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金库"又称账外账,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务院先后11次布置清理“小金库”,清理结果,“小金库”有禁不止,屡查屡犯现象仍然严重。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账外账俗称“小金库”。近几年来,“小金库”屡禁不止,屡查不绝,成为“顽疾”。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法犯法,是形成“小金库”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与一些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交谈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熟悉或了解财经法规和有关财务制度的,知道私设“小金库”是违反财经法规的。另外,在审计机关发现并查处时,已经指明了错误的性质并明确要求其纠正和进行处罚时,应该说,他们更是心知肚明的。那么,一些单位之所以我行我素,铤而走险,就在于遵纪守法的意识不 相似文献
4.
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目的是为了谋取小团体或个人利益。危害巨大。国家曾“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而且越来越隐蔽,给审计及其他查证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但只要了解了其发展规律,并掌握了正确的稽查方法,查处“小金库”会易如反掌。 相似文献
5.
6.
7.
8.
几年来 ,“小金库”屡禁不止 ,屡查不绝。究其成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法纪观念淡薄。有些人可以不管政府三令五申 ,仍然我行我素私设“小金库”。二、有些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明存实亡。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受制于单位领导 ,没有独立的地位和相应的权力 ,从而削弱了会计监督职能。同时由于会计人员与单位是“同坐一条船”的关系。当单位利益与法律法规发生矛盾时 ,监督难以称职。有些会计人员在单位私设“小金库”问题上 ,不但不制止 ,反而出馊主意 ,想歪点子 ,同流合污。三、外部监督不严 ,助长了“小金库”蔓延。第一 ,检查不严 ,造成“小金库… 相似文献
9.
10.
11.
1998年初,我们对E站1996年至1997年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共审计资金143.4万元,查出违纪金额66.4万元.占审计资金的46.3%,其中帐外资金问题尤为突出,隐匿收入私设小金库资金达62.9万元.占审计资金的43.9%。其间审计人员颇费心思,几经周折.将长期隐匿帐外的巨额资金连根挖出,履行了审计监督的神圣职责。人们不禁要问,63万元“小金库”是如何查出的呢? 相似文献
13.
吴家宽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4,(12):44-44
近年来许多地方经过大力清理,"小金库"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了,但有些"账外账"与"小金库"如出一辙,可算是"小金库"的新面孔,且有较强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4.
15.
1986年至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四次大规模清理“小金库”的专项审查,每次清查都缕缕出现刚题.至使消防“小金库”的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难度。“小金库”为何如此受到某些单位和个人的青睐?究其原因存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办发[1995]29号文,“小金库”指的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所指的各项资金应当是包括国有、集体单位的资产及其收益。从这一定义来看,其涵盖的范围是相当广的,应当说已涵盖了 相似文献
17.
19.
20.
邢海东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8):41-42
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的实施中,发现和查处了大量以“小金库”为代表的各类违纪规帐外资金收支行为。由于这类帐外违纪行为在资金来源、收支方式、管理方式、使用途径、存放地点等方面表现出的多样性、复杂性,致使不少审计人员在定性和实施处理、处罚中,出现了疑惑甚至误,人有效查处和遏制这类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审计署近期就“小金库”行为的定性和处理处罚适用法规专门作出答复。对此,笔结合近年来的审计实践,有关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