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变量,从信息披露的视角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持股行为和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具有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在信息披露质量较好的公司显著高于信息披露较差的公司,随着信息披露质量改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因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信息披露质量提高,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改善逐渐凸显出来,而在信息披露质量很差的公司其治理作用受到限制。换言之,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受制于公司信息环境的影响,改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其应有作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机构投资者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和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性政策的方式参与企业公司治理,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在国有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风险的负相关关系更强。因此,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是其发挥治理效应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完善治理结构时应该充分重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13—2017年我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QFII持股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作用路径分析表明,QFII持股主要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活动来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研究结论也表明,QFII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强化公司治理、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鼓励并引导QFII持股,充分发挥QFII持股的公司治理功能,有助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姚国烜 《商业会计》2015,(3):81-83,114
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方式,已经在治理机制建设的新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选取了2008-2011年4年中的沪市A股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区分了不同持股结构的机构投资者和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业绩与机构投资者持股结构有关;企业业绩与机构投资者的类型有关,其中集合理财、信托、QFII、阳光私募对公司业绩有正向影响,社保与财务公司的持股比例对企业业绩产生了比较重大的负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机构性指标与机构投资者种类型指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商》2015,(28)
本文实证研究了2010年-2013年中国证券市场中风险投资持股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现金股利的两种基本理论——自由现金流理论和利益输送理论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呈现的"恶意派现"现象,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持股能否发挥监督治理作用。结果表明: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的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显著高于没有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的风险投资持股比例,风险投资持股不会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恶意派现"现象,风险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派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新  龚练 《商业会计》2011,(26):30-31
机构投资者能否通过影响公司的财务决策进而影响公司价值,一直是财务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2009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派现的影响,检验机构投资者是否在我国公司治理中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上市公司恶意派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董茜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141-142
针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选取了2005至2010年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实证结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正相关。但是其治理公司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盛灵  王新光 《商业研究》2024,(1):103-110
在企业财务风险衍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共同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上企业间的经济关联,其能否在持股企业中发挥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暂无定论。本文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提出了协同治理假说与私利合谋假说,系统考察了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财务风险衍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财务风险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支持了协同治理假说。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代理冲突缓解抑制了财务风险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化水平、环境不确定性以及CEO所有权均会对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财务风险衍化的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资本市场发展中,机构投资者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凭借其雄厚的资产实力和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各类证券投资活动,推动着资本市场的创新,促进公司提高管理效率,并对整个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都得到迅猛发展。而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值发展开拓时期,研究国外发达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发展特征,从中总结有益经验,对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十分重要。 美国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养老金、投资公司、保险公司、捐赠基金和银行信托。到1981年,这几类机构投资者资产总量达2.10万亿美元,1988年增加到5.22万亿美元。其中,养老金与投资公司资产增长是最快的,养老金资产1981年为891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外部治理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机构投资者的概念和特征,进一步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我机构投资者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肖玲 《现代商业》2014,(2):158-159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以及其持股比例与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公司治理方面各方越来越关注,也使其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根据深交所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数据,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国有公司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4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风险投资等机构投资者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抑价率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与非VC持股公司相比,VC持股公司的IPO抑价率并无显著的差异;不同所有制VC对制造业企业发行的抑价率也无显著的影响。这表明,在中国创业板市场中,VC不能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发挥有效的认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短贷长投现象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短贷长投现象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短贷长投的程度越低;(2)在非效率投资越多的公司中,机构持股对短贷长投的治理效果更突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区分机构投资者类型后,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于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中;在机制检验中发现,股东-管理层代理问题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短贷长投现象的抑制作用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文章从股权结构的视角研究了短贷长投现象,肯定了我国制度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江 《商》2014,(29):18-18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出发,试图通过分析其具体的影响路径来探究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6年-2020年沪深A股零售业公司作为样本,研究零售业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提高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改善,机构持股比例也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但董事会与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企业应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与公司规模。  相似文献   

16.
翟若莼 《现代商业》2012,(20):227-228
文章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引入了公司治理这一中间变量,分别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和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3):199-200
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是公司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数据,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越快;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相比,独立机构投资者对资本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杜勇  孙帆 《财贸经济》2023,(11):106-121
股东目标是高管薪酬契约的基础。随着以投资组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共同大股东日益增多,现有以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薪酬契约理论已难以全面解释资本市场中高管薪酬倒挂现象。本文提出高管薪酬契约的“横向持股共谋理论”,即与以往基于单个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不同,共同大股东会基于其投资组合整体价值最大化目标与公司高管签订薪酬契约,以此产生两者的“共谋效应”。本文利用共同大股东投资组合上市公司数据对该理论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共同大股东的存在不会提升高管薪酬对其所在的单个企业业绩的敏感性,但提升了对共同大股东持股联结形成的投资组合整体业绩的敏感性,初步证实了“横向持股共谋理论”适用于中国资本市场,并发现负外部性机制和大股东权力制衡机制是共同大股东“共谋效应”的影响机理,委派董事是共同大股东“共谋效应”的作用路径。进一步检验表明,共同大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共谋效应”在市场势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的地区较为明显,且共同大股东显著提升了持股企业高管薪酬。本文不仅拓展了薪酬契约理论和共同大股东研究,也为投资者保护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外关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特征的研究经历了不断丰富和不断细化的阶段。研究者从单纯的财务指标研究扩展到以某一个角度为重点,同时控制重要影响变量的多角度研究;对于机构投资者的类别划分也更为详细,开辟了分类对比研究的新方法。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信息的研究方面,西方的研究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成熟程度不仅考察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的被动关注,而且将研究视角更多地放到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的积极影响方面。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信息的研究还不多见,而且在研究内容上还不够广泛与深入,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信息二者的关系上还存在梳理不清晰,甚至是错误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机构投资者在西方资本市场中发展较早,国内起步较晚,目前无论是在定性分析还是定量研究层面上,国内外学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在研究时段、样本选择等方面的差异性,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总结与分析了国内外学者研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的研究结论及成果,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分析,提出这个研究角度更应侧重其异质化分析。这对于研究两者的关系所遵循的研究方向有更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13年~2015年的市场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对改善公司治理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