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批判资本主义城乡关系异化以及对前人的城乡理念进行"扬弃"的结果.其主体内容包括城乡融合的逻辑必然、本质内涵和实现条件,最终致力于促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成功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从理论层面、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遏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首先需要搞清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文章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国家政策、经济、社会人文等角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分析视角,为相关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是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大战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客观分析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因素、积极探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涂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要解决经济发展、政策兼顾、文化教育统筹、城乡布局、区域差距等问题。当涂县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省级中心村建设,加速"两线四区"规划建设和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路径有:健全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畅通人才引进通道,加大多方投入;扩大农民话语权,实现城乡居民待遇逐步趋同;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暨新时代西部社科期刊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充分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实现财富水平的极大丰富和财富的合理分配,最终让每个人都能公平的追求美好生活。当前,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长足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现阶段面临的经济发展难点和不平等问题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阻力。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党在现阶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共同富裕"发展战略上来。未来我们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财富创造制度和调整财富分配制度,从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微观主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不断从财政、金融和科技等方面加大投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各部门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其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碎片化的特点,导致政策措施难落地,执行上缺乏主动性,实施效果不明显等现象。因此,文章从温州实际出发,通过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体系的分析,提出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以金融科技为抓手,构建“财政+金融+科技”协同生态体系,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激发金融机构的主动性,不断提升财政、金融的协同效率;继续探索民间融资制度,培育和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实践过程。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是辩证关系,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树立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的思想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新发展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二元生产系数、人口城镇化率、城乡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和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看,我国的二元结构依然明显,迫切需要城乡统筹发展。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变革为二元结构服务的制度体系,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同时保证城乡居民对资源获利机会的均等。其次,发展农村经济,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实现城乡经济的互动;发展符合农村资源禀赋的涉农企业,实现对农村、农业的反哺;实施小城镇建设,实现乡村基础设施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文化科技融合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经验材料和数据分析,阐明了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揭示了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现实际遇,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从培育产业"新市场",激发产业"新动力",发展产业"新业态",优化既有融合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冯云 《当代经济管理》2011,33(10):13-18
以CGSS2006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教育发展差距都十分显著,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其获得的收入水平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此外,"受教育程度"因素已经成为仅次于"有事业心和进取心"因素的影响居民事业成功的第二大关键因素。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上的差距必然是造成我国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和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要想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包容性增长是一种基于机会平等,公平合理分享发展成果,关注弱势群体的新发展理念。包容性增长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突出的问题。建立以居住地登记的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扩大农村土地发展权;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城乡良性互动机制,整合要素禀赋;关注农民弱势群体,才能实现城乡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关系阶段性特征及统筹城乡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关系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前,表现为工农互动、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党的十六大以后,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现阶段城乡关系的特征是:农业基础薄弱,仍是国民经济的弱质产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相脱节;公共资源配置不利于农村的问题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提出以下思路: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统筹城乡规划和经济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促的发展格局;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转市民步伐;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财产性收入作为财产的衍生物,具有"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近年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这使得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差距也在不断地拉大,如不加以调控势必会加剧城乡差距,这与实现共同富裕、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不符的。因此必须正视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分析造成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并探讨其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湖北城乡发展,建设和谐湖北,必须在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基础上,着重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原地区,乡村商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选择和途径,其主要实现方式就是建设"新农街"。通过"新农街"建设,可以实现三个主要目标:首先可使农村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示范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次,可以使农村一部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在商业流通中获得更多利润,为规模化生产和乡村工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最后可以使农民的市场化意识不断增强,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文化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讨论如何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问题,应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实现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依然存在的现实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则会妨碍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发展民营经济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增殖逻辑并不必然带来共享逻辑下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二者之间的协同:创造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协同的条件,建立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扩大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间的命运共同体,优化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成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石会娟  董强 《当代经济管理》2004,26(2):63-65,83
中共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文章认为,金融要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金融支持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城乡居民低收入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类自古以来就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防止贫富分化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能性。从经济史的发展角度看,先秦思想家主张建设一个“大同”社会,并按照“维齐非齐”的办法实现“明分”;两汉时期思想家主张采取“善因之”的不予干涉态度抑制贫富分化;唐宋思想家在“义利之辨”的影响下,主张通过保护富人,调节贫富关系;明清时期思想家主张实现对贫富分化中的弱势群体的扶助和救济,促进共同富裕。到了近代,中国思想家将共同富裕社会的建构作为救国救民的政治理想和行动方案,提出了建设“大同社会”“大同世界”,发展“民主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与此同时,西方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希望建立一个消除阶级对立与冲突,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和主张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处理贫富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思想筑牢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