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创刊于改革开放时期,成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绿色财会》从一棵娇嫩的小草,经过20年的风吹雨打,已茁壮成长为会计期刊园林中的一棵大树.  相似文献   

2.
古代《竹谱》三种考证与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凯之《竹谱》、赞宁《笋谱》和李衎《竹谱详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三部竹林学著作。本文对三书的作者、撰述背景、基本内容和科学与物质文化价值进行考证和评述,认为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竹子利用和竹林学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3.
4.
吃饼与惜粮     
<正>唐人赵璘在《因话录》里说“世重饼啖”。唐朝的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里还拿饼来做比喻:“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任用官员,如果他们的才能配不上职责,就像在地上画饼,只能看,不能吃。唐玄宗年间,鉴真和尚出访日本,粮食里就有“干胡饼两车,干蒸饼一车,干薄饼一万”。可见,饼在唐朝人饮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把坚持科教兴林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并把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明确指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要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这就要求各级领导、林业技术推广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一、加强国有林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对林业作出了全面的科学定位,使我国的林业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林业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国有林场是林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林业建设中起着带头和示范作用。国有林场目前仍实行事业性质差额拨补的管理体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林场仍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南宋董编撰的《救荒活民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研究荒政问题的专著。《救荒活民书》内容丰富,措施具体,是其以荒政思想的集大成。曾被宋宁宗赵扩称誉为“南宋第一书”,并刊行于各郡县,此后,历代文人也撰有荒政专著,如明代杨希元的《荒政丛言》、陈龙正的《救荒策会》、清代俞森的《荒政丛书》、汪志伊的《荒政辑要》等,均属此列。《救荒活民书》共有三卷,外加拾遗部分。上卷叙述和评论了宋代以前的救荒情况和议论,中卷是全书的重点,集中阐述了作者各项救荒建议和措施,内容分为常平、义仓、劝分、禁遏籴、不抑价、检旱、减租,贷种、遣使…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了“改革”,充分表明中央对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高度重视,也揭示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化林业改革同样迫在眉睫,林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待于建立起市场导向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林业经营体制机制,尤其浙江省是国家林业局林业现代化试点省,林业改革已进入了转型期和关键期。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的一些科学思想与方法对林业企业管理也不无益处,这里讲的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系全国第一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省,2003年启动新集体林改时,除了可以依据《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之外,其他的政策依据主要来源于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从这个角度说,福建省的林改基本上是属于一种探索性、“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仄凌 《浙江林业》2009,(10):9-10
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公顷,土地、丘陵占总面积的70%;林业用地面积667.9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3.64%。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作出生态省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我省林业带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入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浅谈林业转轨新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提供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转变为一个兼有产业职能的“生态利用”的现代林业,生态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使我国林业真正进入了转轨变型的新环境。在这种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3.
自《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德班气候大会召开后,全世界对气候变化及森林在碳汇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视,日前我国已经明确把碳汇林业发展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省委书记赵洪祝也对森林碳汇方面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14.
贝母的名字听上去就不同寻常,早在《诗经·国风·鄘风·载驰》中就有"陟彼阿丘,言采其蝱"的诗句,而在宋代朱熹的诗经研究著作《诗集传》中则有解释:"蝱,贝母,主疗郁结之疾."实际上,贝母的名字来源于它独特的鳞茎,贝母的鳞茎形状像几个大小不一的贝壳聚合在一起,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  相似文献   

15.
一、《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农业史上最早最有价值的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后魏贾思勰,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南)人,曾任高阳太守,经营过牧业。该书编纂成书于公元六世纪30-40年间(533-544)。引用《诗经》、《周礼》、《尔雅》、《管子》、《吕氏春秋》、《汜胜之书》、《四月民令》、《广志》等先秦至魏晋古籍100余种,农谚20余条,亦有询访老农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资料。全书11万多字,共十卷,九十二篇。所记述反映的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以山东地区为中心。贾氏除原籍山东外,还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布黄河中下游。所论涉及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具、牧畜、兽医、食物加工、蔬菜、果树、茶竹木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农业经验。书中所载旱农地区的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稼接技术、树苗的繁殖方法、家禽家畜的去势肥育技术、以及多种农产品加工的经验等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书中《杂说》、《货殖篇》为后人掺入。本书北宋于禧四年(1020)初刻。今见最早刻本为日本高山寺所藏北宋崇文院刻本,只残存五、八两卷。国内通行的《四部丛刊》本为影印明抄本。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本。今人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1998年8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管义达译注《齐民要术今译》(2003年,内部刊印)等。从明代以来,共刊行20余种。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因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在这里开幕。在近2周时间里,会议主要讨论并商定《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各国的二氧化碳减排标准。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及成就,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对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贾思勰曾任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5年)到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54年)的11年间,写成《齐民要术》。作者在撰写这部巨著中,始终坚持“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的原则,他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广泛收集…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速)林业发展的决定》,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加快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业发展步伐,实现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林业发展三大目标,在各州市、省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自2004年以来,全省开展的林业分类经营工作.已取得了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确立了四个新的历史定位,即: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早在2003年《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就曾经明确提出前三个“地位”。这些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我国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赋予了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中新的更加突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江南人以稻米为主食,相传神农氏是最早发明、制造农具和教农民耕作的人,至今江南各地仍然有许多主祀神农氏的庙宇,那尊神像的最大特征,就是神农氏右手握着稻穗。汉代王充《论衡》里说:民始食谷,榖如播种,耕土以为田,凿地以为井,井出水以救渴,田出榖以拯饥,天地鬼神所欲为也。1961年上海考古学者第一次发掘崧泽遗址时,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炭化稻谷,并且经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教授鉴定为轴、梗两个不同品种,是人工培植的稻谷,这6000年前的一把稻谷的出土,被称为上海第一稻,也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