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就业》2011,(6):38-39
“年轻的我”从小就有着一股创业的激情,也带有几分的天真,总觉得自己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但第一次的创业结果就让人沮丧。讲一讲“年轻的我”第一次在小区开店的经历,也算是我创业中的第一个“小插曲”和教训吧!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后,在家人的鼓励下,我想到了创业。和家乡其他人一样,我开起了一爿“羊粥店”,并决定用我的“文人”思想为小店注入“羊文化”,以此显示我的品位。但我只做了一个月的“老板”!我是一介文弱书生,从没有想过和“老板”沾边。但是家人一直鼓励我自己创业。大学毕业后,与同学们告别的那天,我冷静下来,第一次想到了创业。  相似文献   

3.
回想起我的第一次创业,我觉得自己当时是一个“菜鸟级”的管理者,如果按照现在管理者考核指标来看,那时的我连现在的一个部门主管都不如。  相似文献   

4.
“那3万块钱真的是救命啊!”艺海美鞋工坊有限公司的经理赫恩云回想起当年的创业经历时说道,“2003年,我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擦鞋店,当时,全家的几年积蓄都投了进去。”  相似文献   

5.
唐骏 《中外管理》2006,(11):94-96
回溯我做管理的历程,也可以追溯到15年前。那时我在美国,刚开始创业。但是真正懂得“管理”,对管理有所领悟,还是在我进入微软、成为职业经理人之后。我把我的管理生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管业务,也就是在创业期间,那时候脑子里都是如何经营、如何创造业绩。第二个阶段开始重视协调。这段时间是我到微软之后和就任总裁之前。当我开始成为部门经理的时候,我开始领悟到能够让团队协作、能够充分合理的调配资源是多么重要。第三个阶段是从我就任微软总裁到现在,重点是如何“影响人”、“管理人”。  相似文献   

6.
格兰仕创业之初,我真正的追求不是创业,而是创富。随着企业不断做大,目标才一步步从“富”回归到“业”。现在,我们的目标不再是百强企业,而是变成了百年基业,后者比前者更艰难。  相似文献   

7.
我想讲三方面有关距离的问题。 第一,时间的距离。 21年前,1992年的时候,我是真的揣着一个梦想。当时没有中国梦一说,我想应该说是中国的“美国梦”,就是一个穷小子有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去出人头地。我1992年创业那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相似文献   

8.
16年创业梦 张津铭很帅气,笑声爽朗,非常亲和,属于见过一次面就想与其交朋友的那种。最近他头发白了很多,年逾40终于重拾了青年时期以来就有、且一直挥之不去的创业梦——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时尚女性真品购物平台她秀网。“我的个性就是喜欢创业。”曾经的老板,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43岁来深圳闯荡的事迹一直是他激励自己的榜样。这是张的第二次创业,距离第一次时隔16年。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医学神话这是一个医学神话,第一次听时你准不信。我第一次听说陈体义先生发明的医用胶是我的朋友国宾车队胡队长告诉我的,他说:“从此开刀就不用针缝了,一个14厘米的刀口,用胶一粘,6秒钟齐活。”“我不信,什么人发明的?”我脱口而出。“一个农民”胡队长说:‘俄带你去见识见识。”他调转了车头直驶钓鱼台国宾馆,我在乾隆爷的故居清国堂看见了这个医学神话的创造者陈体义先生。寒喧过后,他拿出了瞬康医用胶涂在我的拇指和食指上,瞬间,拇指与食指紧紧地粘在了一起,我用力拉,皮肤有强烈的撕裂疼,“小心皮肤裂伤”。陈…  相似文献   

10.
李开复吐露了心声:“我不想再有老板了!”自己是自己老板的李开复离职创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11.
《厂长经理之友》2013,(9):71-74
从月薪400元的仓库管理员到在海外开分公司,营业额超过5亿人民币,很少有创业者的故事像田延友这样起伏。他的个人创业经历被收录进北大MBA课程案例。对于外界给予的“中国精准营销第一人”、“教父”等种种的光环,田延友自己的评价是“我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相似文献   

12.
鹏举  丁树雄 《经营者》2003,(7):56-57
<正> 我认为人生成功或职业生涯规划有三部曲,第一部曲是“寻找成功的企业或老板替他做事”,有两个目的:一是获取经验,二是积累资金。当工作了一定的年限,经验有了,资金也充裕了,那就迈向第二部曲:“谋求与出色的企业或老板合作”,目的在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还是处于学模式、壮胆阶段,但已有创业的萌芽了。最后一部曲就是“聘请杰出的人才替自己做事”(真正成为企业主),凭借职业发展阶段累积的人生阅历、技能才干、职业经验、成功与失败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甘寿 《中外企业文化》2010,(9):I0023-I0025
我,今年42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大学毕业后当过待业青年,南下打过工,做过外贸,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突破口。1997年,我赶上了中国第一批寿险业的拓荒热潮,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身了这个被誉为“未来中国的朝阳行业”,一试就是14个春秋。  相似文献   

14.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指导中小投资创业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人业互择”,即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时,行业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最近,我们对广东地区的创业做了一个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83户初期投资在100万元以下的创业中,基本成功中有90%以上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行业,而创业失利有70%以上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房跃 《民营科技》2004,(3):14-16
从1999年开始,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呼声逐渐高涨起来,有些企业甚至喊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口号。但是,对于“二次创业”和第一次创业有什么不同,“二次创业”有什么特点,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清楚,只是笼统地认为第一次创业是成功的,现在进一步发展成效不明显,不如第一次创业时那么见效,因此才跟着喊“二次创业”、“三次创业”。显然这是一种盲目的表现,是不可能有实际效果的。  相似文献   

16.
在张恒眼中,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无论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也不会觉得是一件苦事。无论是爱上户外,还是创业,他的理由都一样,是“享受在路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在胡圣德还没有清晰的电子商务产业园计划时,谭溯创立的壹品科技就已经进驻,可以算得上这个项目的“元老”缴窖户。谭溯曾经在阿里巴巴有行年多的工作经验。凭借在阿里积累的人脉和渠道,他创立了壹品科技,专门从事电商行业。目前,公司主要进行从事经销代理,销售奥克斯的电暖气等家电产品。  相似文献   

18.
还在老家的时候,我爹就请天门的胡算命子给我算过命。胡算命子说我命里有官运,但不会太长久,终归是要靠笔讨饭吃的。本来我是不信那一套的,但没想到我经历过的一段人生历程却不幸被胡算命子言中了。最初的14年,我还真当了官,尽管那是个小萝卜头,但毕竟我的头上有个“官名”,我所生活的领域有个“官场”。所以有那么几年时间我很是春风得意,甚至是牛皮哄哄,竟然一时忘了自己姓什么。如果别人不叫我官名而直呼其名,我心里就老大的不乐意。身上沾染了官僚习气也不觉得,见到上级尊敬有加,见到下级和老百姓爱理不理,热衷于形式,满足于数字。嘴里…  相似文献   

19.
对我而言,第一个选择是到外资啤酒企业——无投资风险、继续打工、收入翻倍、工作轻车熟路;第二个选择是和朋友一起创业——有风险、自己当股东、一定时期内收入更低。在极具诱惑和挑战的“创业传奇”引诱下,同时为了证明自己,我选择了创业。当然,还是我所熟悉的酒水行业,唯一不同的是由啤酒转到了白酒。  相似文献   

20.
创新战略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创新”才是正确的?1.真正“创新”的企业,是旱在创业之初,就有这样的战略意图,而不是到了没有核心技术,受制于他人的时候,才想起自己搞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