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于一两年前,曾以偶然的原因,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系统的拜读过缪著《齐民要术校释》。阅读过程中,发现在若干问题上,我的看法与缪先生有所不同。适逢青岛农史座谈会索取论文,便顺手拈取了《要术农谚研究》这个题目,从而不可避免地将我和缪先生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3.
《齐民要术》(下简称《要术》)10卷,后魏贾思勰撰。《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不仅是农学史上的名著,而且也是研究中古汉语不可多得的优质语料。目前,《要术》较好的注本为缪启愉先生所著的《齐民要术校释》(下简称《校释》),译注本有石声汉先生所著的《齐民要术今释》(下简称《今 相似文献
4.
《齐民要术》农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整体上对《齐民要术》中农谚进行初步考察。一,在明确农谚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仔细检索,认为《要术》至少有45条农谚。二,初步探讨了《要术》农谚的来源、特征和价值。指出:作者亲自从民间采集是其主要来源,形式古朴、分布不均衡等是其重要特征,而帮助理解古代农业技术、保存早期农谚等是其主要价值。三,在全面考虑诸说的前提下,对两则争议最大的农谚提出管见,认为:"作暴"即"放弃不做";而"回车倒马"则是反映区田法下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农谚。 相似文献
5.
马宗申先生在《中国农史》今年第二期写长文答复我,这里再提几点意见磋商。《要术》中根本没有“黄豆”的名称,尽管有“黄高丽豆”,仍然不等于通名“黄豆”。马先生说绥德人只叫大豆不叫黄豆,不正好说明《要术》也不叫大豆为“黄豆”吗?为什么解释“黄台头”的“黄”又给《要术》加上“黄豆”呢?“台与抬音义并同”,马先生花了二百多字仍然没有举出证据来。马说“只要打开一本普通的汉文字典,便可立即发现,台字还可以训作‘支’。”不知是什么“普通字典”?“拄可训举”,又出自哪本“普通字典”?想不到马先生的“普通字典”竞是如此“普通”管用,有求必应。这样一推再推,“台”就变成了“举”了。只是先假定而后求证,恕我不能奉陪。关于“阳畦”,牵涉到另一位同志,所以我上次没有正面答复。原文是这样的:“……这种办法略同现在所谓阳畦。”把瓜种在黄泥堆的“堆旁向阳中”,当然不等于现在的阳畦,但以黄泥堆作风障,挡住北面冷风,增 相似文献
6.
《齐民要术》研究概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来,《齐民要术》研究成就斐然,无论在方法上,还是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超前人。本文分四个不同阶段对这部农书的研究工作作了介绍,并总结了在版本研究、校释、研究成果古为今用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齐民要术》研究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生于北魏时期,作过高阳郡太守(今山东临淄县),在位时考察过许多地区的农业。后来他回乡经营农牧业。他以亲身体验和历代劳动人民在黄河中下游从事农牧业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完成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对后来历代农业起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史》2015,(1)
《齐民要术》所包涵的历史文化信息极其丰富。贾思勰在《要术》的撰写过程中,广泛征引查考前人文献。较少引起学界关注的,是当时正遭朝廷禁绝的谶纬以及与谶纬观念体系关系密切的《杂五行书》、《杂阴阳书》等文献,赫然亦在征引之列。这意味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知识体系中,谶纬曾拥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齐民要术》屡引纬书,可能也与贾思勰及其家族的学术思想背景相关。《齐民要术》征引纬书之现象,当然也应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考察。东汉以降,谶纬逐渐形成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百科式知识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谶纬虽然因政治上的严厉打压而逐渐边缘化,但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影响仍然深远,其独特的观念、话语、意像、论述、知识体系,有意无意间影响时人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并逐步走向更广泛的社会各阶层,乃至民间,在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社会、经济、生产、科技、文化、信仰、习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9.
10.
《齐民要术》札记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齐民要术》三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别”字放在名词之后表“每”,较早见于本书,可补《汉语大词典》之缺。有学者讨论“枨”字源流,漏列“掌”字,此字见于本书,可补遗缺。“伤”字放在形容词之前形容程度深,《汉语大词典》举例为唐宋,本书用例可将此字产生的时间提前至南北朝。 相似文献
11.
