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森林资源供给体系由于受到林业调整定位的影响,供不应求。一些林业企业厦森工集团利用地缘优势。加大了对周边国家森林资源的境外开发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供给压力,但却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必须采取对策,妥善经营国外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2.
林产品进口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已有对森林资源环境效益评价基础上,通过探讨林产品进口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考虑不同木质林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根据中国进口林产品的进口来源,指出了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的环境影响以及非法木材贸易对环境的破坏。结果表明:国际上对中国大量进口木材的指责缺乏依据;对世界和中国来说,共同开发森林资源,打击非法木材采伐与贸易,中国大力发展可替代产品,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双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2017年中国与常年贸易伙伴国的数据样本,运用面板数据估计方法分别测算了国产原木、锯材与进口原木、锯材之间的Armington替代弹性,并分三阶段分组检验,还测算了中国原木、锯材主要进口来源国的出口产出弹性。结果显示:国产原木、锯材与进口原木、锯材之间具有较低的可替代性,且可替代性均呈下降趋势;内外材差异化程度较大,对国外进口木材具有长期的进口依赖性;原木进口市场供给风险较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供给安全性强,美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进口风险大;锯材进口市场的供给较稳定,泰国、巴西和马来西亚等国供给潜力大。因此,中国应大力发展培育国内优质大径材和珍贵树材,建设培育基地,提高优质木材供给能力;寻找珍贵木材的替代材料,通过技术开发生产替代产品;加强境外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整木材进口来源,减少对高风险国家的进口依赖。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境外农业合作区主要位于非洲的大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西亚、中亚、东南亚和俄罗斯,采取的是 “国家政策引导+企业为投资主体+市场化运作” “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采用了“骨干带动,一区多园”的总体布局模式,主要有 “农业资源+资金+技术”型、“市场+政策”型和“产能合作互补”型三种类型。境外农业合作区以两国优惠政策为基础,共享合作国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资金管理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本优势,形成区域增长极增强集聚和辐射效应。境外农业合作区的建立为中小企业搭建起产业集聚的投资平台,在推动中国农业企业“抱团出海”、规避贸易壁垒、形成海外产业集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境外农业合作区主要位于非洲的大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西亚、中亚、东南亚和俄罗斯,采取的是 “国家政策引导+企业为投资主体+市场化运作” “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采用了“骨干带动,一区多园”的总体布局模式,主要有 “农业资源+资金+技术”型、“市场+政策”型和“产能合作互补”型三种类型。境外农业合作区以两国优惠政策为基础,共享合作国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资金管理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本优势,形成区域增长极增强集聚和辐射效应。境外农业合作区的建立为中小企业搭建起产业集聚的投资平台,在推动中国农业企业“抱团出海”、规避贸易壁垒、形成海外产业集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中国木材进口与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数据,认为中国木材进口与世界森林资源的减少有一定的关联。为了客观认识中国木材进口与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分析认为中国木材进口快速增长发生在世界森林资源减少趋缓的时间段内,且通过对世界主要木材进口国木材进口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不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中国原木进口的增长源于世界市场对中国木质林产品需求的拉动,因此中国不是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俄木材需求的替代和收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国对俄罗斯木材(主要指原木,下同)存在较大市场需求。2012年俄罗斯木材与新西兰木材的边际效用不均衡,结果直接反映在双方与中国木材交易价格上,同时影响木材交易量。中俄木材贸易的重要省份,有收入弹性较大的情况存在,对俄罗斯木材价格较为敏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重要借鉴,发展中俄木材贸易必须改变目前中俄木材贸易发展模式,改变中俄木材贸易发展思路:从降低俄罗斯木材成本、特别是运输成本入手,有效缩短俄罗斯木材的运输距离,开辟多个木材交易通道等。  相似文献   

8.
对俄采伐既可节约国内宝贵的森林资源,又可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优势嫁接;既可安置富余人员,让闲置设备创造价值,又可增加企业和职工的收入。从实施天保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要把境外采伐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将其做大做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好结合。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实施治危兴林方案已经三年了.经过三年的努力,治危兴林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促进森工企业发展,使森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仅就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治危兴林谈几点浅见.1.“治危兴林”取得重大成果(1)木材产量调减到位、森林资源消耗得到控制.经过省政府和全林区的共同努力,到1993年,全省森工采运企业木材产量全部调减到位.由于木材产量调减到位,森林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全林区出现了森林资源长大于消的好局面,比较突出的如牡丹江的穆棱林业局.为控制森林消耗,从总局到林业局都成立了“三总量”监督检查机构,有效地控制了森林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0.
