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2月24日早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同志在上海逝世,噩耗传来,两岸同悲.在汪老离世前几天,我刚刚赴上海探望了他老人家,没想到,返回北京没几天,汪老便离开了我们,与我也成永诀.  相似文献   

2.
汪老晚年是在华威西里社科院宿舍度过的。常因一些问题要请教,我家距离又不算太远,见老人家的次数就略多些。有些事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  相似文献   

3.
今天欢聚一堂庆祝吴承明先生和汪敬虞先生九十华诞,首先祝愿两位先生身体健康,精神抖擞,顺心如意,寿比南山。吴老和汪老,是中国经济史界前辈学术群山中的两座高峰,双双享誉国内外经济史学界。他们对中国经济史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是经济所中国经济史研究集体的两大学术核心和带头人。两位都是我的老师。我和汪老认识已经50多年。我到经济所后初学科研的时候,就有幸受到汪先生的熏陶和指点,受益良多。和吴老相识也已30年了,每次聆听他的讲话都会得到感染、联想和启发。在和他们的长期接触中,我感到二位寿星虽然经历不同,但在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各位领导、学者专家,同志们: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学会的创始人,第一、二、三届会长、第四届名誉会长,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汪道涵先生。汪老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犹在我们眼前。刚才,我们观看了汪老生平的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6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学会秘书长兼《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社长张巨功,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江绵康一行,专程到上海拜访了学会老会长、《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的创始人汪道涵同志,向他汇报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的筹备情况,得到了他的肯定。汪老一直对《中国城市经济》十分关心和支持,从题写刊名和创刊语,到杂志五周年的贺信,无不倾注了他对杂志的深情厚望。随行人员为此撰写了汪老关怀本刊的文章“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文章发排之际,却传来了汪老逝世的噩耗,我们谨以此文寄托哀思,也表明我们打造《中国城市经济》品牌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1、学会领导看望汪老2005年12月6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同志、学会秘书长张巨功同志专程前往上海,与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江绵康同志一道看望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二、三届会长、第四届名誉会长汪  相似文献   

7.
汪道涵谢幕     
2005年12月24日7时12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辞世,享年90岁。前一天,正是汪老当年的会谈伙伴和好友、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逝世的农历周年忌日。时间上的巧合,让人不禁对台湾海峡上空的风云诡秘及两岸和统之命运未卜生出无限感慨。一年之内,辜振甫做古、汪道涵谢幕,“汪辜会谈”从此成绝响。多才多艺汪道涵,1915年出生于安徽嘉山,早年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书卷气十足、徽人气质浓郁”,媒体如此评价其人。汪道涵的政治履历和行政阅历相当丰富。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内…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中国城市持续、协调、科学发展高层论坛今天在上海隆重召开!已故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同志是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创始人之一,也是学会连任三届的老会长,我们选择在上海举行这次活动具有双重意义,因为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知名的大城市,对城市持续、协调、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缅怀汪老十多年来对学会作出的卓越贡献.这次活动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天韩正市长亲自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杨述鹏  张筠 《中国西部》2014,(32):38-41
<正>我叫杨述鹏,今年48岁,来自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澌岸乡最偏远的一所村级小学——米粉小学。我在这里已经整整工作了30个春秋,虽然生活与命运赐予了我重重劫难与考验,但我仍然执着地与命运抗争,与学生同行,与粉笔相伴,把我的爱全部奉献给了这里的孩子们。以坚忍之心面对困难有人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这话恰应验在了我身上。1985年,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10.
沈寂 《沪港经济》2003,(2):62-63
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条马路,也是公共租界最宽敞、最热闹的商业大道。 我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在上海求学,在上海立业。我家住南京路附近,常去南京路,我的经历与南京路分不开。我在南京路的见闻,增长了我的阅历。我在南京路看到上海人民的挣扎和前进,屈辱与坚强,失败和成功,黑暗和光荣。尽管时间流逝,空间变化,我对南京路的记忆,始终印烙在心,永远难忘。  相似文献   

