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导致我国长期以来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对民事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纵观国外和其他地区的民事执行机构的设置,皆采取了分权制约,由不同的法官或者法官与行政执行人员分享执行权,相互制约,形成了有效的监督体制。因此,根据我国现有的司法体制,应当在法院内部设置执行权的分权机制,外部明确检察院对法院执行的监督,才能最终保障当事人与案外人的合法利益,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石台县山区丁香镇离县城几十里,群众有纠纷要上法院告状,既误工,又花钱。石台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坚持为人民服务,把法庭搬下了乡,每月六日抽出两名办案人员到丁香镇接待群众,解决民事纠纷,挂起“民事接待日”的牌子,群众称赞说:“法庭办到庄户家了。”  相似文献   

3.
王崧年 《魅力中国》2014,(16):309-309
随着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成为了改革的核心与重点。在程序上,证人是否出庭关系到直接言词原则是否使用;在实体上.证人是否出庭关系到法院是否能够核实证据、查明案情从而得以正确裁判。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长期存在“证人不愿出庭,不敢出庭”的现象。针对该现象,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做了完善。笔者在下文中简要分析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将从监督向服务转变.审计人员从单纯的财务专家型向综合型转变.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将向更高层次转变。结构也将更完善,内部审计的实施将越来越多地采购外部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将有助于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从而为深化企业治理和企业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严少芳 《魅力中国》2013,(5):334-336
以《民法通则》为标志的民事立法25年来,合同无效的恶意抗辩如影随行。主要形式有管理性规范作效力性规范的抗辩,物权效力作债权效力的抗辩,登记效力作合同效力的抗辩。外部效力作内部效力,内部效力作外部效力的错位抗辩…等等。合同无效恶意抗辩泛滥之原因是,无效更能获取不当利益或阻却他人的预期利益。比履行有效合同更为经济和有效益。多年来司法实践中众多的“合同无效”成为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宽大法律动车。应制订遏制无效恶意抗辩泛滥的立法、司法对策。合同无效应只限于公共政策。并采取差别性原则、缓和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6.
李凤祥 《中国经贸》2009,(24):227-228
目前会计准则和会计上通常所称的财务报告是外部报告。相对于外部报告,内部报告是由企业内部编制,在企业内部传递,为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所使用,满足企业决策与控制需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信息报告。内部报告包括内部报表及相关资料。内部报表是根据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需要所编报的成本费用表、资产使用状况表等,其种类、数量、格式等都可根据公司管理的需要而设计。应当明确的是,对外报告的报表与内部报表的界限划分受主观影响较大。如果企业自愿披露一些会计准则强制披露以外的报表,那么,对外报告可能包含上述内部报表。同样,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必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所谓外部报告信息,从这个角度看,内部报告也可包括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其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不少企业也在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但是在企业内部,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诸如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缺少具备相应素质的工作的人员等等。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期获得内部控制实施的效用.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20日,马鞍山市某区法院一纸民事判决书否决了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一起劳动争议的裁决。事情还得从解除合同说起。案情 崔某是某纺织厂全民合同制工人,因爱人生育,1993年6月5日崔向车间交了请长假的报告。经车间主任批准按《车间内部离岗人员待遇暂行规定》第二项第3条办理,即:“每月交车间50元,报到一次,考勤打到,不影响升、调资。”之后,小崔每月均到车间报到一次交50元。 时至当年7月23日。厂里制定了《离岗人员管理办法》。8月3日车  相似文献   

9.
黄一义 《新财经》2005,(4):108-108
企业的持续成长是其长期价值的主要源泉。但企业成长是如何发生的?它呈现为何种规律性的模式?对此,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一书从组织创新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四阶段(或四个“篇章”)的模型。首先,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初期,它处于资源积累或“积聚”阶段。当一家新创企业在推出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掘到第一桶金后,它会通过内部成长和外部并购积累更多的资源,包括厂房、设备、和销售渠道等等,其员工也会从几十人扩  相似文献   