“三总量”即木材采伐总量、木材销售总量、木材运输总量。是国家对森工企业消耗森林资源限量采伐的一个控制性指标 ,只有上限 ,没有下限的量化性指标。十几年来 ,国家对森工企业实行“三总量”控制 ,企业为保护森林资源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善了采前调查设计 ,伐区拨交制度 ,采中检查制度 ,采后伐区验收 ,伐区回收制度。同时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对森工企业“三总量”执行情况的考核办法。每年派工作组对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进行抽检。森工企业内部对“三总量”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 ,自觉地执行“三总量”控制指标 ,为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致富之友》2005,(5):59
国家各部委对口扶助云南,举报重大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奖励30万元。记者目前从云南省有关部门获悉,为支援云南禁毒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力度空前的一系列计划.并将分期向云南拨付近8亿元禁毒专款。境外毒品替代种植专项经费从过去每年50万元增至5000万元。国家各部委受命对口扶助云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境外投资企业的特点,通过选择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战略,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境外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企业境外并购,是上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外向型经济层次,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上海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更好地服务全国、融人世界的必然选择。本文拟在分析上海企业境外并购现有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制约企业境外并购的各种因素,进而对上海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境外并购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天保”工程的实施 ,对国有林业企业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机遇 ,它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林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而且将最终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项工程本身正在改变着林业的性质 ,使它从主要是以产业性质转向主要是以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 ,从而必然导致原来林业建设项目的转产。1 有效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保护森林资源 ,减少木材消耗是“天保”工程的主要任务 ,因此转产项目首先要突出保证减少木材资源的消耗。其中多种经营和木材综合利用项目首当其冲。广大的林区除木材资源之外 ,蕴藏着大量的丰富的林副产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个少林的国家,现有森林资源既不适应自然生态平衡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四化”建设对木材的需要。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除了应积极培育森林、扩大森林资源外,还必须保护好现有森林,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把我国有限的森林资源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把全国木材生产纳入统一的计划;改革现行的木材管理体制,实  相似文献   

16.
裸体贪官     
《农村工作通讯》2009,(7):42-43
先以种种“合理的”名目,将妻子儿女送出境外,然后暗渡陈仓,将国有资产或受贿赃款偷偷转到境外,贪官自己则暂留国内唱“独角戏”,一有风吹草动,立马拔腿走人。这种人,现在有个专有的名词,叫“裸体贪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木材产品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大国,同时也是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由于人均森林资源较为短缺,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国际森林资源配置、解决木材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产业发展是提升中国木材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文章测算了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的木材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分工地位指数,并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和波特菱形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中国木材产品供给量、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制度条件五个方面构建了木材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TiVA数据库中的木材产业数据并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1)中国木材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参与度和地位显著提升;(2)高等人才供给量、全国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量、营林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经济制度对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GDP对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在各种制度中,经济制度对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正向影响最为突出。最后对中国木材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应顺应绿色发展趋势,摒弃"高投入、高污染"和"低附加值、低价格"的老路,以减少他国针对中国木材产品的贸易摩擦;培养产业人才,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8.
从实证角度对世界森林资源状况和中国木材原料进口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中、长期林产品市场变化及其政策选择。中国主要木材原料进口及木制品出口的两头在外格局仍在延续,中长期刚性需求依然存在,2007年原木进口高峰年为3709.08万m3。1995~2007年中国原木进口对出口国的森林生态影响较小,没有威胁到世界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林业生产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容忽视,在发展林业的进程中,曾经几度出现的全国性大规模乱砍滥伐森林的歪风,严重地破坏了林业的生产力。为什么乱砍滥伐森林禁而不止?从经济机制方面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木材市场需求和森林资源可供量的尖锐矛盾,是乱砍滥伐禁而不止的客观经济条件。近几年,我国木材计划年产量6000多万立方米,每年从国外进口木材(包括胶合板、纸浆、纸板等折合木材)多达1800多万立方米。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目前计划外年消耗木材已超过8000多万立方米,为计划内消耗的1倍多。目前全国年森林资源消耗3.9亿立方米,年生长量仅2.7亿立方米,每年森林资源“赤字”达1.2亿立方米。很多地方再过若干年后,就无木可采。上述情况表明,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同森林资源可供量逐渐萎缩的矛盾,严重破坏了林业生产力,加速了森林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20.
<正> 集体林区的木材流通有它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国有林区的木材流通,也不同于其他商品生产的产品流通。因为,集体林区与国有林区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都不同,而森林资源又不能“有水快流”,木材是限产的。集体林区的木材流通体制,既要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要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扩大。森林要管住管好,流通要放开搞活。因此,我们在研究集体林区的木材流通体制时,既要研究木材从生产者手里离开到达消费者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