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结合实际,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抓落实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走出了一条适合省情、具有特色的就业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然而,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情况来看,全省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体制转轨遗留问题所具有的复杂性、艰巨性等,使就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我们不仅要立足当前,解决好困难群体再就业等突出问题,稳定就业形势,又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就业长效机制,进而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从山东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构建就业长效机制,重点要抓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再就业援助体系、优惠扶持政策体系和目标责任体系“五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承德市市长张古江同志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发言的摘要。张古江在发言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他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应实施力度更大的就业政策,强化质量更优的就业服务,打造条件更好的就业环境,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同时,结合承德市实际,张古江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坚持以项目建设促进就业、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坚持以提高技能促进就业、坚持以加强政府服务促进就业、坚持以调整结构促进就业等促进就业的措施与主张。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就业是发展之要、民生之本、稳定之基”的执政理念,并且也可以看到,承德市将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共推进的战略谋划,以及对就业工作的总体把握和靠前指挥。本刊谨将张市长的发言摘要刊登,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积极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是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重要渠道,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相似文献   

4.
多年的大学扩招和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大学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的脱节使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更给当前大学生就业造成的极其严重的影响。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是看政府教育等职能部门能否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二是学校、指导教师能否制定适合形式的就业措施。只有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和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只有有了足够多的岗位,才能维护就业实测稳定,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自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生活有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其起点低.与其它省份相比许多方面仍比较落后。其中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西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难题。本文针对西部相对落后的青海省经济状况、制度建设、财力状况的实际,分析青海省就业压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就业的政策措施,这对青海省解决就业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2014年,我省积极稳步推进就业工作,全省城乡就业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连续11年实现"双过百万",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呈现出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一致、就业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就业质量与各类群体诉求相契合的良性趋势。但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省就业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2015年,我省将以推动就业转型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稳增量、提质量、优结构、促创业",精准发力,积极作为,确保我省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2010,(1):1-1
冬春交替。新年伊始。 锁定2009,盘点2009: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为中国就业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系列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而骄傲。平心而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2009,(1):20-28
2008年12月,北京市提出应对金融危机、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七项措施,主要政策亮点是:  相似文献   

9.
《审计文汇》2006,(7):3-11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确保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的要求,省政府认真研究措施,制定政策,2005年以来已解决了14.3万户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但是,部分已就业人员的就业和收入还不稳定,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性决定了就业援助工作的长期性。同时,解决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实现安居乐业,已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紧迫任务。为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在全省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回迁居民的就业援助工作提出。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目标是:高GDP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前提,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这种关系最常用的指标(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地就业增长的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闵谦 《中国就业》2010,(11):39-41
就业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搞好就业工作,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2002年以来,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重、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促进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并重、省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工作思路,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就业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就业权益的实现是保障劳动者其他各项合法权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加强对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努力消除就业歧视,积极创造公平、和谐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鹏  岑聪 《城市问题》2023,(5):34-43
以中国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就业增长,这一关系经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但在不同区域、城市、产业以及就业类型中表现出异质性。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与宽带互联网在促进就业方面正在进行新旧动能交接。移动互联网对城市就业的边际递增影响呈现明显的门槛特征,说明该效应受到“梅特卡夫定律”支配。宽带互联网接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征会制约移动互联网就业效应的发挥,反映其受到技术路径依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数字通用技术对就业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实现更充分的就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当前我省乃至我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就业、经济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挖掘就业的潜力,从而在区域经济范围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便寻找扩大就业的途径从而解决就业压力,是世界各国及地区实现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维持社会稳定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吴京津 《活力》2023,(3):132-134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1000万人,高校不断扩招也预示大学生迎来越发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环境。当前,就业市场进一步萎缩,高校线下招聘会、宣讲会难以正常开展,在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各类线下招聘渠道也受到严重影响,这对于实现高校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地就业,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将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就业新形势下,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号召各大高校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此背景之下,笔者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中存在的挑战,为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安邦之策,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促进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提高认识,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体面就业”;深化改革,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丛军 《中国就业》2009,(10):20-21
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大力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全市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连年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和就业影响日益加深的新形势,全市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再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事关全局、稳定人心的重大问题来抓,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8.
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在区域经济范围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扩大就业,解决就业压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世界各国纷纷从各自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稳定就业形势,促进世界经济尽快恢复,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其中很多国家的很多办法值得我们选取、借鉴。我刊将在本期和随后的几期中,陆续刊发人社部的相关系列文章。本期节选了人社部就业促进司许日华《关于澳大利亚就业若干问题的报告》,文章就澳大利亚政府在就业领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并就我国的就业工作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劳动》2003,(10):4-7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