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彦博  李想 《技术经济》2021,40(11):112-121
2016年确定的中央环保督察旨在对环境执法监督形式进行创新性改革,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空气质量被生态环境部纳入督察工作的重点内容.采集全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中央环保督察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空气质量指数的降低发挥了显著作用,被督察省份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下降3.184个单位;单项污染物治理效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PM10、SO2、O3浓度的降低有显著贡献,但对PM2.5、NO2和CO浓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地,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与倾向得分匹配检验证明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动态效应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的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并且随着反馈意见的颁布减弱;机制检验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政策效果呈现东部、西部、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现象,且中央环保督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中存在技术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环境质量的最终消费者是老百姓,是否应该将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作为环境质量改善的驱动力呢?放低姿态、培养环境消费者能否成为环境政策的新支点?PM2.5事件证明,美国人在中国的环境市场上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2011年底美国公布了驻华使馆的PM2.5监测  相似文献   

3.
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所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对企业技术水平的作用机理,依据2009 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多期DID经验验证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效果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支持产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增加了企业对先进知识的发现、获取、转化和运用能力,这加强了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带动周边地区企业的技术进步。上述结论说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助于企业将先进技术“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且能够促进企业吸收高技能人才,有效运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区域一体化是引领中国创新体系发展的关键举措,对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27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析长江经济带战略对沿江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战略显著提升了沿江城市的创新能力;作用机制方面,长江经济带战略通过改善创新环境对城市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受城市区位、城市规模、科教资源等异质性因素影响,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效应存在分异特征,部分城市创新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政府干预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调节因素。因此,建议重视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平衡发展,以适度政府干预为抓手,改善创新环境,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化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助力打造“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5.
丁霖 《环境经济》2013,(10):26-29
监测信息公开的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完整的公开平台,缺少法律法规的依据,导致不少问题的产生。2013年7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称"《环境保护法》二审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14条增加了"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的要求。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工程,它既需要现代化技术的支撑也依靠各级政府、民间团体、社会公众的广泛配合,最终按照一定的顺序,稳步推进完成。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2008年实施的“两税合一”所得税改革为准自然实验,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两税合一”所得税改革对外资企业退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两税合一”所得税改革整体上显著提高了外资企业退出的概率,但并未显著提高来自港澳台地区企业的退出概率。这一结论在考虑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调查标准调整、使用“三年法则”识别外资企业退出、匹配中国工商企业变更信息、调整识别策略和使用子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两税合一”所得税改革显著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退出概率,显著降低了技术密集型外资企业退出概率,对外资结构存在优化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两税合一”所得税改革一是通过研发激励效应,促进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进而降低退出概率;二是通过生产关联效应,以“下游内资—上游外资”的中间品需求关联效应降低外资企业退出概率,但也存在由于内外资竞争加剧所导致的外资企业退出概率提高。本文的研究从企业税收政策的视角为稳外资提供了经验性证据。  相似文献   

8.
9.
陈勇 《经济研究导刊》2014,(32):310-312
随着中国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获取环境信息已成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维护环境权益的重要手段。环境信息公开旨在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维护公共利益,而商业秘密则以保护私体权益为目的,因此二者存在必然的冲突。要解决这一冲突,首要的是对环境信息公开中商业秘密作出判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以上市公司为视角,探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的构建,认为,在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的义务主体首先应该是上市公司,公开的内容应能满足环境管理机构、投资者与债权人和公众的要求,公开的模式应为统一的独立报告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1.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are beginning to embrace a new form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 mandator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Whil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ograms appear to have an impact on subsequent firm behavior – often resulting in lower levels of pollution –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se programs and whether or not they enhance social welfa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bargaining model where mandat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used to overcome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public. We characteriz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ill lead to a reduction in emissions, and ultimately,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 will enhance social welfare. Several extensions of the model are briefly explored,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two sources of pollution – only one of which is subject to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is paper was prepared while V. Santhakumar was a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Vanderbilt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udies, Vanderbilt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2.
梁上坤  崔怀谷  袁淳 《财经研究》2021,47(7):124-138
文章以沪深300指数2007年6月至2018年6月23次调整的成份股和同期公布的备选股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成份股调整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备选股相比,成份股调整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则显著下降;(2)区分真实盈余管理的不同类型,成份股调整主要通过异常现金流降低了真实盈余管理水平;(3)在持续时间方面,成份股调整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在调入指数三年之后依然存在;(4)成份股调整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在独立董事比例低和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成份股调整的"监督效应"降低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且在其他监督渠道较弱的情况下更加显著。文章丰富了成份股调整经济后果和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有助于监管者和投资者认识股票指数调整对公司行为和会计信息的现实影响,以监管和防范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基于Mapinfo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思路,在明确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各个省区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对评价区城市环境质量状况的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apin-fo的应用可以有效支持这一评价过程,它能够将数值计算与图形处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评价工作更加简洁、直观、高效和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黄昊  赵玲 《当代财经》2021,(5):40-51
企业间的信息溢出和同群效应逐渐成为各方理解公司决策行为的重要视角.利用沪深交易所交错实施分行业信息披露规定这一独特场景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公司间同侪压力的角度考察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企业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税收规避程度,且这一抑制效应在公司前期税收激进度较高、信息透明度较低以及地区税收征管力度较弱时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可比性提升所形成的同侪压力是分行业信息披露抑制企业税收规避行为的重要路径.因此,推进分行业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强化同类公司间信息溢出是完善税收监管机制、提升企业税收遵从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5.
蒋尧明 《当代财经》2007,39(12):101-106
美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与监管体系,其主要内容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对财务预测信息内容的完整界定;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区分标准的确立;安全港规则的确立;建立了由财务分析师为主体的独立专家预测体系.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和监管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改进和完善:建立完善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监管规范体系,提高财务预测信息供给的有效性;明确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预测信息的编制责任;建立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现实的安全港规则;加强对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审核.  相似文献   

16.
刘珍瑜  刘浩 《财经研究》2021,47(4):139-153
会计信息质量会影响资本市场运转效率,传统的改善方式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但对利用不同信息间作用这种改善方式的关注相对较少。文章理论分析指出,企业同频发布的经营信息可以通过增进及时理解和提供验证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此,文章利用一个较好的自然实验机会进行了实证研究。2013-201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一系列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要求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必须按季度披露经营数据,而同时期深圳证券交易所基本没有对应的强制披露要求。季度经营信息涉及企业的实际产销、门店和经销商数量等,对会计信息有较强的解释和验证作用,同时又具有与季度财务报告同步披露的及时性。双重差分检验发现,季度经营信息披露显著遏制了盈余管理,减少了第四季度盈余反转,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市场也认可季度经营信息披露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得到了提高。文章研究指出,就改善会计信息质量而言,除了传统的方式外,监管者利用信息间相互作用进行制度创新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卖空管制放松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由此产生的卖空压力对公司现金持有的治理效应。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管制放松使公司现金持有程度降低了11.23%;横截面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公司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低、破产风险越高或者公司自身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卖空管制放松对公司现金持有的治理效应越强;卖空管制放松显著提升了公司现金持有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而如何准确客观评价智能制造的实施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技术创新投入视角,将智能制造试点政策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2011-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PSM-DID方法研究智能制造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制造显著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即通过提升客户集成度、供应商集成度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且促进作用仅发生在民营企业和非高新技术行业中.该发现扩展了现有研究外延,同时,为解决当前国际困局和促进智能制造的持续推广提供了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重要性及清晰性等六个方面质量特征构成。评价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我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现状的满意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存在缺陷。另外,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工作尚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社会公众从心理上尚难形成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且对审计公告所披露信息的综合利用率也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