10.
王宏秋 《江苏经济》2003,(10):66-67
企业客户涵盖内部员工客户和外部目标客户。客户满意就是内部客户满意和外部客户满意。要达到内部员工客户的满意,企业就必须做到公司对内“员工第一”。要赢得外部目标客户的满意,企业就必须既要做到经济意义上的客户满意,又要做到行为意义上的客户满意。  相似文献   

11.
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的兴起,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企业经营者应尽快转变观念,在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外部资源,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变竞争者为合作者,从追求一个企业的“单赢”变为两个企业的“双赢”及多个企业的“群赢”。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人才的竞争,相当大一部分国内企业现在还停留在单纯依靠“挖角”的阶段。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已逐步认识到,单靠招聘是难以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特定需要的,而且通过外部招聘填补管理空缺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部未被提拔人员心理不平衡、被“挖角”者对企业忠诚度不高等等。因此,很多企业现在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通过内训提高员工素质、自行培养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人才的做法上来。  相似文献   

13.
梁瑾 《魅力中国》2010,(33):63-63
法院调解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法院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方式,在几十年的民事审判实践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所依赖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及其制度设计本身不够完善等因素,使得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负面效应凸显。本文试图分析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适当重构。  相似文献   

14.
信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范、控制、解决企业内部、外部的信用风险。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不仅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企业信用管理是针对信用销售的管理,具体讲是指企业通过制定信用政策,指导和协调与信用销售有关的部门,以完成对信用销售从客户信息收集和评估、信用额度的授予、  相似文献   

15.
强制执行是一个实体问题与程序问题交错、多部门法重叠、各种利益和矛盾冲突、最后对决的领域。许多关于民事执行权的观点没有把握住民事执行权强制性的本质特征,混淆了“民事执行权”和“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权力”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错误地把民事执行程序中存在的权力统称为民事执行权。民事执行权是强制权,具有行政权的属性;执行裁决权是判断权,具有司法权的属性,两者在部门和人员的配置上应当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16.
吴主荣 《东北之窗》2010,(20):21-22
国际化不仅要求企业在品牌、供应链、公共关系上的外部条件。更要实现从管理、人力资源、财务、公共关系等问题上“内部”国际化。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国际化血统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审判人员枉法调解能否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理论界和司法界均存在较大争议,一部分人持否定观点,主要理由是:1.法院的裁判不能包括调解书。法院调解不同于民事审判程序,调解书不同于判决书和裁定书。调解是在  相似文献   

18.
段国轩 《中国经贸》2010,(12):194-195
笔者所称内部财务报告仅指由企业财务部门编制,向企业经营管理层提交的概况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分析报告,它是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与外部财务报告不同的是,内部财务报告不具有统一的表达形式、公认的编制准则和报告流程,由各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在内容上“百花齐放”,形式上“五彩纷”,由于缺少理论上的提炼和标准的制定,大都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财务管理从业经验.对内部财务报告的设计原则、应包含的内容及编制内部财务报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9.
早在1800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就说过:“企业家就是指那些能够使经济资源由较低的生产水平变为较高的生产水平的人”。在我们国家,一般认为企业家是指“以经营和管理企业为职业并具有创新才能的人”。我们这里讲的“企业家”,主要指国有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决策活动、同时拥有最高管理权的人。在目前新旧体制转换的情况下,他们的来源构成各不相同,有政府用行政方式任命或调派的,有从企业内部评议、选举产生的,也有从企业外部聘用的自然人。如何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己经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里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包括转换企业外部经营机制和转换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两个方面。转换企业外部经营机制主要是充分利用国家给予企业的“十四项权力”,走向市场,实现企业“四自”。转换企业内部机制则主要是改善管理体制,改进用人制度,搞活分配,以增强内在动力,真正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这是转换企业外部机制的内在保证,也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的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