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境外逐渐形成了人民币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本文采用MVGARCH模型,在学术界首次研究了上海银行间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与香港银行间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CNY HIBOR)的联动关系。发现SHIBOR对CNY HIBOR表现出明显的均值溢出效应,但CNY HIBOR对SHIBOR的影响不明显;上海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只有少量的利率对(Interest Rate Pair)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期限较短的利率对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大的态势,但是波动性也在增强。各期限人民币利率对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在2013年6月的银行间"钱荒"时期都有显著的增大。对于由共同报价银行报出的SHIBOR-CNY HIBOR利率对,均值溢出效应和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HIBOR-CNY HIBOR的计算结论类似,但是波动溢出效应更强。根据上述结论,就如何避免离岸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对在岸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的单向溢出效应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包含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的人民币流动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离、在岸利率联动效应的影响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离、在岸人民币利率进行联动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各期限利率间CNY对CNH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是CNH对CNY的溢出效应影响仅出现在较长期限的利率组合中.通过进一步对离、在岸美元利率联动效应的研究发现,在离岸市场发展初期,仅存在在岸利率对离岸利率的单向影响,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离岸利率对在岸利率的影响将逐步显现.由此推衍可知,未来终将形成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双向联动的格局.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保障离岸市场发展进程中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会计师》2015,(19)
本文从银行贷款和存款两个方面,专门讨论利率市场化对大型国企的影响。在贷款方面,重点研究防范利率的市场风险,强调资金的"收益性",利用宏观经济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构建大型国企对银行贷款期限的二维选择框架;在存款方面,重点研究防范银行的信用风险,强调资金的"安全性",针对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新结构经济学观点,提出大型国企对存款银行的综合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资本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以及政策性风险,最难把握的就是利率风险。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化对银行边际收益的影响。利率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市场利率波幅的大小及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不一致的程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汇率与利率联动效应日趋明显,利率风险加大,因而使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对利率风险的管理。而金融衍生工具是有效管理各种金融风险的工具,它们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具有简便而有效的特点。因此,有效利用各种利率衍生工具,运用金融工程的策略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成为发达国家银行普遍采取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赵新杰 《金融论坛》2007,12(4):27-33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组合并提升资产收益和流动性,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水平并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与此同时,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也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复杂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风险"放大"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认清优劣势,从发展战略角度为企业债券业务定位,将企业债券业务作为"入世"后银行业全面竞争的重点之一;商业银行应构建企业债券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债券创新产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间的溢出指数,探讨了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时期,在岸和离岸利率之间联动关系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第一,当前人民币在岸市场仍是利率定价中心;第二,近年来,人民币境内外资金市场联动关系增强,其中人民币在岸资金市场对离岸资金市场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而离岸对在岸资金市场的影响有所下降。本文认为,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的交易量和利率自由化程度是决定利率传递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近年境内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使在岸对离岸利率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大。本文为定量研究两地资金市场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为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定价地位变化及提示金融一体化程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亚  张曙东  许萍 《金融研究》2009,(10):94-106
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二元GARCH模型,研究了银行间市场利率互换、国债和金融债与离岸市场人民币无本金交割利率互换(NDIRS)之间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境内外人民币利率之间总体上存在双向报酬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但境外利率在波动溢出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如3年和5年期NDIRS对境内利率互换和金融债表现出单向波动溢出。此外,境内外利率之间的动态正相关关系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进程通常伴随着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本文基于三变量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三个金融市场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并以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这一事件作为分段节点,对比了利率市场化两阶段中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债券市场收益率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存在单向溢出效应,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特别是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之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股票市场收益率对债券市场收益率与货币市场收益率对债券市场收益率均存在单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经济环境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和汇市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类别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同一地区(不同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次之,跨地区、跨市场的最小;长期来看,股市和汇市间的风险溢出方向是变化的。2015年"8·11"汇改以后,股市和汇市间都存在正向的风险溢出,即一方发生风险事件时,会导致另一方的风险显著上升;不管是在汇改前,还是汇改后,离岸人民币市场对在岸市场的风险溢出始终大于反方向的溢出,且在汇改以后两个市场间的联动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0.
