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晓红 《会计之友》2012,(30):85-87
文章通过在有限理性下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稳定均衡,地方政府不愿意积极支农的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实施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力度不够大;另一个层面也揭露了农业生产落后。要注重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具有力度的监管机制,使地方政府真正愿意积极支农。  相似文献   

2.
薛贺香 《企业活力》2015,(2):112-119
从国外航空经济区发展实践来看,航空经济区政府合作机制对航空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基于我国政府官员的行为目标,利用演化博弈工具分析航空经济区政府合作机制,结果表明,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设计,在航空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就会出现上下级政府都不努力,或只有一方政府努力的情况,就难以达到政策设计初衷,进而阻碍航空经济区的发展。加快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建设需改进政府管理体制,促进航空经济区政府合作机制形成。  相似文献   

3.
肖林功 《价值工程》2020,39(7):147-150
基于物流企业低碳发展需要,构建了地方政府与物流企业行为选择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模型均衡点的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了物流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影响物流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企业处罚罚款和低碳技术创新成本,地方政府监管成本、罚款收益与创新补贴均影响地方政府与物流企业行为选择演化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与企业环境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企业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在充分考虑了地方政府和企业非物质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模型,深入分析博弈双方的决策过程,最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姚伟 《价值工程》2014,(25):214-215
本文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数学分析得出会计信息失真形成过程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在政府监督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燕华  王娜  周章金 《价值工程》2019,38(21):117-120
旅游业运作模式的选择是影响旅游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基于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博弈关系,构建演化博弈模型,从动态角度探讨博弈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演化稳定策略主要取决于博弈双方的初始状态及其演化路径;最后,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前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较为普遍的现状,在我国以审计全覆盖为战略目标的大环境下,综合运用行为经济学及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对国家审计监督抑制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首先运用有限理性理论分析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动机,进而运用演化博弈论构建国家审计部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并以央企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出影响国家审计部门及国有企业双方策略选择的有效因素,最后基于演化博弈仿真的结果及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动机提出国家审计监督策略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政府绩效审计能够反映政府在使用和分配公共资源的过程中是否达到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要求。本文通过博弈分析论证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开展的必要性并得出进行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管理科学和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政府行为的特点、每一政策的出台到最终实施的过程,往往是多方博弈的过程。市场、政府、社会并非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张力平衡关系。市场和政府都不是完美的,理解和掌握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对不断完善政府行为、提高政策的理性和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特别是对刚刚加入WTO正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如何加快政府改革,确立和完善博弈规则,进而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地方,金融资源都要服从于行政权力而配置,地方政府掌握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权。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显示"政绩最大化",在"GDP竞赛"中获胜,纷纷发动了不可持续的非良性竞争。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信贷,致使大规模低效率的重复投资有禁无止,更有甚者造成某些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当下,分析地方政府行为,探讨我国金融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完全信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静态博弈和混合策略博弈,得出企业污染环境的额外收益、声誉成本和政府的监管成本、政治成本都影响两者行为的选择的结论。引入贴现因子,分析了多阶段动态重复博弈,发现企业未来的选择与贴现因子的大小密切相关。从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改善两者行为的政策建议,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制度,使用合理的规制工具;其次,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加大惩罚力度;最后,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从根本上降低污染成本。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构建和分析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发现,政府减少对企业协同创新补贴的同时增加对企业侵犯知识产权的罚金,或减少对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的同时增加对企业侵犯知识产权的罚金等策略,会促进中小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使企业间的合作更加稳定,并根据结论提出针对政府如何增进中小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19,(2):156-160
为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策略下政府与企业双方的博弈关系,在分析政府与企业不同策略下的成本和收益差异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了政府核查策略选择与企业使用补贴策略选择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违规使用政府补贴的惩罚力度、企业合理使用政府补贴的成本和收益都会直接影响博弈结果;博弈过程在三种情况下存在演化稳定策略;通过合理配置补贴资源、丰富政府补贴形式、完善补贴监管体系等方法,促使政府与战略性新兴企业建立一种互信互利的良好关系,可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环保行为往往是引导企业主动进行环境保护投资的最初动因。基于研究结论可知:地方政府环境政策颁布、地方政府排污费征收与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规模正相关,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与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规模负相关,地方政府环境处罚力度及环境保护教育与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规模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规制行为差异出发,指出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失灵的原因,运用简易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然后提出了遏制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当中出现不严格监管现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内地方政府合作与竞争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区域内地方政府政策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任期限制与政绩要求是导致区域经济体内各地方政府不合作的根本原因;在取消任期限制与政绩要求不现实的情况下,以合约的形式约束地方政府,对不合作者实施惩罚,能够有效地避免竞争、促进合作,提高区域经济体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7.
大气环境治理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上级政府考核机制对地方政府和产污企业间演化博弈的策略稳定性影响。构建动态支付矩阵,建立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围绕中心点的稳定演化策略并进行仿真模拟。主要研究结论是:以执法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模式无法保证博弈策略趋于稳定;以环境质量为导向的考核模式有助于形成演化稳定策略,但前提是"环境管理效应系数"比较高,即地方政府努力程度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贡献比较大。以环境治理过程为导向的考核模式中,累进惩罚制度将促进地方政府持续稳定地履行环境监管职责,从而达到演化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18.
文章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企业群体内规模相当的企业之间在环境技术创新选择上的博弈模型,并分析讨论了五种不同的博弈状态,结果得出所有博弈方都采取“主动创新”策略不仅是上述博弈的一个稳定状态,而且是一个演化稳定策略,同时,文章也指出政府应该为这一稳定状态的实现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中央环保督察致力于强化地方政府部门权责与引导企业环境保护行为,选取2014—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中央环保督察、地方政府竞争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有效促进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并且形成一定的持续机制,但其效果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减弱。(2)当地方政府竞争程度较低时,中央环保督察的正面效应显著增强,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环保投资水平。(3)非国有企业和高度行业竞争企业受中央环保督察的影响更大,中央环保督察的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逐渐减弱的阶梯型转变。有鉴于此,提出建立环保督察长效机制、强化地方环境治理责任,规范地方政府竞争秩序、优化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增强环保督查结果运用、高效落实环境政策导向的建议,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兰智谦 《物流技术》2023,(9):73-77+147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在消费者低碳偏好等变量约束下,构建了碳交易市场完善情况下政府与制造企业碳减排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对政企双方演化路径的分析,探讨了交易驱动下双方可能存在的博弈情况,并基于结果分析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