11.
环保产业是我在大学研究的专业,也是我实现创业梦想的一个方向。2001年4月,已是国家公务员的我,辞去了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工作,远赴加拿大充电。在加拿大约克大学获得环境与管理硕士学位后,我放弃在当地收入丰厚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国做垃圾焚烧类的大项目——这也是我在清华读书时的专业方向。  相似文献   

12.
“澳门是我的生活、家庭和事业的根基。澳门的一切,伴着我成长。澳门人的思想,薰陶我的性格;澳门人的忧乐,与我休戚相关。我对澳门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归属感,鞭策我要贡献所长,推动澳门社会与经济发展,使街坊邻里都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3.
几周前,我和几个宁波朋友在一起吃饭,他们问我在宁波的生活感想,"你是否享受这里的生活,在宁波的生活与你在英国的生活有多大的不同?"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是的!我爱宁波!"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如何解释我在宁波的生活和在英国的生活之间的不同,这个有点难。刚到宁波的那几周,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让我感到惊奇和兴奋的事,但在宁波生活了五个月后,我已慢慢地对这些事情"麻木不仁"了。  相似文献   

14.
熊焰 《产权导刊》2013,(4):24-24
今天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选举我为新任协会会长,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我们这个英才辈出的同业里面,比我智慧多、能力强、知识广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历史给了我机遇,在这里我真诚地感谢业界全体同仁对我的信任!我自2002年投身产权事业11年以来,多得国务院国资委、北京市国资委等监管机构的指导与帮助,多得东南西北中会员机构的支持与合作,多得各类企业的帮助。正是这些关心、信任和帮助成就了北京产权交易所的事业,也成就  相似文献   

15.
董伟学 《中国西部》2013,(15):54-59
在漫漫人生路上,与我们相遇、相知、相处的人不计其数,但真正能让你记住一生并且时不时让你回味的人,却不是很多。在我的从教生涯里,有一个既可以被我称为我的同行,也可以是我的父辈,抑或是我的朋友的人,一个影响着我从教生涯的人——老局长魏应安先生。  相似文献   

16.
李宏伟 《走向世界》2014,(37):88-89
在我漫长的油画创作经历中,一直在致力于探索自我意识与艺术碰撞的共鸣。我总希望,从我的作品中观者可以读到自古到今文化的延续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我把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借助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与概念。道家祟尚自然、天人合一。从我的作品里,观者可以看到流露出的某些来自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我在印度的一家政府招待所里,和来自中国云南的工程师讨论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关于建立太阳能水泵,以便在灌溉土地方面使农民受益。很早开始,我便在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正因如此,我才能够帮助中国工程师与当地项目组进行沟通。学习汉语让我有机会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互动交流,我在这些领域都有工作经历,如工程师、教师、演员、笔译员、口译员、导游等。中国和汉文化让我的生活充满活力,我就是  相似文献   

18.
奇美青岛     
2006年,我和我的中国妻子来到青岛,这是我第一次来青岛。当这个濒于太平洋的海滨城市展现在我眼前的那一刻,我的心扉立即被触动了;我来自法国布列塔尼的圣马洛——滨于大西洋的海滨城市,圣马洛与青岛如此相似,到青岛就像回到了家乡。  相似文献   

19.
获奖感言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3,(15):13-13
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回忆和残疾人交往二十年的难忘经历。文章的题目是《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和老师》。助残三十年,也是我受益三十年。在我的工作生活旅途上,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以残疾朋友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激励自己,发奋努力。所以,我把他们的世界看作是指引我前行的教科书,给与我勇气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潘岳 《东北之窗》2008,(12):60-61
"那天,我与家人离开教堂。过马路时,我和两个女儿在前,丈夫与儿子杰克跟在后面。突然我听到了撞击和惊叫声……"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德海姆市公爵大学儿童医疗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