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保存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系列资料"是研究农户1929年到2010年经济变迁难得的样本。本文利用这一调查资料中有关无锡农户收入的数据,分析农户收入结构的变迁。本文认为,无锡农户人均纯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总趋势是: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所占比例下降,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上升,财产性收入占比先下降后上升,转移性收入在新世纪初期出现大的提升。农户收入结构的显著变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无锡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主要动力是持续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本文从实证角度,印证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保存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资料,分析了跨度近70年的保定11个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历史变化。研究发现,保定11个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除1946年是降低外,其他时点(1930、1936、1957、1986、1997年)都是增长的,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增长较快。人均纯收入结构的历史变化与全国农村居民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占比不断下降,工资性收入的占比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第一、二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资料中的保定农户数据,说明了保定经营式农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萎缩之状态。我们通过计算成本和收益,认为保定经营式农场的雇工经营是有利可图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保定经营式农场在数量和总规模占比上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农场通过买、典、租等方式增加农地的可行性较低、建设经营式农场的机会成本较高、家庭小农场(小农户)的稳固性和竞争性,以及农场主的分家析产等。保定作为华北平原的一个典型城市,其农村地区经营式农场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华北农村发展乃至中国农村发展的复杂性,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艰巨性以及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开发研究》2014,(3)
以210份实际调研问卷为基础,对比分析新疆地方和兵团农户(职工)借贷需求差异,并运用Probit模型,对两种不同体制下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为:兵地农户(职工)在借贷规模、贷款可得性与满足感、民间借贷目的与活跃性、民间借贷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地方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有:是否了解信贷政策、总人口数、在校学生数、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家庭周围是否有正规金融网点、距金融网点距离、到达金融网点的时间、信用社是否对您家信用评级并授信;影响兵团职工借贷需求的因素是:男性人口数、累计外出务工人数、近三年是否得到过贷款。据此文章认为应增强地方金融机构服务的主动性,加大兵团地区金融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的"技术-金融"范式,文章从金融创新动力内核、运行内核、价值内核三个层面构建金融创新质量评价体系,测算中国金融创新质量指数,并与典型国家比较得出中国金融创新进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创新质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动力内核中的企业注册审核执行效率不足;运行内核中法律法规、征信系统存在漏洞且金融服务渠道依赖于银行部门,较为单一;价值内核中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以上分析为解决中国金融创新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汉口的堆栈业极为繁荣,并且已经成为具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客商业务的需要以及汉口商业环境的变迁都促使客商对堆栈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特别是在1927年以后,堆栈业与银行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客商资金周转的困难。堆栈业逐渐成为汉口商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客商贩运货物到汉,均先将货物存入堆栈,遂形成了一种"客商—堆栈"模式。堆栈业在汉口商品流通和金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繁荣与否直接决定着一个商业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强弱,因此"客商—堆栈"这一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对加强汉口与腹地的联系和扩大汉口商业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宏观经济综合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对GDP做出科学正确的预测,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非常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尽可能地降低GM(1,1)模型的预测误差,提高模型的预测效果,文章构建了基于对初始值进行数据转换以及对背景值改进的新GM(1,1)模型,并应用到我国上海市的GDP预测中。建模结果表明:改进的GM(1,1)模型不仅适合于GDP预测,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预测精度优势。最后利用改进的GM(1,1)模型来预测上海市2017-2020年的GDP。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上海市经济将保持年均7%的增长率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主流的基于行为一致性动机的自我知觉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登门槛效应,以及违背一致性动机的道德净化效应、道德推脱理论等都无法解释工作场所中同一员工"先好导致后坏"的矛盾现象。道德许可理论源自伦理学,认为人们以前的道德行为是其后续不道德行为的诱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探讨了道德许可的概念内涵,然后以员工在工作场所和个人生活领域的既往善行,如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关爱、见义勇为等作为道德许可的前因,推导出道德许可发生后,可能引起的包含以道德边界和可观察性为标准而区分的四类偏差行为,并讨论了个人价值认同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构建了完整的工作场所道德许可发生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这对于解释员工"先好导致后坏"的矛盾现象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思路,该框架包含了善行与偏差行为的诸多概念或变量,为后续实证建模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中的增加值贸易,借鉴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测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运用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Ti VA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主要由直接进口国消费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增加值以及出口到第三方国家的中间产品增加值构成;美国、日本的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参与程度较高,但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总体上还处于中下游位置,并且在信息技术、科学研究与发展等细分行业的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呈反向变化;中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服务业细分行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层面;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参与度指数与服务业贸易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从劳动力极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内生的技能供给增加会反向抑制收入差距扩大;低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升会缩小收入差距,但由于缺乏持续的工资上升动力,收入差距将又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农民理性扩张论"从农民的主体性视角出发,微观阐释了"中国奇迹"产生的原因,认为农民理性扩张与现代工商业结合形成的"叠加优势"创造了"中国奇迹"。然而"中国奇迹"的创造来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并非一种路径可以涵盖。制度变革催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基于要素禀赋优势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理性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制度环境和产业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为了促进全球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的高度融合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西亚各国既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拥有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众多港口。文章利用动态GTAP模型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西亚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前景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关税减免将会给中国和西亚各国带来GDP、居民福利的增加,除了正效应以外,中国的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则有所恶化。其中,关税减免对中国和西亚各国产业的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供给约束型经济"前提下建立了近代中国经济增长函数,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和货币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战期间中国资本品进口严重受阻,近代工业实际到位的投资呈下降趋势,造成总供给曲线无法右移,总供给的瓶颈效应愈发严重,经济负增长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国际银价上涨导致的白银外流,造成近代中国经济增长函数的另一个正相关解释变量——货币供给——发生了萎缩,进一步打击了中国经济。一战时期是中国经济的衰退期,且衰退程度较深,从长期来看,是近代中国50年期间表现最差的一个短周期。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改进后的GTAP模型(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经济影响。在美欧众多的贸易伙伴中,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改进后的GTAP模型能够在模拟中反映全球价值链背景下TTIP(美欧自贸区)对金砖国家的影响。同时,在政策情境中文章同时考虑了美欧之间关税和非关税的削减。模拟结果显示,TTIP有利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对美欧经济复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大部分金砖国家的经济将受到负面影响,但TTIP会提高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评价其生态效率水平,并基于"波特假说"理论,构建计量回归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生态效率总体呈递增态势,但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短期内规制遵循的成本效应大于创新补偿效应,而且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策略性遵循行为;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只促进了重度污染行业的生态效率,对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具有抑制作用,"波特假说"仅在重度污染行业得到验证。最后,针对不同行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紧紧把握日益动荡的竞争环境这一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以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战略柔性这一动态环境下营造竞争优势的关键维度为主题 ,从当前倍受企业界和理论界青睐的企业资源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不仅提出了竞争层次的观点 ,构造了基于资源的层次竞争与战略柔性关系模型 ,而且还构造了动态环境下企业的开放系统观 ,并对资源柔性与协调柔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贸易和非贸易企业在城市内部的区位差异体现了资源在贸易和非贸易部门的配置状况。然而鲜有文献考察城市内部贸易和非企业的区位差异问题。文章以上海市为例,使用随机匹配方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2004年的上海市数据以及企业的街道水平地理坐标数据,考察了出口和非出口企业在城市内的区位分布状况。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来说距离城市中心更远,这意味着企业的出口行为显著影响了企业在城市内部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