《齐民要术》与中国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书,同时又是研究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著作。它为我们展示了众多粮食作物、家畜(禽)、鱼类等的种植、养殖及增产之法,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从食品原料的贮存、保优到制作加工的宝青资料,使我们对食品原料的生产到制作加工有一个奎面的了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加之在饮食技法上的方便平民的实用性、实践验证的科学性和追求色香味形美的艺术性,使《齐民要求》在饮食文化的研究中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今天弘扬祖国优秀饮食文化传统的实践中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载马宗申先生关于《齐民要术》农谚解释一文,其中有对拙作《要术校释》提出意见,很感谢。由于各人着眼和理解不同,以浅见所及,马先生之说,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种瓜》篇的“种瓜黄台头”,这必须与上文“堆旁向阳中”联系起来解释,石声汉先生释为“在向阳的一面种瓜”,很对;我同此解释,並引《唐书》“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以佐证之.按“头”,在这里为后缀词,如“下头”、“后头”、“大石头”、“小木头”等等之类.“头”不能作实词解释,今仍有称一堆为“堆头”者,故“黄台头”就是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存的三百多部古农书中,北魏贾思辨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学术价值的农学著作之一。因而贾思腿被人称为六世纪的农学明星,(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农书。但是由于(齐民要术)撰写时使用了不少当时通用的“土语”,在流传的过程中又出现错、脱、窜、衍等问题,致使一般人很不易读通全书,素有“难读”之称。1982年缨启愉先生出版了(齐民要术校释),对书中素称难读之处,作了全面的诠释c他参考了(齐民要术)的23种版本,289种古籍,对全书作了精审的校释和… 相似文献
14.
《齐民要术》中的果树遗传育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齐民要术》后魏贾思勰撰。原著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是我国也是世界保存的最系统、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农学专著。内容极其丰富,集古代农学之大成,对我国及世界农业发展颇有影响。我们立足于果树内容,从原著正文(包括注释),整理出它对果树遗传育种的论述,加以综合与分析,力求阐明原意,把《要求》总结的我国古代果树遗传育种学,介绍给广大读者;使其认识我国果树遗传育种,不仅是源远流长、有极其深厚根底,在世界果树遗传育种学中自成体系,早居领先地位;而且对现代果树遗传育种学的发展,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齐民要术》明代刻本的以讹传讹缪启愉(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齐民要术》(简称《要术》),世称“难读”。其实《要术》写作态度严肃认真,文词表达浅近平易,说理周详明爽,屏弃冷词僻典,娓娓道来,接近口语,使广大读者容易接受,确实做... 相似文献
16.
《齐民要术》历来以文字生涩艰读著称。原因不仅由于相沿下来的版本传刻讹误,也还因为它是农书,牵涉很多很广泛的农业知识,不谙农业的人即使字句通顺,也不见得即能完全理解其内涵,何况加上鲁鱼豕亥的错别字,更增艰读之感。此外,在古书无句逗的情况下,不同的句读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或者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的句逗,也所难免。自50年代末,《要术》经过农史前辈万国鼎和石声汉先生的校勘、注释,特别是石声汉先生还作了全书的今译,接着又有缪启愉先生的校释本出版。由于前辈们的孜孜不倦,辛勤劳动,才使得流传的各家版本歧异,得到彻底的校正注释。其嘉惠后学,不可估量。尽管如此,《要术》中还有一些地方,其义仍不可解,或字面上可通,一经推敲,又显然不妥者,往往有之。此种情况与版本无关,需要用现代农业科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论述了《齐民要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北魏的汉化和农业主导地位的确立 ,这是该书产生的一个经济基础 ;频繁的自然灾害和长久的动乱 ,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为了保存原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 ,必须要进行一种总结 ,《齐民要术》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9.
序一、《要术·序》曾经指出,“采捃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为该书材料的主要来源。经传系指各类古书,所记录的当然是北魏以前的农业科学成就;其中只有后三项,方才是经过贾思勰整理并第一次形成文字记录的新鲜经验,也是研究《要术》的人,应着重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仅打算对《要术》中的农谚,进行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对《齐民要术》谚语探索、研究者颇多,除石声汉教授之外,近年来如游修龄先生、缪启愉先生、马宗申先生等都做过大量的研究和有益的讨论。由于《齐民要术》谚语确有其复杂性的一面,在研究中涉及到多学科领域。依笔者愚见,如能从不同侧面,多一些人来参加讨论,多讨论几次,也许是有好处的。鉴此,本文作者拟从语言学讨论入手,就《齐民要术》谚语争论较多的几则,抒一点己见,向有关专家、学者求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