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地区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与此相对,东盟牵头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则是出于制衡美国主导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战略考量。从地缘政治与经济角度出发,中国利用一个多边的平台反对美国力推的TPP符合中国的利益需求。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围绕TPP与RCEP两种合作机制,中、美和东盟等在亚太地区合作主导权问题上的争夺将会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巧施大国平衡战略,通过签署5个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取得了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领导地位。但美国力推的TPP使东盟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东盟推出RCEP予以应对,试图重构以东盟为轴心的东亚经济合作网络,制衡大国势力,维护东盟在本地区的话语权。虽然RCEP谈判将会面临诸多困难,但其实现也是可预期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亚太地区新的区域合作政策之一的TPP被看作是美国实现重返亚洲的有力工具,一直以来受到美国的关注和力推,必然对已经存在多种经济合作形式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梳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TPP的由来和发展,并对TPP能否实现多边性区域主义进行剖析,以此作为预测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的依据,并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推进TPP谈判既出于追求经济福利、深化与亚太国家经贸关系的目的,更是基于推行其长期奉行的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需要。同时,参与TPP谈判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澳美之间固有的政治经济同盟关系。未来澳大利亚对TPP的态度将受制于其国内利益集团的立场以及谈判能否尽快达成高质量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安倍政府在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TPP而致该协定行将流产之际,坚持推动国会审议通过TPP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包括对政绩的珍视,对财界利益集团的交代,对助推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射出的经济改革动力的不舍,对指望美国回归TPP的预期以及对采用RCEP、无美版TPP和双边谈判等备选自贸方案的铺垫。安倍在维护TPP存续上的积极表现也为其政治生命的延续打下了坚实基础,取得了一箭数雕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8.
现有国际关系理论指出,联盟成员共享安全利益的程度和联盟成员共享价值规范的程度是解释联盟类型的两个主要因素。现有理论讨论了产生不同联盟类型的主要因素,但并未讨论联盟转型成败的主要条件。在肯定现有理论解释力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不对称联盟中,强盟主对弱盟友的谈判能力是解释联盟转型成败的必要条件。强盟主对弱盟友的援助能力、干涉能力、补偿能力和损耗能力越强,联盟转型越容易成功;反之,联盟转型越容易失败。作者选择1936—1937年法国在东欧的联盟转型失败和1940—1941年德国在东欧的联盟转型成功作为检验理论的案例。依据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苏联档案,检验和发展了一个关于不对称联盟转型成败的理论。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联盟有转型的可能性。美国对日本和韩国的援助能力较强,但美国对日本和韩国的干涉能力、补偿能力和损耗能力较弱。因此,美国成功实现亚太地区联盟转型的可能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主导的TPP会对未来全球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产生影响。TPP下的利益格局体现在企业利益影响与会计权益维护方面。针对TPP的利益影响,现阶段有"恐惧论"、"搁浅论"和"常态论"等不同观点。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视角研究会计权益维护,可以推导出TPP下企业利益影响的传导机制。结合IASB与WTO的未来发展,完善TPP下我国的宏观会计制度,有助于增强我国会计在全球经贸规则中的话语权;微观会计政策的灵活应用,可以优化TPP下企业"借道、改道、绕道"的路径选择。探讨TPP情境下的会计应对策略,便于制定适应TPP规则的企业行为指南或操作指引。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发挥的作用,人们一般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中国发挥了积极的建设者作用,另一种则认为中国的表现较为消极,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实事求是地看,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确实采取了务实、低调的实用主义策略。这反映出中国对于世贸组织这一平台的关注度下降,也反映出中国对于如何进一步对外开放还没有形成统一思想,而作为新成员的谈判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将进入新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思路,这对如何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具有指导意义。未来,中国应将世贸组织作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明确并争取自己的核心利益,逐步获取国际规则制定权,努力改善发展的外部环境,以进一步开放推动国内经济改革;在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原则下,尽力做一个"负责任大国",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物品;坚定地站在发展中国家一方,积极参与发展中国家集团,并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达成整体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协议。 相似文献
11.
探路者方式目前已形成完整有效的执行机制,并已在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本文探讨了探路者方式的性质与意义,对该方式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该方式推进APEC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以及中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由于多哈回合停滞不前和全球贸易结构尤其是服务贸易结构趋向高级化,加上美国的强力推动,全球贸易规则不断演进,TPP谈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TPP谈判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要求开放服务业,还关注贸易背后的诸如劳工和环境标准的问题,其谈判的分歧取决于谈判各方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美国的贸易规则。一旦TPP施行,美国服务贸易的优势将得到增强,并且美国贸易商将获得规则上的优势。而对于中国而言,TPP的施行将给中国出口带来负面影响,但中国可以选择深度开放、加强双边或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利用上海自贸区对TPP规则进行融合等方式来应对TP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欧盟于2000年3月在里斯本制定了一项发展战略,力争到2010年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和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体”。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是这一战略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实现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型的增长对欧盟来说是很苛刻的,但是增长的空间却十分广阔。制约里斯本战略实现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欧盟国家特别是一些欧盟大国对科研和创新工作投入不足。为了实现里斯本战略,必须抓住当前的主要问题,调整政策,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RCEP协议的签署,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城市间产业优势突出,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三地经贸地位差异显著,合作空间大,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大湾区应消除区内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对标RCEP协议,加快实现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后,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协商进程中断,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若干后续协议无法签署或生效,虽然有偶然性的具体原因,但从全球范围来看,该现象既是全球性"逆一体化"背景下的产物,本身也是两岸关系中"逆一体化"的表现。政治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如果能够同步推进,二者可以形成良性的正反馈。现实的情况是,经济影响是全面的,政治投票却是局部的。局部范围内相对占优的选票决定了政权与政党的政策取向,形成对一体化具有现实阻力的"逆一体化"力量。"逆一体化"现象是随着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推进开始出现的,两岸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利益相对受损的岛内民众的"逆一体化"倾向是产生该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