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消费"的调整与转型必然带来"中国制造"外需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这种挑战,中国政府强力启动了刺激内需计划.但这些投资计划的效益如何?是否能够真正对症下药,启动中国内需市场,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是会加剧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在缺乏更多结构调整措施的配合之下,中国目前经济刺激计划很可能是在透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4万亿元投资,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浩大的刺激经济计划正紧锣密鼓地落实。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具体投资细则,避免出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11月9日,当中国政府公布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刺激中国经济、扩内需促发展10条措施后,在"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的方针下,中国地方政府及企业寡头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3.
正一方面是紧缩货币,强力压制中国经济内需;另一方面是国际计价、结算货币大注水,推高中国制造业原材料成本,从而拉高中国CPI;CPI上升更给了货币当局紧缩货币的理由,而进一步压制中国经济内需,但物价该涨还涨。静心回顾一下,过去5年,中国经济是不是这样的状况?而如此恶性循环的最终结果就是:早晚有一天,中国经济会"滞胀"。眼下是不是已经发生"主动性增长动力微弱,不得不三番五次靠政府托市?"实际上,这种情况2012年中期已经初露迹象。现在,政府"微刺激"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密,而效果却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提振内需的经济刺激计划后,个税起征点近期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起征点调到多高才合适?世界各国都在推行减税,中国的个税调整方案对拉动内需,提升信心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演化为全球经济衰退,中国政府强力启动了刺激内需计划,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未来2年内新增加约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18000亿元;医疗卫生、文教事业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3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灾后重建重灾区1万亿元.  相似文献   

6.
温源 《民营视界》2009,(3):12-14
随着一季度数据的陆续出炉,中国经济回暖的迹象己愈加明显。在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的内需潜力正在逐步有效地释放。但内需启动后可否实现持续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危机波及最深的中小企业群体是否得到恢复和改善。这一群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乎我国保增长、保稳定、促就业等目标完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书架     
《中国:下一个日本?》作者:王国培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定价:30.00元什么才是造成日本"失落的十年"的罪魁祸首?巨大的本币升值压力、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居高不下的房价……日本经济的历史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GDP连续高速增长的背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工作中的一个关键词,在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刺激内需,本文就这些政策加以探究,分析其刺激内需的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如何启动内需是关键。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一方面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来拉动国内私人投资: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方法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消费券作为刺激消费需求的一种方法,目前正在中国许多城市被尝试应用。消费券的发券主体不同,其经济效果是不同的.企业发消费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如政府作为主体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经济失速,对启动内需的关注越发迫切。启动内需我们己经喊了多年,可内需就是启动不了,2011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1万亿元。而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22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人存的钱比花的钱多。结论,中国人有钱不敢花。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启动内需,一些专家学者根据某些国家的做法献计献策,提出对储蓄存款实行实名制;一些官员也认为这是"利国又不损民"的"高招儿",目前,储蓄实名制的问题已在社会各阶层引起广泛关注,那么,中国到底要不要实行储蓄实名制呢?笔者愿就此谈点个人看法。一、站不住脚的理由建议实行储蓄实名制的理由主要有五点:解决分配不公;增加财政税收;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社会投资;打击贪污腐败。但结合中国国情具体分析,这五点理  相似文献   

12.
"保增长、扩内需",无疑是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民惟邦本,本固邦强。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如何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如何让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实现"良性互动"?不同地区将面临哪些不同的挑战和机遇?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作为中央相关政策的具体施行者,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地方政府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他们会有哪些思考?他们将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相关精神?为此,《中国经济周刊》在全国"两会"期间就如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相关问题,对9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市委书记、市长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3.
记者:中央致府确定了2年内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保增长的计划,青岛市一级政府是怎样扩内需保地方经济增长的?目前显效如何?……  相似文献   

14.
记者:中央致府确定了2年内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保增长的计划,青岛市一级政府是怎样扩内需保地方经济增长的?目前显效如何?……  相似文献   

15.
投资、消费、出口”一向被经 济界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而我国近两年在投资稳定、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内需不足、消费不振,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大因素。于是,刺激消费、启动内需的政策频频出台。在国庆和“五一”节放长假,让人们既有空闲时间充分调整身体状况,又有充足的时间去旅游、购物,这是刺激消费,推动假日经济发展的一项手段。  相似文献   

16.
持续低迷的宏观经济形势取代国企改革成为1998年各界关注的热点。大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基本一致:中国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局面,受亚洲经济危机影响,出口萎缩,因此启动经济的出路在于扩大内需。于是旨在刺激内需的各项财政、货币政策纷纷出台。本上拟对波的附带及其数具做简票的合析、评价。针对近几年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偏冷的局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政策和刺激措施,主要有:1.货币政策①三月1日,取消贷款限额控制,给商业银行以充分的贷款自主权。②2月初,确定信贷重点,1998年国家指导胜贷款计划是9000亿元,比上年实际货…  相似文献   

17.
当前到明年二季度,将是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个中原因之一是宏观经济在惯性下滑,而刺激内需政策产生效果有滞后期。出台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计划,央行11月底宣布大幅降息108个基点。这些政策动作传递的是宏观政策基调的一个重大转折。4万亿计划传递信心和勇气直到2008年9月前,中国经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似乎并不明显,但是10月以来,包括这几天发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  相似文献   

18.
本质上看,国家经济刺激计划最初的关注点就是保8%的GDP增长速度。环保部门应该采取逆势政策,加强环境经济政策引导,促进绿色内需和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见底,我国外贸顺差跌幅还在加大,重振国内经济的重任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拉动内需上。从长远看.中国启动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  相似文献   

20.
2009年,随着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中国经济走出了一个漂亮的"V"型反转态势, "保八"大势已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