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土品牌为何能在30亿功能型饮料市场占据先机?独占饮料业鳌头的跨国公司为什么没能在功能型饮料市场同样笑傲江湖?全球化时代来临,本土功能型饮料品牌要如何深耕功能型饮料市场,进而出兵世界?本土企业该安排下一步棋?策动未来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巴蜀质量跟踪》2003,(21):48-51
人们对饮料提出了“天然、健康、时尚”的要求.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个性化的选择更加突出。由此可见.品种繁多.口味多变、更新速度快的饮料企业将成为中国饮料业的主导者;净化饮料市场、建立品牌文化、开发特色产品、展现本土优势将成为中国饮料业新变革的发展方向。茶饮料的现状如何?茶饮料的优势在哪里?请看本刊记者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多年持续增长,饮料业巨擘成功的背后有何秘密?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应该专攻主业还是搞多元化?是主动进军国际还是稳守国内市场?娃哈哈,成为世界第五大饮料集团之后还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  闫林  吴质坚 《经营者》2004,(10):116-119
多年持续增长,饮料业巨擘成功的背后有何秘密?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应该专攻主业还是搞多元化?是主动进军国际还是稳守国内市场?娃哈哈,成为世界第五大饮料集团之后还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饮料业蓬勃发展,各种名目的新型饮料层出不穷。据国际饮食沙龙组织提供的资料,当前国际饮料消费趋势有以下几大特点: 方便包装饮料销量大增。这类系列饮料包装轻  相似文献   

6.
笑雪 《会计之友》2001,(8):42-43
●问:我国即将入世,中国会计市场全面开放在即.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究竟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答:我想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一是中国会计市场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二是应对入世,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优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三是中国会计市场进一步开放和改革的思路. 中国的会计市场是一个从80年代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也是我国服务行业较早对外开放的领域之一,就其开放程度而言,已超过周边国家,甚至个别经济发达国家,主要有六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孟雷 《企业经济》2003,(3):80-81
目前,我国饮料市场形成了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一争高下的竞争格局,在这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无论是挟雄厚资金的国外品牌,还是宣扬民族精神的国产品牌,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一、我国饮料市场的现状(一)饮料市场需求量大。从绝对市场空间来看,饮料需求总量持续增长。1998年我国人均饮料消费量达到9.6公斤,是80年代初期的30倍以上,年平均增长超过10%,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都促使饮料消费需求始终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从相对市场空间来看,消费者需求口味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炎热的夏季里,正当人们品着饮料,享受盛夏中的清凉时,饮料业的“战火”却烧得正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最多的市场份额成了众多饮料企业关注的焦点。到底谁能在这场竞争中抢得更多的“地盘”呢?市场是最好的“晴雨表”,不妨先随记者去市场看一看。市场调查:消费者“喜新厌旧”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消费者选购饮料的因素,记者做了大量的市场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如图),消费者对饮料的口味和对新产品的感兴趣程度是影响其选购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记者发现,消费者对新上市的饮料普遍比较感兴趣。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每一种新饮料上市,总能“…  相似文献   

9.
在近日召开的可口可乐进入中国80周年的庆祝会议上,可口可乐太平洋集团副总裁包逸秋向媒体表示,不排除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快速发展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份额,尤其是在非碳酸饮料市场。据饮料业专家介绍,由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购买灌装水、运动饮料、茶饮料和果汁的人越来越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美国碳酸饮料销售出现了几十年来的首个下滑周期。因此可口可乐将开辟非碳酸饮料市场,把手伸向矿泉水、茶饮料、奶制品、鲜果汁系列、补给饮料、维他命能量饮料等产品。  相似文献   

10.
良言 《上海质量》2002,(6):50-51
如今的盛夏,什么是呈现街头的一道风景线?只见从小孩到大人,几乎个个都在喝饮料、吃冷饮,饮料的色泽、冷饮的款型群芳争艳、千姿百态.市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极大地促进了饮料和冷饮市场的迅速发展,并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产品的结构和品种.今年申城夏天的饮料市场和冷饮市场又将出现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老百姓来说,"娃哈哈"这是极具亲和力的字眼儿早已家喻户晓,从诞生起至今,18年来风雨兼程,娃哈哈已经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68亿元,2003年公司饮料产量370万吨,即每消费6.25瓶饮料中就有一瓶是娃哈哈产品,并在产量、资产、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指标上已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饮料业第一.  相似文献   

12.
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80年代的饮料市场种类寥寥,饮料对于国人还是一种奢侈品,很多家庭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购买饮料。经过20年的发展,市场上的饮料种类丰富,品牌众多,功能型、保健型等消费新理念深入人心,可以说,饮料已成为很多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有关人士分析指出,在21世纪,我国饮料工业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茶和果汁饮料在中国的猛速发展是因为人们对健康和时尚的追求,那么国内外各大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则是饮料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悉,我国功能性饮料的人均消费每年仅0.5公斤,而全世界的人均消费量为7公斤,市场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最后笑的人才是会笑的人”,以此来概括和评价“娃哈哈”在这些年饮料大战中的表现是十分恰当和贴切的。 1987年,当“娃哈哈”借贷14万元起家时,谁能想到15年后这个靠儿童营养液起家的校办工厂,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饮料业抗衡“可口可乐”等跨国公司的旗手呢?  相似文献   

15.
酒业作为国家饮料业的重要组成之一,对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加入WTO后,进口配额和高额关说随之取消,中国酒产品的进口增长量稳步提升,但是出口额却增长有限,中国酒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国家市场压力。本文通过对中国酒业现状和酒业人才管理机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校企联合的模式来培养酒业人才,借此希冀为酒业的发展寻求一条捷径,为提高我国酒业的竞争力,并促进酒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饮料市场发展神速,新军不断涌现。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市场的信息和动态,对商家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将当今饮料市场的现状客观、务实地呈现在广大商家面前,饮料的相关部门运用中国市场与媒体调查(CMMS)数据对饮料市场各品类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应的消费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十一"黄金周,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近一年的疯涨之后,楼价是否已到拐点?不明朗的现状引发了投资置业者对2007年大势的担心,哪些是值得关注的现象?机会和风险各几何?且看几位专家应本刊之邀所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公绪  孙静 《上海质量》2001,(12):18-20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我国和全世界的一件大事.显然,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作者从我国质量管理总体现状与国际水平间的差距出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凌秀 《质量跟踪》2002,13(2):32-33
在如今的大品牌时代,品牌消费日益深入人心,尤其体现在城镇居民的日常消费行为中.然而在被誉为"广阔天地"的广大农村市场中,农民们的品牌消费状况如何呢?北京零点调查公司的研究人员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选取保健品、洗衣粉、洗发水、饮料四类日常消费品就其在农村的消费状况及美誉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出农民的日常消费是有品牌的,他们的品牌消费意识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品牌消费在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侯明廷 《经营者》2004,(8):87-87
什么样的饮料才是功能饮料?功能饮料分哪些类别?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功能饮料?为此,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食品营养专家,看他们是如何理解功能型饮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