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党建工作,并针对高校党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的重要论述.本文从理论向度出发,从政治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五个方面阐释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从现实向度出发,阐释重要论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指出"这次全面深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是重点之一"。财政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财政审计工作,有利于推动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随着国家治理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方式的转变,财政审计也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艰苦奋斗的70年,我国引人注目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有了40余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上面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所担当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从一方面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发展任务进行了有效的表述;从另一方面来讲它又对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所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人民共建共享;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这些构成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而这一思想对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乃至更进一步地发展中国健康事业和参与全球健康治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全国首家开展“重要窗口”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的协同创新平台——浙江工商大学重要窗口研究院于2020年12月12日在杭州成立。浙江工商大学重要窗口研究院是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工商大学与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等六家机构联合共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交通强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进"一带一路"、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先导和基础。探讨了习近平关于交通强国建设重要论述提出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时代特点以及重要价值,指出习近平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指导中国交通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首次将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作为财政改革新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绩效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夯实和推进现代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8.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河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解决河南一切问题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河南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标看齐,推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向纵深发展,开创新时代河南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风险防范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国风险防范传统,积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了解我国现实国情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习近平关于风险防范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了我们党对防范化解风险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党和国家防范化解风险提供了良方妙策.这一重要论述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新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方兴未艾的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以及国内科技创新发展的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相关重要论述.习近平的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创新思想的集中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可以概括为: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科技创新的道路、科技创新的制度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沿着"财政制度一增进公共秩序一国家能力支柱一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逻辑,建立起"国家治理财政论"的基本框架,详细阐明了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本文理论要点有:(1) "公共秩序"是人的基本需要和经济社会运行的保障;(2)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经济从社会中脱嵌、利益格局分化、创造性破坏三大进程,公共秩序不断面临冲击和重建过程;(3)国家治理依赖于"国家能力"的支持,国家能力的两大支柱是市场增进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4)为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国家治理目标是经济有效、社会有序、政治包容;(5)财政支出、收入、预算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从不同侧面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保护和控制、权利开放和维护权威等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财政60年的艰辛历程与光辉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国初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的财政以及改革开放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的财政两个阶段分别回顾了新中国60年的财政发展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财政60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职能实现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运行体制和机制,为支撑和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过的历程以及建立的功绩。  相似文献   

13.
杨志勇 《财贸经济》2006,(10):34-39
财政的法治化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法治化财政的理想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现实,对中国财政的法治化进程进行定性评价.理想的财政法治化指标体系至少应涵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财政的民主立法、财政的法律至上、财政法律体系的完备(健全性)、财政的权利保障度、财政的司法公正、财政行政行为的受约束程度.中国财政立法奉行了民主立法原则,但民主立法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财政行为的法律至上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法律体系虽已覆盖财政各领域,但立法层次低,立法质量不高,法律体系尚不够完备;财政的权利保障度和财政司法的公正性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财政行政行为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法律约束,但是财政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从根本上影响了约束程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发展观,是中国流通现代化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对于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总结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流通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四大方面的内容,考察分析该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进一步梳理其形成的历史脉络,以便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中国流通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公共财政建设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农村生活根本改善的需要,有效规避农村寻租行为的需要。而我国农村公共财政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新农村财政体系建设应着力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加快农村财政监督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脱贫攻坚的提出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要求,脱贫攻坚的过程是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外在表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必然结果。虽然取得全面胜利,防止将来大规模返贫任务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住房问题源于消费者支付能力的不足,因此财政补贴是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基本内容。与廉租房和经适房相比,公租房是副作用最小的一种住房保障方式。中国城镇租金市场化的公租房供给不能发挥住房保障的职能,其继续存在只能降低住宅市场和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公租房租金市场化的实质是继续和维护现行的劣质土地财政。中国必须将公租房租金确定在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水平上,排除城市地租的干扰,才能扩大公租房的覆盖面,有效解决中国城镇的住房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框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Musgrave的"财政三职能"、Oates的财政联邦制理论、Olson的财政均等化原则和Martinez的多维框架理论;实证方面,Musgrave、Martinez等众多学者分别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国家的支出责任划分情况进行了研究;方法上则主要采用了成本收益法、比较分析法、实验经济学以及第二代财政联邦制理论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Like other industrial sectors with significant – ‘pillar’ – importance in China's overal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oil and petrochemicals are governed by state-owned business groups. In this context,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hese groups is of fundamental interest. This study probes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31 national oil and petrochemical business groups by examining their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he period from 2007 to 2011. The post-1998 restructuring of China's qiyejituan business groups, their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related party corporate finance all yield insight into how property rights are decisive in how corporate governance based on governmentality – or the interrelation of corporate, state and social relations – is structured. 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how China's big business policy and governance of the state-business interface progresses in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t has clear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as well a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doing business with China.  相似文献   

20.
冯燕 《财经论丛》2008,(3):73-77
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三个方面对中美企业的财务控制权配置进行了比较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融资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董事会结构与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总结出我国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改善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控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