扶的是根本。谋划新形势下产业扶贫的科学发展,打牢贫困地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是现阶段扶贫开发必须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一、抓好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户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江西抚州市围绕产业开发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了贫困农村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先后创新实施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资产收益扶贫和产业奖补“增收激励法”等,培育和扶持全县扶贫产业的壮大和发展,为产业扶贫注入了源头活水。其产业扶贫资金以资产物化形式购买扶贫经营主体资产,每年扶贫经营主体按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进行分红,分红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贫困户产业增收。扶贫经营主体获得了扶贫资金,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胭脂柚、黎川黎米、船屋白茶、洋芋粉丝、盛丰水产等一系列扶贫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南江县幅员3383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8万余人。南江将劳务输出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0.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85亿元,人均劳务增收171元。据调查,南江县农民纯收入中的62%来自于劳务收入。  相似文献   

19.
王拥军 《老区建设》2010,(17):42-44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扶贫规划的最后一年。今年以来大余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的工作目标,强化领导,狠抓社会扶贫工作,利用“单位帮、干部扶、企业带、产业促”的方式进一步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推动社会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刘凡 《湖北经济》2002,(11):40-41
恩施市发展魔芋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实现“两增”目标的骨干产业。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魔芋产业种植基地初具规模,产品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势头,产业优势日益凸现。2001年,全市魔芋产值2.1亿元,提供税收12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68元。有针对性地加强魔芋产业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我市魔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