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伟 《中国金融》2021,(20):15-17
<正>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引擎。"十四五"规划中50余次提及"数据"一词,明确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2021年,我国两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正式颁布,标志着数据保护工作迈入法治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5条第3款所确立的个人信息转移权将信息传输关系限定在信息处理者之间,有必要对第45条第1、2款规定的复制权进行扩张解释,证立出可维护个人积极地位的个人信息接收权。个人信息转移权与个人信息接收权构成了完整的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在权利内涵方面,应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整体法律制度安排和可携带权的创设意义,从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权利客体、法律效果和行使条件等角度解释分析此权利。在制度体系建构方面,可携带权彰显了数据共享体系中的个人主体地位,其制度构建应当以场景为依托、以试验为理念不断完善和调整;其中,持续性携带模式和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权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银行家》2022,(7):104-104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银保监会消保局于今年开展银行业保险业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提升个人信息使用的规范性,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权。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既是高度依赖银行治理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以及数据技术能力的实务性工作,也是渗透在银行文化与管理基因中的数字化思维与数据道德的重要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个人信息的查询、收集、加工、传输等活动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侵害信息主体权利、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现象也愈来愈多,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公众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全面梳理了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国家机关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设置了专门规定,这对央行的执法活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个人信息保护权出发,结合央行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对央行执法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的隐私立法时代正式开启。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要素重要性的确立与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法律法规、数据交易生态不够完善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合规与监管,特别是数据安全、信息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等法规和技术标准的逐步健全,原来野蛮生长、明文传输个人隐私数据的大数据服务模式出现断崖式阵痛。  相似文献   

6.
祁发俊 《金卡工程》2010,14(5):337-337
个人信息保护关系到个人的隐私权、人格权、财产权等权利,关系到信息自由与共享,也关系到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工作任重道远。本文将就我国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意义,以及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状况做一个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我国在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领域的立法活动密集,成果丰硕。随着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生效,以及此前《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的落地,我国网络空间监管的立法框架基本尘埃落定。2021年12月28日,在历经近六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和内部流程之后,国家网信办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以下简称《新审查办法》)。在立法活动中,境外资本市场活动涉及的数据安全风险成为境内外监管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刚刚过去的7月,连续两个盛会聚焦同一议题——数字经济。7月23日至24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7月28日至30日,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办。几乎毫无争议的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趋势。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9.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权利及信息处理规则作出系统性规定。侵害个人信息权利将承担法律责任。银行应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完善隐私政策并明示处理规则,防止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科学实施个人信息分类分级保护,建立个人信息权利的申请受理处理机制,加强对外信息合作安全管理,严密跨境数据传输,切实提高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金磐石 《中国金融》2021,(20):20-21
<正>在促进个人金融信息使用的同时防止滥用,在强化保护策略和举措的同时避免过度保护,在数据应用与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平衡点银行作为科技驱动型和数据密集型行业,日常经营中集聚了大量个人信息,在数字技术推动和后疫情时代"零接触"背景下,更多金融服务通过在线方式实现,客户资产及信息数字化特征更趋明显,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安全与数据价值兼得是银行的必答题。《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将个人信息受保护提升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姚前 《中国金融》2023,(2):23-24
<正>数据托管机构作为所有数据主体的受托者,对数据资产进行集中托管,可以有效保证数据安全、数据可控且高效利用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将数据转变为数据资产,使其有序流转并合规使用,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施行《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初步构建了数据法制保障体系。202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孙晓 《中国金融》2021,(23):79-80
<正>中国申请加入DEPA,体现出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为数字经济发展、贸易投资增长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的良好意愿2021年11月1日,中国正式向《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DEPA")保存方新西兰提出加入申请,引发世界关注。DEPA是全球首个关于数字经济的专门性规则安排,2020年6月由新加坡、新西兰和智利三国线上签署,并于2021年1月7日正式生效。DEPA作为一种新的数字经济治理思路,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3.
闫海  冯硕 《税务研究》2022,(4):69-74
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涉税信息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实纳税申报的在先性假设、涉税信息共享范围的扩张、信息化征管加剧风险是纳税人信息保护与税收征管冲突的现实逻辑。但是,公共利益优先和私人利益比例原则下的有限让渡,能够实现公私利益价值统一,构成协调纳税人信息保护和涉税信息管理的利益基础。《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兼具公法与私法属性的综合性法律,具有管制和自治的双重色彩。我国应当协调纳税人信息保护与涉税信息管理的冲突,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把握《税收征管法》修改契机,进一步完善涉税信息的保护范围、一般规定、共享机制和保护责任等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4.
李伟华 《上海保险》2022,(11):16-21
<正>一、前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与保护变得更加重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目前已形成以上述三法为核心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15.
罗勇 《银行家》2022,(12):106-108
<正>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服务向数字化、线上化迁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银行开始谋求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突破。2021年《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与《网络安全法》一同形成了数据合规领域的“三架马车”,监管政策强度日趋加大,银行数字化转型既要通过海量客户行为数据准确识别客户、营销获客、控制风险,又要确保客户信息安全,符合数据使用的法律规定,数据的保护意识和对数据价值挖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开始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我国首部个人信息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个人信息主体权利响应、敏感个人信息处理、信息泄露管理、合作机构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要求。近年来,个人客户信息保护领域的“严监管”“重处罚”趋势日趋明显,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针对客户信息违规查询、泄露等问题开出多张罚单。信用卡是个人客户日常使用最为高频的金融产品,相关业务链条长、合作的第三方机构繁多,能否有效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成为各家银行信用卡部门高悬在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相似文献   

17.
<正>一、隐私计算的产生背景数字经济时代,融合多维数据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其内在价值,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随着数据合作共享的深入,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等事件频频发生,为此我国相继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要求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做好隐私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金融数据的融合应用设置了刚性底线。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征信业的合法合规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推动征信业既有业务模式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征信业的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深入研究《个人信息保护法》重要条款和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征信业现状,探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对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影响,进而从组织机制、授权环节、操作流程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数据和数据安全的地位不断提升,并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数据安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文章主要介绍地方性银行数据安全治理的现状,并结合地方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阐述了地方性银行数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方法,对地方性商业银行开展数据安全治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地  高明  王祺  杨柳 《征信》2021,39(11):1-7
2021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正式通过,翻开了我国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的新篇章,也是全球数据治理发展的重大里程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数据安全治理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信息主体权益的重大问题.在开放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外资征信机构陆续进入我国展业,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以规范征信数据传输行为.通过梳理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数据治理模式,分析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的相关规定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数据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征信数据跨境安全评估方案、强化对数据跨境传输的监管、分步稳妥推进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