赵征 《上海金融》2012,(8):55-60,118
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创新为金融中介提供了分散风险的灵活手段,但过度风险分担也导致激励扭曲。本文从合约设计中"风险分担"与"提供激励"内在冲突的分析入手,推导风险分担的约束条件,以此作为理论支撑,剖析信用风险转移的激励稀释效应和内生激励优化机制的局限性,以及风险转移链的复杂结构对代理问题的放大效应,阐释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脆弱性,进而为市场信息环境的监管改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央行持续微幅上调利率,投资型家庭财产保险"变脸",陆续出现了投资于国债或与利率联动的产品,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专家认为,今后具有与利率联动功能的投资型财险将成为一种趋势,但风险仍然存在,消费者仍需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离岸金融业务在试点地区得到了高速发展,然而离岸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风险。本文分别从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方面对离岸金融市场风险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国际利率上升和在岸金融市场汇率降低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Hong方法,以"8·11汇改"为界点,详细检验汇改前后中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和货币市场间联动性,包括均值溢出、波动率溢出、极端风险溢出(上涨效应和下跌效应)等多层次互动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金融市场间存在复杂关联和互动关系,既有线性关系也有非线性关系,主要表现为中美金融市场间极端风险溢出;汇改后中国汇率市场与美国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但中美金融市场风险传导仍以美国金融市场为核心传导;中美金融市场联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组合并提升资产收益和流动性,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水平并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与此同时,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也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复杂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风险“放大”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认清优劣势,从发展战略角度为企业债券业务定位,将企业债券业务作为“入世”后银行业全面竞争的重点之一;商业银行应构建企业债券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债券创新产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24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并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健全利率传导机制已成为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工作重点.本文借助构建SVAR模型、动态面板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分别对短期市场利率向债券市场利率与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效应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市场利率向信贷市场利率传导渠道不畅,而与债券市场利率的联动效应相对较好.为此,建议强化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的替代效应、提高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的市场化水平、提高部分融资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固定收益证券存在单券投资和组合持仓规模较大的特殊性,势必面临着一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本文通过实践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改变了原有仅用收益率曲线平移的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方法,提出了利用基于违约强度的模型结合Vasicek利率模型的方法,以中债估值数据为例,对我国固定收益证券组合的市场(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精确校准估值模型的前提下,均衡长期利率水平和均衡长期违约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均值回复速度越大和波动率越小,债券价格越低。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转轨经济时期我国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体系面临的最大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基于客户和基于市场两大策略并重的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体系。本文在介绍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两种策略的特征,并提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基于客户的管理策略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客户进行的,通过与客户订立合同条款来降低贷款的违约概率或违约损失率,或者要求适当的贷款利率以补偿对风险的承…  相似文献   

18.
P2P网络借贷现已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还未有从宏观角度探索网贷市场利率整体波动性的相关研究。本文运用网贷市场2012-2014年的每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间网贷市场利率的波动存在"逆周期性",并且与Shibor之间存在单向溢出效应。进一步使用AR-GARCH模型来刻画网贷市场利率的波动特征,发现网贷市场利率的波动存在显著的聚集性和反转效应并且具有宽尾的特征,而杠杆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吴楚七国之乱时"无盐氏借款"及其利率衡量"文景之治"时期的国家信用风险,纵横比较分析了"无盐氏借款"与直至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国市场利率、19世纪外国主权债务利率,发现借款利率奇高,反映出当时社会并不看好西汉王朝政权,认为其难以平定叛乱,足见当时"伪统一"政局不稳。  相似文献   

20.
依据2015-2021年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MS-VAR探究了不同违约风险环境下融资流动性与债券资产流动性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其资产流动性与货币市场的融资流动性存在互为正反馈的流动性螺旋。此外,两类流动性间的互动特征存在非对称性和异质性,在风险时期,融资流动性与利率债资产流动性互动特征比较明显,而在平稳时期,融资流动性与信用债资产流动性互动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