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确立了数据要素的市场地位。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29号,以下简称《规划》),对数据要素作出专章部署。  相似文献   

2.
冯昊茹 《财会学习》2023,(2):140-142
本文主要从调整资本配置、重塑消费结构以及借助技术创新三种作用机制探讨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关注数字金融发展至今面临的风险趋多、监管趋严、法律尚不完善等挑战对我国保持经济增速的影响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冬 《国际融资》2021,(1):49-52
金融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促进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为低收入群体和落后地区居民以较低成本享受金融服务创造了条件,也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通过22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从分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刘冬 《河北金融》2021,(3):42-46
金融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促进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为低收入群体和落后地区居民以较低成本享受金融服务创造了条件,也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根据22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从...  相似文献   

5.
结合理论和实证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资源依赖以及绿色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丰裕的自然资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产生明显的资源依赖倾向,抑制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这不仅弱化了当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造成了恶性循环。第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而且该效应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外溢性,能够有效弥补资源依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中国数字经济与自然资源间关系并非是“互补性资产”而是一种“互斥性资产”,数字经济对资源依赖的具体影响仅体现弥补作用上,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没有改变自然资源的使用偏好,反而还加剧了资源依赖倾向,同时该影响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政府环境管制可以通过影响价格机制进而降低资源依赖度,而且不同管制力度下数字经济的“绿色效益”存在明显差异;第五,资源依赖程度取决于要素间替代关系,资源与其余要素间相对价格又是影响要素间替代关系的关键因素,资源价格的提升可以将数字经济与自然资源间“互斥性资产”关系转变为“互补性资产”关系,进而打造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优势,而且该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关键词是数字+产业,数字产业与产业数字两者字符虽然完全相同但组合不同其代表的意义不尽相同,前者强调的是数字技术行业的特定品牌和经营模式,后者则是将产业如何实现数字化目标,但两者又是相互交叉与融合,都是讲的数字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目前,两者在化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在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通过进一步明确发展导向、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发展机制、增加两者的粘合度对于推动两者同步发展,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我国数字经济粗放式发展,研究其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依据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本质特征,在海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信息熵和稀疏主成分方法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海选指标体系的信息贡献,并用稀疏主成分方法得到2010—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值,以解决各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叠问题。同时,运用灰色预测方法预测我国未来几年的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并提出评价指标体系要兼顾信息量与指标数、用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摘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促进城乡融合的新机遇。本文借助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显著促进了城乡融合,还通过推动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水平提升存在显著的劳动力转移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因此,应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精准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破除劳动力转移阻碍,因地制宜推动城乡融合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历时两年研究编制、汇集各方智慧形成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刚结束的市人大会上表决通过。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卢映川接受采访时说,《纲要》立足国际国内环境的新条件和北京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对未来五年首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安排,集中反映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政策意图,构成了未来五年首都科学发展的路线图。卢映川说,《纲要》在研究编制中,牢牢把握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整体思  相似文献   

10.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部署了八方面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二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四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五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六是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七是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八是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传统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本文分析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概况,展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探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交通银行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以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金融新格局,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使命。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的大环境下,山东省宏观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幅度,结构优化成效开始显现,利用外资形势趋好,财政、金融形势保持稳定,但今年经济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特别是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影响不可低估。2002年全省经济工作,应继续优化经济环境,坚持扩大内需,培育消费热点,调整投资结构,以名牌战略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并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全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数字经济是信息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济产物,文章以黄河流域各城市的发展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对现阶段黄河流域多个代表性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为助力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河北省数字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本文结合对正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和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实地调研,立足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河北省数字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促进其健康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明确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系统推进、协同高效"的原则。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  相似文献   

18.
杨帆 《浙江金融》2023,(5):50-61
基于2011~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的影响,又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创新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创新,进而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创新在数字金融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关系作用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认识数字金融的实际价值、推动数字金融发展进而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四、多方合力。共同推动西安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 (一)举全省之力:发挥地方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1、提升金融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紧紧围绕陕西省“十一五”规划和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把金融业发展成陕西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作为重大战略予以推进。尽快制定出台《振兴地方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