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结构演化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金融风险结构,要求有相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与之相适应.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金融证券化型的三个层次金融结构,分析了每一金融结构下金融风险结构的特征及其监管要求.通过比较次贷危机以来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三类主要金融监管模式,本文认为短期我国可采用类似美国的“多元监管者”模式,中长期可以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者”或者英国的“单一监管者”模式为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后,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纷纷扩大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权力。从理论上分析,中央银行同时拥有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能,更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发挥央行最后贷款人作用。借鉴英国、美国扩大中央金融监管权的做法,本文提出了要赋予我国中央银行作为系统性风险监管者及对金融控股公司等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主体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及最后贷款人职能,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莺要作用.当前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进一步强化了美联储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使其成为美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者.本文比较了我国央行与美联储在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面临的不同条件,充分借鉴了美联储的相关经验及改革趋势,从短、中、长期提出了强化人民银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金融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金融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金融监管则是防范金融风险进而维护一国金融安全的内在要求,但二者之间冲突与协调并存。本文以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为执法原则,审慎的监管思想为监管基础,功能性的金融监管为监管方式,构建了一个新型的金融监管框架,以缓解网络金融与金融监管的冲突,实现网络金融与金融监管在协调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网络金融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金融监管则是防范金融风险进而维护一国金融安全的内在要求,但二者之间冲突与协调并存.本文以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为执法原则,审慎的监管思想为监管基础,功能性的金融监管为监管方式,构建了一个新型的金融监管框架,以缓解网络金融与金融监管的冲突,实现网络金融与金融监管在协调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引发的金融科技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对传统的金融监管"钟摆效应"的二元结构带来冲击。从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金融科技监管模式的比较看,我国可移植英国金融监管的"沙盒模式",引导金融科技业态朝着有效管控风险、促进科技创新、有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应从金融环境、科创环境和立法方面完善制度配套。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竞争和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推动下,银行、证券、保险及各种金融市场新兴主体快速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的融合创新不断突破原有市场边界,不断推动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发展。面对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冲击,分业监管的格局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金融风险监管的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对于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金融综合化经营可能引发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总结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当前分业监管制度在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监管中存在的不足,案例分析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监管协调经验,为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协调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董新贵 《金融与市场》2016,(4):29-32,73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的全覆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对本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深刻反思和一系列改革,本文比较了美国、英国、欧盟、俄罗斯四个国家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模式和具体措施,分析我国金融混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框架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监管严重失位问题。笔者针对我国具体国情给出金融监管者社会责任的概念、具体要求以及评判标准,并强调加强金融监管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最后,为如何加强金融监管者社会责任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着眼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立足于我国现实,针对金融监管者的社会责任展开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2008年美国政府提出了《金融监管结构现代化蓝图》,从金融服务现代化到金融监管现代化,既是金融监管结构映射金融市场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对监管体制检讨的恰当回应。金融监管体制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温故纳新的产物。在金融业最近百年发展历程中,基于金融监管的分类依据不同,危机前逐渐形成了四类较具有代表性的金融监管模式。在经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检验后,以双峰监管为基础形成的目标监管模式遂被主要金融大国提上政策议程。目标监管是建立在对金融现代化过程中金融风险变革和其他金融监管模式适用性反思基础上的新型监管模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实现了金融服务现代化之于金融监管现代化的最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特定监管结构下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产物,因其包含了不同的金融业务部门或非金融业务的多家控股公司,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随着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防范其带来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来源和其对传统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对我国现有监管结构下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符瑞武 《海南金融》2011,(12):53-54,68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各国加强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欧盟推动了新一轮的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旨在打破各成员国在金融监管领域相互割据的局面,实现了欧盟层面上的统一监管.其核心内容是建立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ESRC)和欧洲金融监管者体系(ESFS),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强监管.本文在分析欧盟金融监管体...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欧盟、英国和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框架在各有差异的基础上具有三个共性特征:搭建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突出了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各经济体的金融监管框架始终与时俱进,伴随金融体系发展演进中的机构形态、产品供求、金融风险等的变化而调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跟进全球金融监管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缺乏对监管者监管机制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公共选择、寻租经济学理论,认为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是为了防止监管者作为"经济人"被俘获、防止监管"创租"与"寻租",并提出当前加强对金融监管者监管的四条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放松管制,金融发展日益呈现混业经营趋势。为适应这一趋势,各国金融监管也随之进行改进,越来越多国家实行由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对该国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整个金融业进行统一监管的监管模式。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目前已有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46个国家实行了金融统一监管,并且有更多的国家正在试图推进统一监管模式。本文试图分析比较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日本的统一监管模式及其演进过程,并以之为参照,探讨中国的金融统一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金融监管问题的理论研究涉及众多学科,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金融监管领域的相关问题。关于金融监管的原因,经济学认为在于金融市场的失灵,法经济学认为在于法律的不完备,政治学认为在于使政治收益和经济收益达到最大化。管理学的分析主要集中于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激励问题。金融学从金融脆弱性、金融中介理论、金融约束论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来说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次贷危机"的发生,同美国疏于金融监管有直接的关系."次贷危机"的发生由房贷银行放贷、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包装加工、信用评级公司评级、对冲基金"炒作"四步构成,在这四个环节中都暴露出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监管真空、监管部门疏忽、监管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我国要积极汲取美国金融监管的经验教训,改善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并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以期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监管不足与监管过度是当前金融业内两种不同的呼声。监管量过少,可能放大金融风险甚至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安全;监管量过多,则会造成监管成本高、寻租造租、监管者道德风险以及被监管者逆向选择等。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监管工作应有所侧重,适度监管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构建适度监管体系应建立统一金融监管组织、完善和实施信息披露制度、在监管中引入市场化机制以及建立对监管者的再监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在有效促进金融机构展业的同时,也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带来新的挑战,要求其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金融监管科技的发展。本文从我国金融监管者的视角出发,梳理了国外部分发达经济体金融监管科技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金融监管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被视为我国"金融抑制"的突破口,成为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但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风险也在持续暴露。201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探讨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展、监管模式等内容的研究,就我国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